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方能認清大勢、全面佈局,贏得發展先手。
包頭市委、市政府確定“四基地兩中心一高地一體系”發展定位,為包頭高品質發展吹響了衝鋒號。市科技局順勢而動,堅持科技創新在全市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密切科技自主創新和合作創新相結合,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支撐,為我市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源源不斷地輸送動力。
讓產學研深入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强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如何讓產學研深度融合?包頭市正傾力探路。
7月31日,包鋼集團碳化法鋼鐵渣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二階段10萬噸示範產業化項目開工建設。這是全球首台套固廢與二氧化碳礦化綜合利用項目,對解决煉鋼過程中的固體廢棄物迴圈再利用及二氧化碳减排有重大意義。
據瞭解,項目建成後,每年可處理鋼渣42.4萬噸,同時碳化(封存)二氧化碳約10萬噸,並具備年產高純碳酸鈣20萬噸、含鐵料31萬噸的生產能力。
同時,該項目作為包頭市在自治區“科技興蒙”合作推進會上的簽約項目之一,在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和跟進下,促成包鋼集團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通力合作、迅速落地,並申請了國家科技、低碳項目專項發展資金扶持,成為我市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典範。
近年來,包頭市分別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簽訂全面合作協定,與國內3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取得累累碩果。在自治區“科技興蒙”合作推進會上,我市簽約項目達68項,數量居全區第一。
讓政策規劃先行
本著突出“科技創新”覈心地位的初心,市科技局讓政策規劃先行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
全力抓好區域性創新中心建設。編制《包頭市區域性創新中心建設規劃(2021—2025)》,邀請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專家團隊召開2次徵求意見會,並充分徵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意見。《規劃》出臺後,將更有利於我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和高品質發展,有利於打造科技創新支撐的區域經濟中心都市。
完善包容普惠創新創業政策。起草《包頭市落實“科技興蒙”行動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若幹政策措施》,主要包含强化產業科技支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設高水准創新平臺載體、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合作開放、加大人才培育引進力度、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等內容。
製定《包頭市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管理和扶持辦法》,加强對孵化載體的認定及考核評估,以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引導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形成多元化的創新創業發展格局。
讓企業創新無憂
摒弃各種外在干擾,企業和科研機構方能在創新之路上更加專注和全力以赴。為了營造一流的創新環境,市科技局多方發力,鋪路搭橋,助各類創新主體更遊刃有餘地開展工作。
建立科技政策庫,組織開展各種政策解讀講座和培訓。3月8日,市科技局召開研發費用申報平臺推廣應用佈置會。3月17日至19日,對首批50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一對一”進場前集中輔導,截至目前,累計培訓企業負責人和科研財務人員150多人次。3月22日起,組織專業機构、相關專家共同組成服務工作組,陸續深入重點企業開展“手把手”科技服務工作,幫助企業解决研發投入方面的實際困難。5月22日,舉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及實操專題講座”,全市200餘家高新技術、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人員和財務人員參加。
加快“包頭市科技要素大數據平臺”建設進度。該平臺可以幫助企事業單位實現研發投入統計、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交易契约認定、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知識產權等創新能力考核指標統計資料高效歸集和科學管理使用,有利於科技、財政、統計、稅務等部門打破信息孤島,實时掌握本市及各轄區內各類科研資源數據動態資訊。
此外,市科技局承辦行政許可事項1項——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行政確認事項1項——科技契约認定登記事項。經再造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後,這兩項業務在我市辦理時限實現了全國領先的目標。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