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省農科院設立科技開放日,面向社會展示了旱糧所、油料所等直屬研究所通過科技創新自主選育的數十個鮮食玉米、酒用高粱、特色藜麥和多彩花生等旱地糧油作物新品種,這是省農科院在開展“致知力行學黨史、三進鄉村辦實事”新舉措之一。
7月以來,省農科院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繼續大力推進“農科專家進鄉村、農科成果進鄉村、農科課堂進鄉村”的“三進鄉村”辦實事,選派的500多名“雙十”“雙百”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團成員、科技特派員和駐村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通過從農村基層和科技一線發力,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的109個村提供技術服務,發展村級特色優勢產業,將科技優勢轉化為推動全省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新動力。現時,已在全省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62個。
農科專家進鄉村,是省農科院科研人員時刻牢記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一個縮影。省農科院精准發力,建立了茶葉、林果(刺梨、林下經濟)、牛羊、辣椒(蠶桑)、生態漁業、活豬家禽、食用菌、優質糧油、中藥材、蔬菜(薯芋、花卉)10支產業專家服務團直接對接服務全省優質糧油和全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實行“一個產業一套技術服務方案”和“一名博士定點聯系一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農科院加强措施保障,落實院所兩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選派各類技術力量針對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進行技術指導超過1萬人次,解决技術難題500餘個,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為推進農科成果進鄉村,省農科院以開展種源創新“卡脖子”技術攻關為龍頭,圍繞地方所需、農民所盼、產業所求,加强與省市縣鄉等各級產業部門的聯系,摸清產業發展面臨問題,重點找准制約農業產業發展關鍵瓶頸等重要資訊,做到“底數清、情况明、問題准”。為促進貴州茶產業發展,省農科院建立的茶葉良種優種資源庫,培育出10個黔茶(湄)系列國家級無性系茶樹良種,在省內外推廣應用30萬畝以上。在食用菌產業方面,省農科院建立了貴州省食用菌育種重點實驗室和食用菌菌種研發保供中心,技術支援和服務10個母種原種中心、36個栽培種和菌棒保供企業,年生產各種食用菌母種能力達到120餘萬支。
推進農科課堂進鄉村。圍繞真正解决科技進村入戶的“最後一米”的“卡脖子”工程,省農科院開辦貴州農科課堂,運用互聯網和融媒體技術優勢,現場直播教學,推廣“短視頻”技術服務,實現農科課堂進鄉村,讓老百姓足不出戶,面對面與專家“零距離”互動交流。現時,“貴州農科課堂”點擊量已超過100萬人次。
接下來,省農科院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努力建設一流人才、一流條件、一流成果和一流科研影響力的現代農業科研院,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