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都市:最有野心,也最焦慮……

陕西 89℃ 0
摘要:中國的都市和歐美都市,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那麼,在這35個都市裏,誰是最具野心,或者說“最焦慮”的都市?其中高大上的“高頻詞”出現頻率,就成為研究一個都市“野心”和“焦慮度”的重要視角。下麵這個表格,是10個主要城市的高頻詞統計。行文至此,需要聲明一下:說一個都市有野心,或者最具發展的“焦慮感”,沒有貶義。

原創劉曉博

中國的都市和歐美都市,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案是:中國的都市更“積極進取”,做大做强欲望極强。歐美都市往往很“佛系”,對做大做强這件事“基本無感”。

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老百姓滿意最重要。

中國有“35個大中城市”的說法。那麼,在這35個都市裏(四大直轄市、五大計畫單列市,不含拉薩的26個內地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誰是最具野心,或者說“最焦慮”的都市?

我的看法是:西安、成都、廣州可以名列前三。

先看一下,我對10大都市“十四五規劃”文字裏的高頻詞統計。

今年各地都製定、並發佈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這些規劃充分體現了一個都市對自己的期許。

其中高大上的“高頻詞”出現頻率,就成為研究一個都市“野心”和“焦慮度”的重要視角。

下麵這個表格,是10個主要城市的高頻詞統計。注意,如果你想驗證我的統計是否正確,一定要找到規劃的最全文字,因為部分網上的文字沒有包含圖表、附錄、注釋等。

給自己“上尊號”,是我們城市規劃的一大特點,這些尊號包括“全球XX中心”、“世界XX樞紐”等。

比如廣州的規劃在闡述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的時候說:

國家中心都市和綜合性門戶都市建設上新水准,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中心功能大幅增强,省會城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宜居環境功能全面强化,都市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覈心引擎作用充分彰顯,樞紐之城、實力之城、創新之城、智慧之城、機遇之城、品質之城更加令人嚮往。

廣州在闡述2035年目標的時候說:

展望2035年,我市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中心,朝著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都市闊步邁進。……都市樞紐功能更加强大,世界級空港、海港、鐵路樞紐地位更加穩固,成為國際領先的資訊樞……中國“南大門”地位進一步鞏固强化。

在上述表述裏,使用了大量的“中心”、“樞紐”、“全球影響力”、“國際大都市”、“門戶都市”等表述。

統計顯示,最喜歡用“全球”一詞的都市是成都,十四五規劃裏使用了98次,在十大都市裏名列第一,甚至超過了真正“更全球”的上海。成都的“全球”性,竟然達到了重慶、天津的6到7倍!

最喜歡用“世界”的也是成都,使用了100次,是最有資格“說世界”的北京的將近2倍,是低調的天津的4倍!

此外,成都使用“國際”、“中心”的次數,也在10大都市裏第一。

廣州比較喜歡使用“樞紐”,這也是它對自己常用的“尊號”。十四五規劃裏,廣州一共“樞紐”了123次,終於超過了“高大上詞彙愛好者”成都,並超過了“北京+上海+深圳”。

廣州還比較喜歡使用“强”(比如做大做强),十四五規劃裏一共使用了538次,為10大都市第一。

北京則喜歡使用“高端”,一共使用了78次,為十大都市之首,超過了“上海+深圳”。

不太愛使用“高大上”詞彙的,是重慶、深圳和天津,這三個都市的“十四五規劃”顯得平實了很多。

我們把上述17個“高大上”詞彙出現頻率做了量化統計:以深圳“十四五規劃”出現的頻率為基數1,然後計算每個都市每個詞彙出現了深圳的多少倍,1倍就得1分,3倍就得3分,6.5倍就得6.5分。

然後計算出10大都市使用“高大上詞彙”的總得分,於是就有了一下的排名:

成都成為“調門最高”的都市,十四五規劃裏17個高大上詞彙出現的頻率,平均起來達到了深圳的2.5倍。廣州得分第二,達到了深圳的2倍。

北京、上海則位居第三、第四。

“十四五規劃”“調門”偏低的,是天津、深圳和重慶。杭州、武漢、南京也不算高。

考慮到北京上海實際的發展水准和地位,他們的得分只能說比較正常。所以,10大都市裏明顯具有“野心”和“焦慮感”的都市,是成都和廣州。

為什麼這兩個都市顯得更“雄心勃勃”和“更焦慮”?

