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早期奧運呐喊的天津

天津 69℃ 0
摘要:中國人的奧運願景,早在90多年前的巴黎奧運會召開前夕就有所體現。揭開這層歷史紗霧的,是1922年5月8日天津《益世報》的一則新聞報導。但是,1922年天津《益世報》對第8届奧運會的先期預告卻隱約折射出早期國人對奧林匹克運動的關心和在國際競技場中為國爭光的懵懂期待。沒有人知道劉長春是何時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事實是早在他被爆出參加奧運會之前,他的名字就已經在天津叫響了。

巴黎奧運會會徽

1924巴黎奧運會的天津記憶

中國人的奧運願景,早在90多年前的巴黎奧運會召開前夕就有所體現。揭開這層歷史紗霧的,是1922年5月8日天津《益世報》的一則新聞報導。

1924年5月4日至7月27日,第8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隆重舉行,對於這届奧運會到底有沒有中國人參加,尚未有學者發現能够加以佐證的相關資料。但是,1922年天津《益世報》對第8届奧運會的先期預告卻隱約折射出早期國人對奧林匹克運動的關心和在國際競技場中為國爭光的懵懂期待。

1924年第九届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銅牌

1922年5月8日,天津《益世報》在《萬國運動會消息》一文中稱:“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之萬國運動會,輪在法國舉行。會場地點,已定於巴黎郊外。其運動秩序,亦已由法國萬國運動會委員會擬定,以便參加之各國可早為預備。運動秩序,分冬、春、夏三類。會期自一月二十日起,至七月二十八日止。秩序如下:各種溜冰運動一月念日至二月五日,羅帛足球五月三日至十八日,愛稍西黑順足球五月十五日至六月一日,打靶六月念八日至七月七日,角力六月念八至七月十三日,舞劍六月念九至七月四日,水球六月念九至七月四日,網球七月六日至十三日,賽船六月念四至七月十七日,游泳七月十二日至二十日,柔軟運動七月十八日至念三日,自由車七月二十三日,田徑賽七月二十八日,拳術七月十日至十九日。以上日期,如經參加國多數申請,可以改變,但不過略為移動時日之先後耳。”其中所提到的“萬國運動會”就是當時中國人對奧運會的流行稱呼。

天津是上世紀初年華洋雜處的中國北方工商業中心,《益世報》記者將通過地緣優勢掌握的最新奧運線索以第一時間加以預告,在方便國人瞭解這一全球體育賽事近况的同時,速度之驚人也折射出敬業的精神。雖然文中所透露的部分體育項目在今人看來稍顯生疏,如“羅帛足球”“愛稍西黑順足球”,但這絲毫也不妨礙早期國人以此為媒介對奧運會有所認識。儘管其中所提的比賽時間與最終敲定的賽期也有很大的出入,然而這何嘗不是為人們瞭解第8届奧運會歷史過往打開了一扇窗戶呢。

這則《益世報》新聞還透露了另一個重要資訊:“聞本埠某校王君,於拳術、舞劍兩門秉承家學,造詣至深。近正朝夕研練,益求精進。以期將來在萬國運動會會場上奪取錦標,以為黃人光寵雲。”

如果消息屬實,文中所稱的這位“王君”確實勇氣可嘉。至於他最終是否得償所願,參加了1924年的法國巴黎奧運會,我們無從得知。但奧運精神早在1920年代初期就已激發起國人的雄心壯志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1928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海報

1928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天津聲音

如果說1920年代初期的國人對奧運會的瞭解是懵懂而碎片化的,那麼到了1920年代末期,這種瞭解隨著報刊相關資訊的增多和系統化而逐漸深入。天津《北洋畫報》有關第9届奧運會的內容展現就是旁證。

第9届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召開於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作為東道主有幸承辦了本届奧運會。雖然是否有中國運動員參加本届奧運體育賽事至今仍然是一大謎團,但遠在萬裏之外的中國都市天津,群眾對本届奧運會的熱情洋溢卻在故紙堆的字裡行間有明顯顯露。

