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源頭活水不斷滋潤華夏大地——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

青海 50℃ 0
摘要: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就是以黨建為引領,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印證。
這是一片曠古高遠的土地,千百年來,被貼上了孤、寒、高、絕的標籤。如果你能駐足停留,用心感知,就會發現這是一片人間淨土,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園。

這是我們目睹的一幅幅場景。

寒風中,母親牽著孩子的手,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逆風而行,風刮得睜不開眼睛,但是一看到路邊的垃圾,母女倆迅速撿起垃圾放到袋子裏,母親再一次教導孩子,“草原就是我們的家,草原要像我們的家一樣乾淨。”

驕陽下,生態管護員騎著機車,沿著鄂陵湖巡護。每一天,他們用雙腳丈量河源大地,把銳利的目光投向大湖、牧野、生靈,他們的每一束目光,都滿含對大自然的由衷敬畏。

豪雨裏,工作人員卷起褲腿,蹲在草原上,查看草籽入地情况,雨水從臉頰滑落,鞋底沾滿了泥濘,開心得像個孩子,“天公作美,前兩天剛把草籽播種下去,如今一場大雨,這片黑土灘馬上就會變成綠色。”

……

這裡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園區黨委共有黨員28名,下設三個黨支部,分別為綜合規財黨支部、生態保護黨支部、自然環境執法黨支部,在這裡,無論是黨員還是生態管護員以及國家公園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守護好黃河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將黨建作為生態保護的固本之舉和推動國家公園建設的務實之功,夯實基層組織,强化源頭責任,履行源頭職責,做出源頭貢獻,讓瑪多再現千湖美景、動物王國的景致。

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就是以黨建為引領,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印證。

  創新機制

扭轉“九龍治水”

每年的盛夏,星星海宛如人間仙境。清澈的湖水倒映著蔚藍的天際,遠處雪山聳立,湖畔草原碧綠,五顏六色的小花點綴著草原,帳篷炊煙嫋嫋,犛牛馬兒悠然漫步……

來往於214國道的車輛遊客,被這美景吸引,紛紛駐足,或在拍景,或在自拍,儼然是一處旅遊打卡地。

旅遊的人多了,黃河源園區資源環境執法局壓力也與日俱增。除卻日常工作外,從今年開始,星星海也成了資源環境執法局工作人員格外“關注”的地方。

之所以格外“關注”,是因為今年星星海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湟魚。

7月13日,自然環境執法黨支部黨員來到星星海湖畔開展“固定黨日”活動,黨員們沿著湖畔查看湟魚,人走到哪裡,一大群湟魚沿著湖畔遊到哪裡,絲毫不懼怕,黨員們向生態管護員詢問情况。

“湟魚為什麼會跟著行人,是不是有人經常投喂?”

“有些遊客會投喂一些食物,縣城也有羣衆會專門過來投喂。”

“以後發現這樣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今年,我們在星星海加大了監督力度,除了每天安排生態管護員看守外,我們號召黨員發揮模範作用,每天過來一趟,就是害怕發生捕撈湟魚的事情。”黃河源園區資源環境執法局局長曲洋才讓言明。

過去,此類情况由漁政負責。如今,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綜合了國土執法、環境執法、草原監理、漁政執法等執法機构,成立了資源環境執法局,實現了生態環境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的統一執法,徹底解決了自然資源監管政出多門,執法碎片化的問題。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緊緊圍繞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這條主線,從解决“九龍治水”、執法碎片化和合理設定生態公益崗位入手,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生態治理

重現“千湖美景”

黃河源園區所在的瑪多縣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覈心腹地,素有“黃河之源、千湖之縣”的美稱,是黃河源頭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的職責就是守護好這片淨土。

很多瑪多人的記憶中,他們目睹了草場退化嚴重、野生動物淡出視野、大小湖泊逐漸消失,全縣4000多個大小湖泊乾涸一半以上,有些湖泊甚至被黃沙吞噬。大自然向人類發出了警示訊號。

