1951年,因為在治理淮河中的突出表現,安徽阜城婦女李秀英作為農業勞動模範,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會議結束之後,李秀英還獲得毛主席親筆簽名,不久之後,治理淮河的過程被拍成紀錄片,李秀英登上銀幕,令她沒想到的是,這一舉動,竟然讓失散6年的丈夫,重新回到她的身邊。
李秀英,安徽阜城人,本姓朱,因為家裡上頭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家裡難養活,4歲之時,便被過繼給舅舅,更名為李秀英。
李秀英的舅舅沒有兒子,於是在李秀英16歲時,便給劉秀英招了一個上門女婿馮學永,這位馮學永,也是阜城人,為人老實能幹,李秀英也很滿意,就在當年,二人便結為夫婦。
成親後,這對小夫妻與養父養母一起經營一家小飯店,以買餃子、麵條、鹵菜為生,雖然日子過得不富裕,但也衣食無憂,在成婚的第二年,他們便生育一個女兒,日子過得更加和美。
然而,令李秀英沒有想到的是,1946年5月的一天,馮學永出門之後,竟然好幾天都沒有回來,打聽過後,才知道,馮學永竟然被抓了國民黨抓了壯丁。
聽到這個消息,李秀英幾乎奔潰,當時,除了大女兒之外,她還再次懷孕,而且已經7個月,丈夫被抓壯丁,家裡缺了勞力,讓他們孤兒寡母怎麼活?
雖然心裡很難受,但看著年幼的女兒,李秀英只能咬牙硬挺,期望有一天,丈夫馮學永能够平安歸來。
好在丈夫離開的第3年,新中國成了,百姓翻身,李秀英一家的日子,也好過了起來。
然而,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李秀英的家鄉,便遭了灾,這年夏季,連降豪雨,很多百姓的生命和財產,都受到威脅。
很快,毛主席便發出號召:“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聽到這個消息,李秀英二話不說,帶著村裡的20多名婦女,便投身治理淮河的工作中去。
當時,並沒有大型的機械,全靠人力,為了在最短的時間打好吧,一天時間,李秀英便挑斷了四條扁擔,好幾次累倒在工地上。
有人勸她回家休息,她卻笑著說:“大閘不修好,就不能離開工地。”。
因為在治理淮河時做出的巨大貢獻,李秀英成了農業勞動模範,並成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這部紀錄片中的人物之一,被全國人民。
1952年,這部紀錄片在泉州的革命军部隊播放,一個大個子軍人,是淚流滿面,戰友們還以為這位軍人,被治淮情景感動了,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他卻指著銀幕上的李秀英,告訴戰友們,那是他失散6年的妻子。
原來,在馮學永被抓抓丁後,在淮海戰役時,隨著部隊起義,參加了革命军,並於1950年,奔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
多年軍旅生涯,馮學永一直沒有時間打聽妻兒下落,可如今在螢幕看到妻子,馮學永卻猶豫了,他不知道,這麼多年,妻子改嫁了沒有,這時候自己出現,會不會打擾到妻子的生活。
馮學永一直猶豫,直到1956年,才鼓足勇氣,給妻子寫了一封信。
令馮學永沒有想到的是收到自己的信,李秀英二話不說,便帶著母親和兩個女兒,前來找他。
夫妻二人團聚後,便再也沒有分離,馮學永的部隊到哪裡,李秀英,便跟到哪裡,直到1983年,58歲的馮學永離開人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