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廂情願?青海對黃河實施“五年禁漁”,兄弟省份不能“睜眼看”

青海 74℃ 0
摘要:近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發佈的一份禁漁公告引發了廣泛熱議,網友評價:禁漁固然要有,但真有恢復漁業資源,這點措施、力度無疑是杯水車薪!原來這是一份黃河水域禁漁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21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黃河水域青海段將禁止一切捕魚行為,包括了拖網、撒網、刺網、地籠等多種行為,以最大程度恢復黃河源頭的魚類資源和生態環境!

近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發佈的一份禁漁公告引發了廣泛熱議,網友評價:禁漁固然要有,但真有恢復漁業資源,這點措施、力度無疑是杯水車薪!原來這是一份黃河水域禁漁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21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黃河水域青海段將禁止一切捕魚行為,包括了拖網、撒網、刺網、地籠等多種行為,以最大程度恢復黃河源頭的魚類資源和生態環境!

禁捕水域除了黃河青海段幹流外,還包括鄂陵湖、紮陵湖,也包括湟水河、隆務河、格曲河、東柯曲河、大通河等多個重要支河,這是青海實施禁漁制度以來範圍較大的一次。

問題來了,為何青海走到了黃河禁漁的前列,黃河漁業資源恢復還有哪些急需待解的問題?

首先黃河無魚可捕、漁業資源慘遭破壞的現狀已持續多年,這也是最近黃河沿岸的甘肅、陝西、河南、山東等省份持續加大黃河漁業保護力度的原因。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棲息在黃河裏的魚種數量多達191種,但2015年再次統計時魚種數量不足90種,包括知名的黃河鰻鱺、北方銅魚等已滅絕消失,其中北方銅魚曾一度成為宮廷貢魚,因品質卓越被譽為“魚種之王”。

此外魚類產量也大幅度萎縮。建國初期國內物質匱乏為提升人民蛋白質的攝取量,各地曾掀起一股捕獲熱潮。那時黃河水域的河南、山東等省份每年捕獲的黃河鯉魚達十幾萬公斤,巔峰時每船、每月捕獲量足足有1000多公斤,其中一半以上是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的黃河鯉魚,錦鯉赤尾在陽光照射下熠熠奪目!時至今日,每年黃河漁獲產量已銳減到6、7萬噸,看似挺多但不及全國魚類總產量的千分之一,由過去的中流砥柱淪落到現在的忽略不計!

青海和河南、山東幾個省份不同,它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黃河源頭水域滋養了大量高原珍稀物種,在我國物種生態中扮演著特殊角色,所以對黃河漁業、水資源的保護訴求顯得格外突出!

事實上,為保護黃河漁業資源也採取了諸多措施,但給人的感覺總是“力不從心”。2018年起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是黃河全水域禁漁期,目的是給魚交配、繁育留出時間。但短短90天的時間剛孵化的幼苗很難挺過幼年,要知道整個黃河水域撒網捕魚者至少有幾萬人,像山東濱州段每天都活躍著大量捕魚人,時不時還有電魚人參與,大小魚種被一掃打盡。所以有人將這種護魚行為調侃為“只保護嬰兒、不保護幼童”,真實效果遠可想而知!

另外黃河充斥著大量泥沙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說法,最終演化成了“地上懸河”。為清淤、梳理河道,幾乎每年都要調水調沙子,期間水體溶氧量大减,魚呼吸不暢甚至窒息而死。同時部分漁民趁機撒網捕撈。調水調沙對黃河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對本身就脆弱魚類生態打擊巨大!

黃河漁業資源恢復及自然生態恢復急需破局,應儘管多管齊下、整體配合,而不是在某個區段禁漁、護漁。青海處於黃河上游,自然生態相對脆弱,但上游育肥的魚卻有可能被下游捕獲,相當於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所以甘肅、河南、山東是否也實施5年禁漁應納入評估範圍!

黃河水體污染問題也應儘快解決,整體而言黃河水質從上游至下游逐漸惡化,大量污水、髒水通過各種管道流入黃河,嚴重影響了魚類繁衍,特別是綿延幾公里的污水帶,直接導致洄游性魚無法逆流產卵!當然修建的水壩、發電站能否給魚留出遊弋通道,特別是不重要的水利設施能否拆除,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現時長江水域已正式實施了為期10年的長週期禁漁,10年時間至少給魚留出了2-3個世代繁衍機會,從最近迴響的資訊來看僅僅2年多的時間長江多次發現了曾消失多時的刀魚和河豚,可謂效果顯著。黃河能否效仿長江也實施長期禁漁,這值得討論!

整體而言,恢復黃河漁業資源任重道遠,需要統籌安排、長期行動,想要通過幾年禁漁解决是不可完成的任務,這點需要承認!

原創:老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