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查實破把“堵點”變“亮點”
深入開展全省作風整頓建設年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系列談
海報平
中醫有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的身體如果氣血不通,就會疼痛發病,相反,倘若經絡通暢,則會和泰安康。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謀發展。工作中,常常會面臨各類難題,即為痛點、堵點,如果梗阻不除、堵點不消,就會養癰遺患,影響工作大局。在全省開展作風整頓建設年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正是為了消堵除痛、強身健體,推動自貿港高品質發展,囙此,必須深化認識,將查堵破難工作深入推進下去。
從前一階段工作看,“查堵點”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比如,有些堵點查找得不深、不實、不硬。有些地方避重就輕,怕堵點找多了幹不完,問題找難了幹不來,只找簡單且容易解决的小問題;有的地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集中力量對特定堵點突擊清零,沒有進行系統性查根溯源,往往治標不治本……常言道,打蛇打七寸。抓一項工作,堵點、難點就是切入點、突破口。如果不明就裡、不抓關鍵,對“真堵點”繞著走,或者盲抓、亂抓、假抓,一味放“空炮”“啞炮”,就會導致徒勞無功、浪費資源,這本質上都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
把堵點找准、找實、找深,需先弄清楚“何為堵點”。在推進會上,省委書記沈曉明專門對堵點作了精准畫像。其一是具體性,堵點應是具體的、實在的,要見人見事,絕不能大而化之、籠統模糊,搞空對空;其二為代表性,查堵點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堅持“重點論”、抓好“牛鼻子”,通過一個堵點的解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暢通一個流程,化解一批衝突,惠及一個群體;其三是系統性,堵點、難點牽涉面廣、協調難度大,應在開門納諫、深入自查中,把重大而關鍵的堵點找准、找實,不能隔靴搔癢,或者想查就查、想查多少就查多少。瞄準這三個特徵,“查堵點”才能高品質推進。
查堵破難,猶如“刮骨療毒”,同樣離不開刀刃向內的勇氣、嚴實過硬的作風。以上三個特徵,概括起來容易,真正抓起來很難。既是堵點、難點,多積弊已久,是“老大難”“硬骨頭”。繼續深入查堵點,需要各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近羣衆,主動到衝突集結處、問題交匯點把脈問診;需要提升專業化能力,發揚“敢拼會贏”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不為衝突膽怯,以動真碰硬的精氣神,深挖工作中的各個“梗阻”;需要大膽解放思想,堅決破除思想藩籬、體制障礙、利益糾葛,以創造性、突破性的舉措對症下藥、靶向施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堵點、痛點也是工作推進的著力點、發力點,是檢驗作風的試金石。發揚釘釘子精神,緊盯堵點、難點持續發力、精准發力,以更嚴要求、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做到真查實破,努力把“堵點”轉化為工作中的“亮點”,我們定能強身健體,推動自貿港高品質發展,向人們不斷展現海南自貿港的新形象、新活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