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本土確診病例新增,上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均突出一個“嚴”字。作為疫情監測最前沿,225家發熱哨點診室遍佈全市社區。記者走訪全市部分發熱哨點診室,探尋小小哨點診室如何擔綱疫情最前沿“哨兵”。
確保防疫閉環“不漏一人”
“您是外地回來的吧?”“您這樣的情况必須啟動轉診流程。”就在7月27日,嘉定區真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收治了一名疑似患者,第一時間啟動轉診流程。不到半小時,患者轉至上級醫院江橋醫院,後經排查患者核酸檢測呈陰性。“雖是虛驚一場,但這樣的應急是對疫情防控最好的注腳,牢牢把守第一關,才能讓居民放心。”中心醫教科科長韓煜說。
地處嘉定、普陀、長寧三區交界處的真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常住人口10萬人,日均門診量達1000—1200餘人,是個規模不小的中心。
去年,中心將原腸道門診“陞級”成發熱哨點診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大的診室內候診區、留觀區、緩衝區清晰明了,“六不出門”流程規範到位。
哨點診室內,由9名高年資醫生組成診療隊伍,其中不乏副高職稱醫生。韓煜說,作為最前沿的“哨兵”,我們的職責是第一時間發現异常情况,用最短時間轉診,牢牢把守閉環管理的“第一道關”。
日常做好健康守門人,防疫擔當篩查守門人。在真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著近日本土疫情反復,中心針對德爾塔毒株的科普知識、甄別要素、防範要點等强化培訓,同時開展多次案頭推演、實踐演練,確保每項防控措施均落實到位。
細緻的工作不久前得到印證。24歲的劉小姐(化名)南京旅遊歸來後,次日身體不適來到中心就診,經過預檢分診詢問得知有明確旅行史後,哨點診室立刻啟動流程,不到半小時,劉小姐通過負壓救護車轉診至上級醫院發熱門診。次日回訪追溯病例,核酸檢測呈陰性,劉小姐確診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哨點診室的醫務人員才長舒一口氣。韓煜說,隨著疫情防控的不斷陞級,哨點診室也立即調整工作“手勢”,按照上級要求,針對所有前來就診的發熱病人,立即啟動閉環轉診流程,確保在防疫工作中“不漏一人”。
社區首診環節凸顯“嚴”字
“是來看門診還是做核酸?先測一下體溫。”昨天上午,記者進入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大廳預檢臺之外,又新增了一張桌子,除填寫具體資訊之外,居民還需在《患者及家屬新冠肺炎相關流行病學調查承諾書》上簽字。
“一填、二看、三測”,進入中心的第一個環節就凸顯“嚴”字。體溫測量計旁,是當日7時最新更新的全國中高風險地區名單。中心副主任王永鵬介紹,隨著本輪疫情,社區在院感防控、發熱哨點診室、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相關點比特都“再陞級”。
例如,中心的核酸檢測與入院門診患者走的是兩個通道,“門口警衛室安排醫護人員測量體溫和引導,直接從後門進入核酸檢測區域。”據悉,中心每週一、四下午面向公眾開放核酸檢測服務,職工原本兩週一次的檢測已新增密度至一週一次,發熱哨點診室等重點崗位人員3天一次。
發熱哨點診室,紫外線消毒機與消毒燈管正在日常消毒。中心醫務科科長張夢嬌介紹,自去年4月投用以來,發熱哨點診室迄今共接診患者88人次,其中26人次通過閉環就近轉運至區內發熱門診定點機构同仁醫院。張夢嬌說,“近期管理進一步收緊後,所有發熱患者均直接通過120負壓急救車或區內9595專線專車轉運到上級醫療機構。”
現時,中心每天安排兩名高年資全科主治醫師輪班管理發熱哨點診室,全部診療器材、打印機、人臉識別設備等均單獨配寘,從源頭上做好院感防控。
預檢陞級還需出示行程卡
8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者不少,醫療秩序卻井然,背後有一根悄然緊繃的防疫之弦。
門診大廳的預檢比之前更為嚴格。原來患者只需要出示健康碼、測體溫、佩戴口罩即可入內,現在還需要出示行程卡。中心主任黃柳解釋:“為了防止健康碼更新不及時,預檢護士可以結合行程卡判斷患者流行病學史。”此外,詢問病史也更加詳細,比如會追問患者及其家人是否為機場、冷鏈等高風險職業從業人員。
昨天早上,中心剛剛接診了一名發熱病人。患者是附近工地的務工人員,預檢時自訴因吹空調導致感冒發熱。一名身穿隔離衣的護士立刻帶領他來到發熱哨點。醫護人員向其告知防疫流程,並細緻詢問病史。瞭解這名患者沒有相關流行病學史後,對他進行核酸採樣以及血常規化驗。結果顯示,這名患者存在細菌性感染。對於可能存在風險的發熱病人,哨點會啟動應急回應預案,做到閉環管理。
中心發熱哨點於去年4月改造,內部空間主要由玻璃分隔,明亮緊湊,便於溝通和管理。哨點內擁有“三區兩通道”,即污染區、緩衝區、留觀區,患者通道和醫務人員通道,每個社區域都設有紫外線消毒燈,每日還會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物品表面。“我們多付出一分,患者和周邊居民就能更安心一分。”黃柳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