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已連續實施5批,引進培養“高端創新創業人才”27人、團隊1個,兌現支持經費560萬元。通過這些傑出、領軍、拔尖人才的帶動,全省農牧系統實現了“引進一人,帶動一片”的目標,有效破解了人才制約農牧行業發展的瓶頸和難題。
政策支持建平臺
為有源頭活水來
“自2005年以後,隨著高技術人才的减少,後備人才匱乏,雖然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專家在犛牛系統育種、分子育種、繼代育種方面有一些合作,但在自有人才培養方面一直是個短板。”原省犛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進壽介紹,自青海省實施“高端創新人才計畫”後,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工作人員給予很大幫助,文宣“千人計畫”相關政策。
在工作人員的多次講解中,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馬進壽决定柔性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閻萍和郭憲2比特專家,圍繞大通犛牛改良繁育工作,開展大通犛牛性狀相關功能基因鑒定及克隆控制重要性狀形成的候選基因研究。在平臺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推動下,專家帶領團隊聚焦科技瓶頸,對犛牛角性狀進行早期選擇,縮短了育種週期,提高了育種效率,加速了育種行程。2019年,“阿什旦犛牛”新品誕生,其育種科技居國內外領先水準。
“創新有政策、科研有經費。沒有這樣一個平臺,我們中心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可喜成果。”自2018年入選第三批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領軍人才,蔡金山帶領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科技人員開展人畜共患病防治,不僅使包蟲病研究和防治走在了全國前列,還在畜間包蟲病防治上培養出了一支强大科技團隊。
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處長張仲三介紹,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高端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部署要求,省農業農村廳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在引智交流上做文章,著眼搭建科技示範應用平臺、打造專業教學基地、拓寬產學研科研場所、構建四級教學體系,培養了一批農牧區實用帶頭人,更新了一批農牧業科技推廣骨幹,壯大了一批農牧區服務隊伍,培育了一批新型職業農牧民。
現時,省農業農村廳已探索出政府與高等院校“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五位一體平臺”、互助小莊實用人才基地“領頭羊”、農廣校構建的“三位一體”新型職業農牧民,現代農業示範區(產業園)“示範引領帶動”人才培養模式。
留住人才“傳幫帶”
科研新風撲面來
李生福原是省犛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的一名聘用人員,時常輔助科技人員進行人工授精的實操工作。自引進閻萍和郭憲兩位專家後,李生福天天跟著搞科研,科技突飛猛進,在全省第一届犛牛繁育大賽人工授精的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好成績,被大家稱為“科技狀元”。
如今,李生福作為科技人才引進到拉薩市曲水縣最大的犛牛養殖場擔任科技副場長,年薪近30萬元,成為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的最大受益人。
多年來,在閻萍和郭憲兩位專家的帶動下,大通種牛場已培養出一支技術過硬的本土科技團隊。現時近80人專業技術職稱得到晋昇,還有10多人作為人才專家先後被引進到西藏、新疆及省內的玉樹、果洛、海北、海南等地開展技術指導。
引進一個人才,解决一項關鍵技術,帶動一個團隊。
“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實施後,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國家疫控中心、西南民族大學等組織的專家簽訂科技人才引進協定。致力基層獸醫人才隊伍的培養和主動指導專業科技人員的能力提升。組織申報了昆侖英才——鄉村振興人才項目“青海省動物疫病監測與診斷團隊”,並成立了10人組成的千人計畫創新團隊,成為全省第一個領軍人才團隊。
依託政策和資金支持,緊抓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僅有50餘名工作人員的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培養領軍人才1名,拔尖人才9名,全國十大傑出獸醫2名。全組織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達到了4人,博士達到2名,5人中就有1名被列入千人計畫人才。這支創新團隊中,1人被評為青海省先進工作者(勞模),1人進入2020年“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候選人,2人入選省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
隨著“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政策的落地,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兩次選派32人到國家疫控中心開展實驗室檢測和實驗室管理培訓,組織培訓全省動物防疫專業科技人員3000多人次。支持年輕人參加全國學術會議,讓他們在全國會議上進行專題講座,先後到寧夏、四川、內蒙古等省區參加技術交流講座,使年輕的科研人才快速鍛煉和提升。
科技創新結碩果
振興鄉村活力來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畧,高品質發展現代化農業,不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領。
自2016年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工程以來,省農業農村廳認真貫徹落實該項重大政策制度、兌現經費,全力打造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平臺,並按照“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實施方案和細則,對入選者在職稱評聘中,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牧系統各類人才的創新熱情,一批實用、利於推廣的農牧業創新技術在全省農牧區推廣應用。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柔性引進杜浩、張清靖兩位專家,搭建起“空-陸-海-深”綜合研究手段和平臺,指導完成青海湖“魚鳥共生”系統調查、資源評估裸鯉繁殖群體監測等研究工作,並申請專利2項,製定地方標準1項,培養科技骨幹4名。
青海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培養拔尖人才1人,主持完成“放牧干擾對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發揮的影響及作用”項目;省農牧機械推廣站培養領軍人才1人,創建“許振林創新工作室”,先後開展了全膜雙壟玉米生產工藝宜機化革新試驗等17項機械化科技集成熟化、技術創新和關鍵機具研發,獲得自走式高地隙全方位噴杆噴霧機等專利6項,待批專利9項;省漁業科技推廣中心培養拔尖人才1人,主持完成了“鲑鱼功能性餌料添加劑篩選與應用研究”項目;省畜牧總站培養拔尖人才3人,將環湖犛牛和河南縣“雪多犛牛”“歐拉羊”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製定環湖犛牛、雪多犛牛標準2項;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培養出一支人畜共患病診斷與防治創新團隊……
對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文龍認為,“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的實施,使全省農牧系統重視人才的意識逐年提升,“傳幫帶”作用發揮明顯,有效解決了一批農牧行業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題。省農業農村廳將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工作人才引進和培養,做好入選人才的服務管理,建立“能上能下”工作機制,激發人才幹事創業活力,全力將青海打造成為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田得乾馬鳳娟)
視點短評
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在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戰後,黨中央在“三農”領域再作重大戰略部署,標誌著我國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向著“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開啟了新征程。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
省農業農村廳緊緊抓住實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工程這一重大政策,强化觀念,積極打造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平臺,持續引進和培育農牧業科技領域的專家,篩選出農牧產業發展中急需破解的難題。
短短幾年時間,在廣大農牧區,通過專家帶動,不僅培育出“阿什旦犛牛”,研發出17項機械化科技集成熟化、技術創新和關鍵機具,在眾多領域製定了行業標準,還培養了一大批本土農牧業科技人才,加速了農牧業產業轉型陞級,為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才不僅是第一資源,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
在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湧現的今天,沒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農民、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會是一句空話,强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
“十四五”期間,農村誰來種地、誰來養殖、誰來發展現代農業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特別是本土人才和返鄉創業能人的貭素、知識、技能等諸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這就需要拓寬“支部+產業+人才”的路徑,重點引導一定數量的人才在鎮、村建功立業,為人才的培育提供組織保障。注重因地制宜,製定鄉土人才培訓計畫,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基地、職業技術學校等資源,採用邀請專家講課、實地指導、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提升鄉土人才的科技貭素和引領羣衆致富的能力。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支持鄉土人才把產業做大做强,充分激發他們發展自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好典型示範,大力實施能人帶動戰略,通過培養推廣專業示範戶,引導帶動更多的農牧民掌握新技術、展現新精神,真正讓產業活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田得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