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反差這麼大,這裡竟成了洋氣的運動場。”家住雲嶺西路的王先生,最近特意前往家附近的新體育場打卡,眼前景象讓他大吃一驚,“我印象裏,這裡終年停滿了‘垃圾車’。”
普陀區中環路位於雲嶺西路至蘇州河段的橋下空間,原本是周邊居民避之不及的垃圾清運車停放點。1個多月前,這裡搖身一變,成為占地達1.5萬平方米的洛克中環籃球公園,迄今已有上萬人次的球友光顧。
這是現時全市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利用都市複合用地改造,完全由社會力量建設並運營的體育場所。它華麗變身的故事,是上海利用都市“金角銀邊”破解老百姓“健身去哪兒難題”的縮影。
蘇河貫通,騰出“新體育空間”
“顏值線上、設施過硬,已經在這裡組好了固定球局,以後肯定要常來!”第三次到這片新球場打球的白領樂駿,說出了他的運動感受。
記者看到,從雲嶺西路至蘇州河一段,長達400米的中環橋下空間,建造了16片標準籃球半場,3片五人制足球場、兩片標準網球場。此外,這個運動空間裏還設有一條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健身步道。
嶄新的體育設施,搭配濃濃的街頭文化氣息,顯得活力十足、吸睛奪目。場地建設運營方洛合體育介紹,未來這裡還有可能加入卡丁車場、輪滑場。
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國家就土地資源怎麼供、怎麼用、怎麼管,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撐。上海市政府辦公廳隨即印發《關於推進全民健身工程加强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要求就本市健身設施現狀進行調查,並落實補短板工作。
2020年,蘇州河岸線貫通,如何統籌推進空間塑造、生態修復、綠化提升,布建更多文化、體育、休閒和黨群驛站等配套資源,塑造可親近、有溫度、有活力的蘇河水岸,普陀區有的放矢作了探索。
攜手合作,克服重重難關
華麗變身絕非一蹴而就,從找地、騰地、建設、完工,再到正式營業,關關難過,關關過。
不是所有河岸空間、橋下空間都適合用來作為體育用地,空間大小、高度、安全性等因素都必須符合體育用地的要求。區政府通過前期調研和科學認證,這塊足足有1.5萬平方米,位於蘇州河岸的高架橋下空間,最終成了“新體育空間”的最佳候選之一。不過,新的難題隨即而來——這片空間原用於普陀區城投公司下屬環衛、市政等都市養護作業人員道監獄,還有百餘輛工作車輛、環衛設備停放在此。這些環衛人員和設施,服務於長風、曹楊等市中心街道。
“既要儘快找到可代替的場地,同時啟動人員和設備的撤出工作;還要想辦法克服養護作業人員和車輛設備場地遠離工作區域,成本和難度大大新增。”區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面對的困難不小,但公司態度很明確——全力支持,“為了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健身的便利和快樂,所有努力都值得。”
難題還不止這些:高架橋下空間沒有產證,意味著沒有門牌號;水、電等一系列配套設施,也必須“無中生有”……這一過程中,由普陀區體育局牽頭,區建交委、區規劃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區公安分局、長風管委會等多部門配合,多次召開協調會:理順閒置空間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與管理權;出現問題,多部門合作解决;對安全、衛生等各個方面做到實时評估,這些都使得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大提升。
三贏局面,讓民營企業放心
“入口的休息區十分寬敞,衛生間也很乾淨整潔”“原以為高架下的場地會很悶熱,但其實高架下有穿堂風,很凉快”……不需要大力宣傳推廣,短短一個月,這裡就已經人氣滿滿,記者采訪時聽到的大多是這樣的評估。場地運營方還解答了記者心中最後的一絲疑慮:“所有場地的通風環節都在設計階段就被重點研究考量,除了保證新鮮空氣的流動,我們還將聯合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佈置大量的綠植來優化環境。”
吸引社會力量斥重金投入的,不僅僅是這裡不錯的“先天條件”,還有政府給予的优渥政策。普陀區通過協力廠商評估管道,瞭解此都市複合用地改造建設所需投入及回報率情况,最終以相對較低的租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體育場地建設當中。在投資者有一定盈利空間的基礎上,同時要求體育場地必須保有一定的公益開放時段。此舉可為“三贏”——突破瓶頸,新增了公共體育設施供給;鼓勵和扶持了優質民營企業,推動本市體育產業發展;體現了公共體育場館的公益性。
利用社會力量盤活存量開發“新體育空間”,上海一直走在全國的前面。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現時利用屋頂、倉庫、停車場、商場、大型超市等“都市邊角料”改造、建設的民營體育場所,已經超過50家,品牌有洛克公園、觀嵐記體育、蕃茄球場等,大多為足球、籃球場。這些場館因補充空白、服務齊備、性價比高,深受市民喜愛,最長的已經營了8年。
但上海要實現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左右的目標,顯然還必須盤活更多的都市存量空間。
怎麼發現和怎麼盤活?政府部門正推進各區體育設施現狀的調查,將全面梳理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資源,並製定發佈體育健身設施可利用空間目錄。這份目錄,將大大地方便社會主體瞭解並參與體育場地建設。對於怎麼盤活,“洛克中環籃球公園”這一成功案例就是很好的借鑒——用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工作機制,全程跟進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體育場所涉及土地、規劃、建設、環保、市場監管、消防等方面問題的審議、協調、監督工作。正是這樣的機制,為“變身”掃除了障礙。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