1928年8月25日,第9届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結束13天之後,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娛樂型畫報《北洋畫報》圖文並茂盡情展現了本届全球奧利匹克體育賽事的無限風采。頭戴運動繃帶、身著職業田徑服、肌肉結實、奮力奔跑的硬漢形象,五環旗及標有“1928 IX’OLYMPLADE AMSTERDAM”規整文字的宣傳海報隱約讓人們體味了一把“什麼是奧運”;面值2盾、1.5盾、3盾、5盾、7.5盾、10盾、15盾、30盾的郵票上(見下圖),投擲、籃球、划船、擊劍、田徑等運動員的不同身姿直觀地讓人們感受到全球奧運文化與奧運經濟的發展走向。

當天的《北洋畫報》還用如下文字介紹了奧運:“萬國運動會,一名浩運會(翻譯的發音不同,當為奧運會),Olympiade,發源於希臘。相傳希臘古城馬拉屯(應為松),marathon,常為長距離賽跑之終點,圖正中繪一長距離賽跑之運動員,而右方靠邊處有一本年新造之馬拉屯高牆,即此意也。塔頂有極大之盤,夜間光影融融,下照涵塘Amsterdam,與塘面之燈火相映,頗極一時之盛。萬國運動,每隔四年一會賽,涵塘市之第九届萬國運動會賽,乃以五連環相連為標識;如圖右塔畔之大旗,以及圖下方觀賽臺上之小旗,盡系此種標幟。五連環無色分列,每一色代表一州,橘黃者亞,黑者非,綠者澳,藍者歐,紅者南北美,五環相屬,蓋示五洲人士之相攜手也。”這是天津較早出現的對奧運精神進行解讀的文字。

在《北洋畫報》駐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特約記者“一之”發回的名為《萬國運動會趣聞》的新聞報導中,將荷蘭女王Wilhelmina薇赫明娜與其宣導的“和平永保”國策聯系在一起,譽之為“今世之南海觀音”;對會場主色白基調輔以五色代表五大洲、紅色燒磚疊砌而成的堡壘裝潢風格也有所披露;50國參與、500名新聞記者到場、5000運動員參加競技、50000名觀眾觀禮的盛况著實讓人震驚;至於各國的參賽隊服,“英美德諸國之男隊員,青褂白袴作紳士裝。葡國用玫瑰紫之短褂,瑞士用紅,愛爾蘭用綠,印度用淺藍,西班牙以國旗之色鑲邊,比國僅汗衫褲一襲,捷克用古裝,波蘭用車服,加拿大隊員鹹配紅色之‘楓葉’,布片為襟章,與愛爾蘭人醡漿草之襟章,相映成趣。美國女隊員,通體白衣冠”的報導,讓參賽隊員的形象仿佛躍然眼前;著名教育家維瑟的精彩致辭和場上美國女觀眾嚼口香糖的鮮明對比,這一另類“口舌之爭”也讓這則報導多了一些喜劇的色彩。除了上述資訊,“一之”還陳述了日本參賽的情况。

從對奧運形式的追跡,到對奧運精神的領會,從對片段進行零星的抓取,到對趣聞進行有機的綜合。記者對奧運報導的系統深入,變相折射出此時的中國人對奧運開始有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和更强烈的期待。

洛杉磯奧運會會徽

1932洛杉磯奧運會的天津熱情

當中國田徑選手劉長春在奧運體育場上邁開雙腿,矯健有力地向終點狂奔時,中國人的奧運願景和期待終於成為了現實。

1932年的第10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召開。這座集世界著名工商業都市、國際貿易都市、娛樂和體育中心都市眾多殊榮為一身的都市,一時彙聚了世界的目光。中國將第一次派出運動員參加本届奧運會的消息也成為噱頭,吸引著世人的關注。

