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從紅河山地未來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正在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示範現場考察線路進行踩點和優化,線路以紅河幹熱河谷為中心,輻射至紅河縣、元陽縣和屏邊苗族自治縣。
中心主任許建初介紹,COP15示範現場考察線路具有三大看點。一是看生態完整性,線路沿著雲南哀牢山—紅河流域行進,從上游到下游,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幹熱河谷到山腰梯田再到山地雲霧林,包含了雲南七大自然保護區與知名哈尼梯田稻作文化景觀。二是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線路體驗包括感悟生命、敬畏自然的文化內涵,山—林—水—宅—田的系統思維模式、自給自足與迴圈利用農耕管道等。行進中,幫助參與者瞭解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傳統實踐以及修身養性的農耕生態文化傳承。尋訪山水間,瞭解河谷沿線的哈尼族、彝族、傣族多民族小聚居、大雜居民族分佈格局與生活生產方式。三是看幹熱河谷綜合生態修復成效,為發展生態農業,紅河幹熱河谷搭配了喬—灌—草立體種植的生態修復模式,實施了綠色低碳迴圈利用的發展戰略。
今年7月,參與COP15青年生物多樣性科學探索活動的中國青年代表來到紅河山地未來創新中心,體驗了考察線路。根據他們的迴響,山地未來將進一步完善COP15示範現場考察線路。未來,借助COP15,山地未來將把雲南生態修復和生態產業相結合的模式推廣到非洲、東南亞和南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