瑪多縣是以草原畜牧業為基礎的純牧業縣,根據瑪多縣志記載,在1982年,瑪多縣總人口僅為8954人,而牛羊等各類牲畜的總數卻達到了79萬頭(只),人均佔有牲畜達到了90頭(只)。1980年到1982年,瑪多縣人均收入超過500元,超出全國人均收入125元,曾經連續三年蟬聯全國人均排名第一,成為當時首富縣。

進入20世紀90年代,過度放牧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瑪多縣自然生態急劇惡化,草場沙化、退化、湖泊乾枯。

後來,這裡從成為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相繼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一期、二期,再到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的不斷向好大家看在眼裡,所以今天生活於此的人們也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果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管護著這裡的山川、河流、草原以及眾多野生動植物。

前往紮陵湖鄉的路上,昔日道路兩旁沙化的草原已經披上了綠裝,成群的藏野驢出沒,鄂陵湖畔斑頭雁赤麻鴨等水鳥嬉戲。

一切成果離不開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堅定不移推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管理保護的原則,統籌實施了總投資6.91億元的三江源二期2017、2018年度濕地保護、湖泊群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綜合整治等續建和新建項目。

此外,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生態恢復治理、環保督查問題整改落實等,投資1.11億元實施瑪多縣城至牛頭碑、索亞卡2條公路沿線歷史遺留砂石料廠、弃坑環境整治生態治理項目,治理砂石料場450處213.75公頃,種植牧草約13333.3公頃,治理河道5處,設立警示牌2處。

通過恢復植被、禁牧封育等多種措施,尤其是隨著降水的新增,“千湖之縣”瑪多地區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湖泊數量逐年增加,如今已經達到了8000多個,恢復並超過了過去的水准,美麗壯觀的千湖景觀又重現在世人面前。

一切的變化,離不開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每一名黨員的付出。

  生態生產生活

邁向“三生共融”

7月14日上午,黃河鄉白瑪納村黨支部書記周太帶著小組成員,在崗納瑪措巡護。

周太所在的白瑪納村,全村123戶,家家戶戶都有一名生態管護員,123名生態管護員分成了12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黨員。周太不僅僅是村黨支部書記,還是第三小組的組長,這是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最基層的保護隊伍。

白納瑪村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周太及其他管護員巡護的重點區域是一山一湖一河。山叫崗納瑪,漢語意為“黑山”,但是它並不是純黑色,山上一片3333公頃左右的天然林,讓突兀的山顯得更有生機。湖是崗納瑪措,是瑪多縣僅次於紮陵湖和鄂陵湖的第三大湖,近年來時常有白鶴、灰鶴等“藝員鳥類”棲息,斑頭雁、赤麻鴨更是不計其數。一河是黃河,黃河主流流經村裡50多公里。

一山一湖一河是村裡生態管護員幾乎每一天都要巡護的地方,雖然每個組都有固定的巡護區域,周太還是不放心,每次自己負責的區域巡護完後還要去其他地方轉轉。今年,周太和所在的村支部被評為瑪多縣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基層黨組織,是黃河鄉惟一獲評的個人和集體。

“我是一名生態管護員,但我更是一名黨員。發揮黨員帶頭模範作用,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周太堅定地說。

4月16日,周太帶領村裡的生態管護員,在道路兩旁的電線杆上為大鵟搭窩,共搭了16個窩。沒過幾天,新搭的窩全部有大鵟安家,共產了39枚蛋。

5月13日,周太趕著犛牛轉場時,草原上發現一匹小狼,被一群狗追著咬,看著小狼出生才一個多月,沒有野外生存能力。周太將狗驅散,把小狼崽送回了狼窩。

黃河源園區,類似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像周太一樣的3041名生態管護員,實現年人均收入2.16萬元。

依託以基層黨建為統領的瑪多縣“六比特一體”共建共治共亯基層社會治理模式,賦予了生態管護員“基層黨建、生態保護、精准扶貧、民族團結、精神文明、義務教育”等職責,讓生態管護員不僅僅是生態管護員。

實現了由傳統的草原利用者轉變為草原保護者,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綠色飯”,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帶來的實惠,實現了生態保護、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共贏”。(張多鈞殷之皓劉程錦)

标签: 黃河源 周太 草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