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潘維廉作為美國空軍戰士,在臺灣服役。在那個年代兩岸交流甚少,甚至是彼此隔絕。人們只能從報紙,新聞報導上瞭解到零零碎碎的關於海峽對岸的情况,亦或者是綁在高空氣球上的宣傳單。
在臺灣服役的潘維廉,有天看到了從天上飄落的氣球宣傳單,它就像一個種子在潘維廉心裡生根發芽。臺灣人告訴他“不能看,看了要坐牢的”。如此敵對的態度,讓潘維廉非常好奇。
在潘維廉的印象之中,對岸的中國是敵人,而這都是因為他那參加過越戰與朝鮮戰爭的父親,給他灌輸的錯誤認知。他的父親是美國老兵,他因為戰爭的失敗,對中國帶有憎恨。而以前美國媒體描述,報導中國也是片面,不理性的。因父親的教育,讓潘維廉對中國有抵觸感。
但他在臺灣服役的兩年時間裏,他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他覺得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內地人民應該不會是自己想像中那個樣子。
潘維廉非常好奇對岸的中國,到底是怎麼樣的世界。1988年潘維廉事業有成,他已經是金融公司老總,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潘維廉征得女友蘇珊的同意後,兩人賣掉公司,在父親的反對聲中,他們三次轉機,又是坐船,花費近70個小時到達了廈門。那個時候廈門還沒有開始發展,交通不便,房子建築基本是小房子。
當時廈大開設了MBA課程,正缺講師,潘維廉完美符合校方需求,他便受聘成了外籍教師。
他和妻子來到廈大後,被安排居住學校宿舍。在改革開放初期,廈大的宿舍條件算好的了,但受限於各種原因,學校仍經常碰到停水,停電的情况,甚至有一次他接出來的水,竟然是咖啡色的。
潘維廉對學校的水塔產生好奇,他去樓頂查看,結果發現水塔沒有封蓋,他看了下裡面有老鼠屍體。潘維廉一家人被安排在兩個房間,能獲得如此待遇,屬實相當不錯了。當時潘維廉非常感動,中國人給予的待遇太好了。
他和妻子去食堂吃飯的時候,也會碰到中國老師,他們會親切地打招呼,潘維廉感受到了溫暖,這種同事之間的融洽感,是他在西方時沒感受到的。
潘維廉在講課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會發表觀點,他們會說自己喜歡發達的美國,想去那裡學習工作。而潘維廉對此不以為然,他告訴孩子們,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他告訴學生們,金融中心在向亞洲轉移。但有些學生並不相信,但時間給予了證明。
就這樣潘維廉在廈門從一年待到了33年,他深深愛上了中國,這裡變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在這33年裏,發生了許多故事,他和女友結婚生了兩個兒子。
在中國的時候,潘維廉通過書信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寄送到萬裏之外給父親,希望能讓固執的父親重新認識,瞭解中國。潘維廉對於父親既尊重又害怕,沒有他的同意,自己與妻子不可能來到中國,但介於父親長期對中國抱有偏見,他擔心會惹怒父親。
他思前想後還是决定寫信分享中國故事,他把廈門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記錄在信中。很奇怪,父親的回信並沒有表達生氣,是一種中立態度。
潘維廉的書信被複印成册,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看到,通過書信的描繪,許多人對中國產生了好奇。為了讓更多的美國人瞭解中國,解開誤會。潘維廉開始收集畫冊,報紙等紙質媒介,他走訪廈門各地採訪上年紀的老人,把真實的廈門印象記錄下來。
潘維廉經常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研究。他告訴學生們在學習西方知識的時候,也要學習中國人的長處,其實真正厲害的是中國人。
潘維廉一個外籍友人,他講述的中國故事引起了巨大反響,國內外人民投來了視線,許多人被他的故事吸引。有研究中國的美國專家,專門寫信反駁潘維廉,他說中國不是你描繪的樣子。潘維廉從這番話得到了啟發。他覺得沒見過中國就沒有發言權,他决定去看看中國,看看各地的真實情况。為了方便領略中國風景,觀察人文風俗情况,他買了一輛15座的中型客車,並攜妻帶子踏上了遊覽中國山河的旅程。
潘維廉帶著妻女看遍了山河,他在途中看到,經歷了許多事情。他看到許多衣著打扮不好的老百姓,仍然保持著熱情與積極,有善良的老百姓給免費修車,免費送茶。很多偏遠的地方裏,道路不好,也沒有電力普及,但人們仍然保持著生活的熱情。