其實也很好理解:

廣州的GDP前幾年被深圳超過,最近兩年又被重慶逼近,在新興產業上則被杭州趕超。中國最頂級都市的簡稱,早就從20多年前的“北上廣”變成了“北上廣深”,甚至“北上深廣”,或者“北上深杭”。所以,廣州不可能沒有危機感。

成都的情况類似。10多年前,曾有廣州的媒體給成都加冕為“第四城”。言下之意,我們廣州第三,你們成都第四,那誰誰頂多只能是第五,甚至第六了。

轉眼之間滄海桑田,都市排名出現了重大調整。現在,第四城的位置正被廣州坐著,被重慶盯著,距離成都很遠。至於第三城的交椅,已經被深圳搶去,深圳能否坐穩也很難說。

論GDP,成都不如重慶和蘇州;論彙聚的資金總量,成都不如杭州,偶爾還會被重慶超過,後面還尾隨著南京、蘇州。至於高新技術產業,成都也比不過杭州、蘇州。

所以成都沒有辦法不焦慮。

更何况,旁邊的西安也不服氣。雖然兩個都市差距仍然不小,但西安的野心更大。

上圖是過去10年,中國人口增長最好的都市排名,可以看出,西安人口大增了448.5萬,僅次於成都位居全國第四。西安可以說是人口增長的最大黑馬。

上圖是過去10年,中國內地27個省會(首府)都市占全省(全區)比例上升排行榜。

西安的“人口首位度”上升最快,西安常住人口已經接近全省的三分之一。西安在省內的“首位度”顯著超過了成都。

事實上,過去這些年西安一直在做大做强,試圖東超鄭州、西超成都,鞏固自己國家中心都市的地位。

就在20多天前,陝西省下發了《關於西安市全面代管西鹹新區的指導意見》,把西鹹新區絕大部分地區(也就是“直管區”)全面交給西安代管。

上面這張圖裡,標紅的部分不再由陝西省管理,而是西安市來管。這是西安進一步做大做强的一個重要訊號。

在整理中國火車站的數據時,我們也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幾年之後,中國站場規模最大、吞吐能力最强的兩個火車站,將全部出現在西安:

對於火車站來說,擁有幾個站臺、幾條線,就跟飛機場擁有幾條跑道,跑道有多長一樣重要。

但吞吐能力是一回事,有多少人實際乘車則是另外一回事。

上面這個表格,是中國主要火車站單日“發送旅客”(不含到達)的最高峰記錄。

可以看出,火車站的人流量跟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在哪裡有密切關係。廣州南站能長期位居中國第一,是因為這裡是第一人口大省的中心站。深圳北站能躋身前六,說明深圳人口的眾多。(深圳在鐵路網的末梢,位置並不好)

上海、杭州、北京、成都,都是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相比之下,西安雖然人口流量也不錯,但潜力不如上述幾個都市。

即便如此,西安仍然規劃建設了中國第一、第二的兩大火車站,只能說明野心大、焦慮感强。

我之前曾在專欄裏講過,陝西的發展策略似乎是:把全省盡可能地裝入西安。

原因很簡單,陝西省只有不到4000萬人口,相當於河南的40%,不到四川的50%。在這種情況下,西安如何跟鄭州、成都爭雄?只能儘量做大省城。

陝西全面做大的西安的努力,在過去10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西安總人口逼近1300萬人,位居全國第八,超過了鄭州、武漢、蘇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

行文至此,需要聲明一下:說一個都市有野心,或者最具發展的“焦慮感”,沒有貶義。對於中國來說,發展才是硬道理。有發展的壓力,有危機感,這不是壞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