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才創新創造放權鬆綁,讓他們有更多經費管理自主權重慶在全國率先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

重庆 73℃ 0
摘要:

8月3日,記者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為給人才放權鬆綁,讓人才有更多的經費管理自主權,促進人才項目研究支持經費發揮最大效益,更好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近日,重慶正式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據悉,將省部級人才計畫的研究支持經費轉化為“包乾制”項目,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所謂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是按照“自主選題、自主立項、自主過程管理、自主結題”原則,把重慶英才計畫的研究支持經費自願轉化為省部級科研專案或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由領銜專家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科研團隊和經費使用。

據瞭解,過去人才項目經費,只是簡單規定可用於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等,使用經費時受各種條件限制,管理管道不一,也難以與他人分享,經費未能發揮最大效益,人才獲得感也不强。

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重慶英才計劃“包幹制”項目實施方案》,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重慶英才計畫入選專家享有立項選擇權、經費組合權、負責人指定權。為大力破除影響人才創新活動的限制性規定,我市著力簡化審批程式、减少限制條件、優化結題評估。比如,對入選者作為專案負責人的,可不受申請和主持在研項目數、財政資金資助數、未結題項目數等限制。項目實施週期按照項目類別確定,取消預算編制,不設科目限制和比例限制,據實開支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經費,任何組織不得收取項目管理費。

該負責人表示,重慶英才計畫“包乾制”項目的實施,解决了人才項目經費不好用、用不好等問題,打通了人才計畫和科研專案通道,將人才的時間精力從過多的申報審批中解放出來,讓人才“名利雙收”。

“提高經費管理自主權,並不表示經費可以隨便花。經費應在政策允許範圍內使用。”該負責人表示,將加强信用體系建設,對弄虛作假行為進行懲戒,甚至將當事人納入“黑名單”,停止資助。

據悉,今年3月,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聯合製定重慶英才計畫“包乾制”項目實施方案並試行。“包乾制”項目試行以來,全市廣大人才踴躍申報。截至目前,全市共準予重慶英才計畫“包乾制”項目438個。“包乾制”項目共帶動3771人參與研究,引導投入資金3.3億元(其中社會資金1.8億元),有效激發了人才活力。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