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特為美效忠的中國奇才,其中一位幫美國造出超級飛彈瞄準祖國

黑龙江 63℃ 0
摘要:一個研究飛彈對付中國;一個成為世界頂級神經生物學家;本期大學生觀察帶大家認識宣誓“效忠美國”的4比特“中國天才”。曾是清華天才,後成為美國“飛彈之父”。據悉,該飛彈射程可達13000公里,從美國本土發射打擊範圍可覆蓋中國全境,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同時為美國稱霸世界提供了决定性作用。

他們是祖國斥鉅資培養的天才,卻在學有所成後加入美籍,宣誓“效忠美國”

一個研究飛彈對付中國;一個成為世界頂級神經生物學家;本期大學生觀察帶大家認識宣誓“效忠美國”的4比特“中國天才”。

1、林燁

曾是清華天才,後成為美國“飛彈之父”。

1918年,林燁出生於中國北京,家境富裕,使得他從小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再加上自小天賦異稟,勤勉好學,囙此輕而易舉地考入了清華大學,並成為老師們都重點關注的“尖子生”。

20世紀40年代,祖國科學技術領域尚不完善,為了建設需要,國家公費出資讓一部分優秀學子出國學習先進科技,以待學成報效祖國。

1940年,林燁和梁啟超的兒子梁思禮一同被選中赴美留學,學習火箭控制專業,但兩人未來所選擇的道路,卻截然不同。

到達美國後,兩人憑藉出眾的學識深受美國導師欣賞,同時也引來美國政界、科研界的密切關注。美國人深知,人才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對美亦是如此,所以為招攬兩人,在他們即將學成畢業之際,不惜以30萬美元的巨額年薪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相誘惑。

面對美國三番兩次的邀請,林燁動搖了。雖然自小家境優越,金錢對他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但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並有著先進的生產力、良好的科研環境,仍令他心動不已。

最終,林燁選擇留在美國,任憑梁思禮怎麼勸誡都無動於衷,全然忘記了離開祖國時恩師們的期盼,以及祖國的培育之恩。

無奈之下,梁思禮只好獨自登上回國的飛機。此後,為了在美國得到認可,體現自身價值,林燁幫美國研製出了新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還選擇加入美籍,莊嚴宣誓“效忠美國”。

40歲左右,他為美國成功研製出一款威力極大的飛彈——民兵洲際系列飛彈。據悉,該飛彈射程可達13000公里,從美國本土發射打擊範圍可覆蓋中國全境,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同時為美國稱霸世界提供了决定性作用。

林燁憑此“傑作”,不僅光榮地成為“美國飛彈之父”,也成為當時美國政府文宣的初代“鋼鐵俠”,其將飛彈對準中國的行為還被美國政府當成向華人科學家大肆宣傳的榜樣。

當時的林燁,名利雙收,經常出席媒體採訪,且多次高調宣揚“中國沒有前途”、“美國就是上帝”。

相比之下,回國後的梁思禮為抵制美國,與其他科學家協同努力,也完成了“東風”系列飛彈的研製。在被問及林燁時,他表示,“林樺的民兵飛彈是瞄準中國的,而我的東風飛彈是保衛祖國的!”

1980年5月18日,東風5號洲際彈道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成功,至此中國終於擁有了覆蓋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也真正意義上擁有了對美國本土的核威懾力量。此後,“東風”與“民兵”就像梁思禮與林樺這對亦敵亦友的老友一樣隔著大洋相互對峙。

如今,隨著年齡漸長,科研能力下降,林燁不得不退居二線,已經年邁的他多次表示想要落葉歸根,但這樣的想法未免是癡心妄想。

2、駱利群

1966年,駱利群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份子家庭,父親在大學教俄語,母親是中學語文教師。由於出生於特殊的文革時期,駱利群基本沒怎麼讀過書,但天賦異稟的他經常跟隨下鄉工作的父母到農村,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世界。

憑藉强大的自學能力和興趣愛好,1981年,駱利群獲得了免費免試昇高中的機會,1986年,更是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改革開放時期,國家對人才極為渴求,迫切需要培養一批能够儘快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才,中科大少年班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1985年,駱利群還未畢業,就已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試錄取為研究生,並且於1986年1月,獲得少年班唯一名額的郭沫若獎金。