當時很多地方吃飯仍需要糧票,潘維廉沒有糧票,很多都是老百姓們熱情支持的,他對善良樸實的老百姓印象深刻。
他遊歷了黃沙漫天的寧夏等地,也遍覽了江蘇浙江這些發達的地方,對中國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他曾遇到一個保姆,她是4個孩子的母親。這母親對潘維廉說了平生經歷,他大為感動。為了養活孩子,她來到廈門工地謀生,什麼髒活累活都肯做。她一開始不會說普通話,為了和同事老闆順暢交流,她努力學習說話。生活的苦推著她往前進,雖然困難她還是會幫助比自己更窮的人。
潘維廉從她身上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堅韌與勤勞。他把這些風土人情寫在信中,寄送到遠在萬裏之外的美國,想讓父親瞭解真正的中國。
潘維廉的父親透過信,瞭解到了自己從未見過的中國。他終於慢慢選擇接受,並改變了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去看看父親,看看真正中國的模樣。
潘維廉得知消息高興得不得了,他在機場見到父親的時候,兩人深情地擁抱。這是父子之間的和解,他說父親已經很久沒有抱過自己了。
潘維廉在中國待了33年,他看著中國發生了跨越式的驚天巨變,他與愛人一起在這廣袤大地上,看到了奇迹的發生。
在這33年中,潘維廉在廈大擔任外籍老師,講授管理學課程。他將自己的見聞編纂成書,還寫了傳播中國文化的書籍。不僅如此,他還獲得過廈門十大感動人物。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政策刺激下,國家發展日新月异,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蓬勃發展。中國用40年的發展完成了西方用百餘年時間才完成的工業革命。中國的發展讓世界為之側目,如今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相信將迎來更加快速,輝煌的發展。
中國人的勤奮堅韌,幫助自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國人遇到困難從不放弃,他們勇敢迎難而上,以勤勞與智慧贏得天下。
潘維廉30年的學習與研究,他發現了中國式發展與西管道發展,最關鍵的不同。西方他們發展,是為了强硬文宣自己的意識形態,是為了掠奪石油,礦物資源。他們是掠奪,而中國是互利共贏,大家一起賺錢,更是為了和平。
潘維廉對待妻子非常好,兩人的感情逾幾十年而不變。他的愛人在廈門於2021年2月10日離開人世,潘維廉特地把時間延遲到了情人節那天才公佈,這算是一種愛。
蘇珊曾經說過,要一輩子待在中國,她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而潘維廉則陪伴著妻子在中國度過了大半輩子時光。值得一提的是潘維廉曾先後四次申請過中國綠卡,最終在1992年如願以償。
總結
中國為了實現全面小康,政府發展精准扶貧,正是這種中國特色式發展,才能帶領14億人邁向全面小康。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才能實現這樣的發展,創造這樣的奇迹。
中國人不僅能把握今天,相信也能把握未來的發展,這是潘維廉看遍廈門後,得出的結論。
如今世界風雲變幻,浪潮迭起,中國這艘巨輪定能迎風破浪,迎接一切挑戰。中國的和平崛起勢不可擋,許多的惡意與敵人潜伏在海浪之下,浮出海面的冰山尚只是惡意一角。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能够迎接任何挑戰,也能挫敗一切陰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壯舉。
特別是在疫情籠罩全球的形勢下,中國人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的優勢,我們的國家政權才是真正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貫徹到底。中國的發展,讓世界上某些國家感覺到了威脅,他們聯合起來想要遏制,阻攔中國的發展。然而中國的崛起已然不是幾個國家的聯合能够做到的,這已經是時代大潮。
從歷史來看,任何違逆時代大潮的勢力,組織,國家,都將被時代的巨大力量所擊潰。中國發展離不開每一代人努力,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織就了國人的美好未來,相信那一天終將到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