洛杉磯奧運會召開前夕,日本為了使其在中國東北扶植的偽滿洲國政權獲得世界認同,準備派遣東北籍體育健將劉長春和於希渭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消息傳出後,愛國人士憤然,東北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力主中國人應代表中國隊參賽,經向當時全國體育運動領導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倡議,並獲得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長王正廷、張伯苓二人的支持,劉長春和於希渭的名字成功出現在當時被稱為“世界運動會”的奧運會參賽名單中。由於當時的於希渭人在長春,受到日本人的監控,無法脫身啟程,本次中國運動員的奧運之旅就成為劉長春一個人的獨角戲。

沒有人知道劉長春是何時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事實是早在他被爆出參加奧運會之前,他的名字就已經在天津叫響了。1932年5月28日,劉長春帶著他的田徑隊受邀來到天津,在南開學校系統掌門人張伯苓的精心策劃下,與天津體育健兒在南開中學操場進行對決,一炮打響。比賽發生在5月29日,有關比賽場景,天津《北洋畫報》有如下描述:“遼東隊得四十分,天津隊得三十八分,棋逢對手,十分熱鬧,造成新紀錄七種。”劉長春作為400米賽跑的第一名和紀錄打破者,矯健身姿上了《北洋畫報》不說,也為他的奧運參賽進行了一次熱身和實戰演練。

對中國選手首次結緣1932洛杉磯奧運會,對這位熟悉的運動健將,天津媒體給予了持續的關注和熱情的回應。1932年7月1日,天津《大公報》刊出喜訊:“我國參加世界運動會,劉長春、於希渭定期放洋!”7月4日,天津《大公報》刊出消息稱:“劉長春談此次赴美,目的在打破偽國及日本之謠言,並擬乘機文宣東北真相,成敗在所不計。雖覺無獲勝希望,但亦可新增經驗,作以後努力標準。……此為中國參加世運會第一次。開我國運動史上新紀元,使國旗首次飛揚於世界運動會上;使滿洲國不得參加,不得在國際上具地位……”7月8日,當劉長春和他的教練宋君複在上海新關碼頭帶著中國人對奧運的無限期待乘坐“威爾遜輪”出發赴賽後,次日的天津《大公報》以當時最快的速度記載了碼頭歡送的盛况:“王正廷以國旗及體育協進會旗分別授予劉,並致訓詞,盼為國增光,劉答謝,到美當努力奮鬥,乃舉旗登輪。在埠歡送者千餘人,齊三呼‘中華萬歲’。”7月29日,劉長春抵達洛杉磯,天津《大公報》報導:“此為中國初次派遣代表參加世界運動大會,在美僑胞高舉國旗,敲鑼打鼓熱誠歡迎,劉於青白旗擁戴之下,偕同出迎之華僑入市。”

7月30日,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劉長春手舉青天白日國旗和他的教練略顯孤單地步入會場,全球華人的血脈膨脹了。天津《大公報》對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進行了關注:“中國代表備受熱烈歡迎,經過檢閱台前,觀眾熱烈歡呼。”

1932年8月11日,在第10届奧運會閉幕前夕,天津《北洋畫報》刊登了一副前方記者發來的洛杉磯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空中攝影,讓人們對這届第一次有中國人參加的奧運會有了更加清晰的映象。

柏林奧運會海報

1936柏林奧運會的天津能量

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中國人奧運思維廣度和深度極速擴展的那一届。那一年,言必稱奧運,抬頭見奧運,决不浮誇,奧運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報章雜誌的焦點。

創刊十年、在中國北方地區頗負盛名的天津《北洋畫報》派出國際社記者全程追踪,抓取了一幅幅有關奧運中的中國、奧運中的世界的精彩畫面。

1936年4月14日,《北洋畫報》首當其衝,以《我國參加世運會之平津京滬選手十四人》為題,提前公佈了即將參加第十一届柏林奧運會的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十四名籃球選手的合影及名單。其中,人們看到了天津的運動名將董守義、李紹唐、徐兆雄、沈聿恭、王鴻賓的面孔。