此後,在學校引薦下,駱利群獲得公費去美國留學的資格。在美國期間,他在果蠅遺傳學與小鼠遺傳學上取得不菲成就,在生物學領域上可謂功成名就。隨著聲名鵲起,斯坦福大學向其拋出橄欖枝,最終他選擇加入美籍,任職斯坦福大學講席教授。

他的選擇被國人推上輿論風口浪尖,但其本人做出的回應理直氣壯,他表示自己在美國學習十幾年,對美國的生活模式、環境早已適應,所以沒有打算回國。不過他亦表示,雖然定居國外,但會用有限的環境為祖國創造無限的價值。

3、‍尹希

1983年出生於北京高級知識份子家庭,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曾是學霸級人物,尹希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小便天賦異稟,9歲考入北京八中超常實驗班,用3年時間把普通孩子要花8年學的才能學完的知識學完了。1996年,13歲的尹希以572分的好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與當年“殲-2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時的成績僅差1分。

2001年,尹希完成了中科大的五年制學業本科畢業,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

在美期間,他仍然熱愛物理研究,主要研究量子引力中的黑洞,並榮獲擁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斯隆研究獎”。

2006年,尹希完成學業。回國前夜,哈佛大學突然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够留任該校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這打破了建校300年來不許博士生留校進行博士後工作的慣例。面對回國進入中科大工作和繼續留任哈佛,尹希似乎忘記了之前學成報國的誓言,實在令人遺憾。

2008年,尹希受聘任職哈佛物理系副教授,且加入美國國籍,並於2015年晋昇為正教授,創下華人哈佛最年輕教授記錄。

當被問及是否願意回國時,尹希表示,更喜歡美國的科研環境,暫時還不想回國,但未來祖國需要時,也會選擇回國,且絕不會是一個人,而是帶領一個組的物理科學家。

4、陳雪梅

1966年出生於哈爾濱,父母都是普通職員,因工作繁忙,陳雪梅從小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

在孩提時代,陳雪梅就表現出極高的學習天賦。爺爺喜歡看報紙,就把陳雪梅抱在腿上,帶著她識字。沒想到,小雪梅竟能跟著爺爺咿咿呀呀地讀完整張報紙,這讓爺爺在欣喜的同時也開始注重起陳雪梅的教育問題。

不負眾望,上學之後的陳雪梅,課文往往是看幾遍就能到倒背如流,數學能力更是出眾,能自己解出尚未學過的問題。不僅如此,她還特別喜歡觀察自然,看清晨的露水、搬家的螞蟻……生物的神秘讓她深深著迷。

1984年,陳雪梅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並選擇了生物專業。

4年後,從北大畢業的她想找工作或繼續進修,奈何當時國內生物學研究環境並不樂觀。思來想去留學或許是好出路,恰好趕上中美留學生計畫,成績優异的她被引薦公派留學。

1995年,她順利獲得了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當時她本想回國,但國內生物學研究環境有限,最終還是選擇留美發展並加入美籍。

四年後,陳雪梅進入美國羅格斯大學擔任助教。2005年,榮獲加州大學終身教授稱號。

2013年,憑藉著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即從植物體中分離出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這是對生物基因密碼破譯的巨大進步,對人類治療病毒感染和攻克願癌症基因有著重大貢獻,47歲的她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過,功成名就後,她並沒有忘記自己公派留學的初心,於2014年,放弃了美國高薪工作和优渥待遇,帶著在國外鑽研多年的成果回到祖國懷抱,後受聘於湖南農業大學,為中國生物科研事業貢獻力量。

事實上,近些年人才流失海外、中國人入美籍現象一直存在。而就在這些人排隊等待移民美國之際,還是有不少外國人擠破頭想加入中國國籍,如首位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馬海德,起初到中國是為了考察當時在東方流行的熱帶病,原本只計畫停留一年,可在深入瞭解情况後,决定留在中國救死扶傷。1988年,馬海德已在北京病逝,臨終前表示,非常自豪自己是個中國人。再如外裔中國籍人李憶祖,被中國夫婦收養,一輩子紮根新疆,只為報效中國,這樣的人才才是值得福斯推崇的。

中國人入美籍,外國人想紮根中國,對此,大家有什麼感觸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