6月18日,中國代表隊田徑隊14名選手的合影通過《北洋畫報》為世人知曉。

6月20日,上海市長吳鐵城、德國駐上海領事克裡為中國代表團舉行歡送宴的照片見諸《北洋畫報》。

6月底,中國奧運代表團身著整齊的制服在南京參加了由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齡領銜的拜謁中山陵的儀式,在莊嚴而神聖的時刻,接受總裁的訓話,領會教導,不久之後的6月27日,謁陵儀式的盛大場景出現在《北洋畫報》。

1936年奧運會期間,柏林華僑歡迎中國代表團

李森是第十一届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唯一的女子田徑選手,7月4日和18日,《北洋畫報》分別刊出了吳鐵城、楊虎等上海名流歡送這位巾幗女傑的精彩瞬間及這位國中女將身著印有“上海445”號的隊服訓練間歇的矯健身姿。

在1936年8月1日至16日召開的第十一届柏林奧運會中,由於經驗缺乏、經費支拙,中國選手在預賽中便以全軍覆沒、無緣決賽而敗北。雖然如此,來自同胞的鼓勵之聲也在惋惜和痛惜中,真誠地流露。本届奧運期間,從香港選出的中國足球隊首場即遭遇強悍的英國隊,結局是英國隊險勝中國隊,場上對陣時,中國運動員精湛的球技和頑強的鬥志感染了現場上萬名觀眾,中國隊員離場時,許多觀眾起身用掌聲和善意的手勢和語言給予敬意。對此,筆名為左右的作者在8月13日《北洋畫報》刊出了打油詩:“輸罷足球將欲行,忽聞臺上好運聲,會中贈予金牌獎,不及歡呼觀眾情。”

以《北洋畫報》為代表的天津媒體反映出,在本届奧運會上,國人已經具備了更為開闊的眼界。8月20日,《北洋畫報》補發了本届奧運希臘點火儀式的盛况。如果說這副圖片只是對國人奧運知識的進一步科普和惡補,那麼9月5日和9月8日,天津《北洋畫報》先後以生動照片和精彩文字介紹了本届奧運打破世界紀錄的百米跑女子冠軍蒂芬、亞軍華萊希•鄧芝,以及本届奧運先後打破世界紀錄14次並囊獲100米、200米、跳遠和4*100米接力4塊金牌的神級人物——美國黑人南選手傑西•歐文斯的事實,則充分說明生活在華洋雜處都市的中國人,已經有了對勝利者由衷欣賞的胸襟。

針對中國隊失利原因和比較分析的理性言論也屢見報端。9月17日,《北洋畫報》發文稱:“我國籃球代表隊,當與日本比賽時,因精神過度興奮,致上場時之緊張幾如犯人之赴法場。失敗後精神之頹唐,無以復加,見人俯首無言,口中喃喃曰:‘算了算了’。帶隊之職員均極力勸慰,有意請其看電影者,均堅謝不往。故至第二周與他國比賽,亦遭失敗,蓋精神刺激過深,迄未恢復也。”道出了精神因素是中國籃球隊失利的重要原因。

對於失敗歸來的同胞,媒體也給予了包容和持續的關注。10月8日,《北洋畫報》刊出中國隊抵達上海碼頭時的照片,國術女選手劉玉華、翟連沅、傅淑雲的歸國合影玉照也出現在報紙上。10月17日,《北洋畫報》圖片報導了湖北9比特奧運女將抵達故土後的合影。11月12日,中國近代著名游泳女將楊秀瓊參加奧運會期間與美國泳壇女將Dorothy Poynten的合影,算是為1936年度的津城奧運熱拉下了帷幕。

早期國人透過媒體對奧運表現出的無數正能量關注,為中國多年以後的奧運勝利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