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精准切入年輕消費者市場,以抽彩式銷售管道新增了消費的未知性、驚喜感,更是點燃了無數未成年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然而盲盒經濟過度商業化的背後還隱藏著未成年人大額消費等潛在風險,也引發廣大家長對“亂花錢”造成的損失誰承擔的關注。
近日,金山法院亭林法庭與亭林市場監管所聯合成立的“亭林鎮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成功化解了一起未成年人購盲盒卡片的消費糾紛……
圖說:奧特曼盲盒卡片。金山法院供圖(下同)
【案情回顧】
少年癡迷購盲盒一擲千金只為求得“稀有款”
小王今年剛滿11歲,平時一大愛好就是觀看奧特曼影片外加收集遊戲卡片,一張價值幾元至十幾元不等遊戲卡並不會造成經濟負擔,直到有一天小王逛文具店發現遊戲卡竟然也出盲盒了!只能“憑手氣”購買的不確定性給了小王一定的刺激體驗,無限放大了收集遊戲卡的樂趣,抽到稀有的隱藏款會被朋友當做“歐皇”,感覺特別有面子。不知不覺,暑假尚未過半,小王就已花掉三千多元買了上千張盲盒卡片,直到被母親張女士發現……
未成年人大額消費“亂花錢”損失誰來承擔
得知小王購卡花費三千多元,張女士火冒三丈找來商家溝通退款。
張女士:我兒子還未成年,三千多元屬於大額消費,你應當給我退款。
商家:涉案卡片並非我店內獨家銷售,小王在我店內少量多次共計消費一千元。
張女士:一千元也不是小數目,你作為商家理應注意未成年人的大額消費。
商家:我已經向其詢問過錢款來源,小王告知是壓歲錢,我已盡到注意義務。再者商品系盲盒,一旦開啟無法再次銷售。恕我無法退款。
雙方多次協商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張女士無奈之下求助於“亭林鎮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
工作室耐心調解商家同意退還盈利部分
接到求助,工作室的法官和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開展聯合調解。通過向雙方耐心解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民法典》中關於未成年人消費的法律規定,雙方達成初步調解意向。考慮到涉案商品系盲盒,開啟後無再次銷售價值,法官向商家建議退還其盈利部分後由張女士自行出售,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並當場履行完畢。
圖說:調解現場
【法官說法】
1、盲盒經濟背後的消費陷阱
購買“盲盒”屬於引導性質的消費模式,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較薄弱,不僅會對未成年人的消費觀、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直接改變其品格塑造。盲盒經濟背後還存在過度行銷、虛假宣傳等諸多問題。現時雖然沒有法律法規直接禁止此類銷售模式,但其行銷模式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盲”,盲盒或影響消費者知情權:盲盒由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消費者能否獲得數隨機事件,但大部分盲盒沒有標示隱藏款抽取概率,影響消費者知情權,且盲盒企業可能通過控制投放量刺激未成年消費者反復購買,滋生畸形消費。
“賭”,盲盒中的博彩内容:消費者無法直接觀察商品的外形、質量等内容,盲盒中產品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囙此產生較强的期待感,尤其是對自控能力弱的未成年人,這種期待感會使其逐步“成癮”,將其推向不利的交易地位,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甚至影響其正確的價值觀。
2、未成年人消費行為應分情形予以效力限制
未成年人雖然對外界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受年齡和智力因素影響,其判斷能力相對較弱,易受外界干擾或存在較為明顯的局限性,囙此未成年人消費需要法律特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佈實施之後未成年人消費行為效力可依據年齡分為如下三類:X<8:根據《民法典》第20條、21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故該年齡段未成年人實施的消費行為應屬無效民事法律行為,如給他人造成損害,由監護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8≤X>
3、未成年人“大額消費”究竟多少才算“大”?
實踐中諸多案件爭議焦點在於未成年人大額消費中金額認定,對於多少金額內消費屬於與未成年人年齡、智力、認知相符合,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也無統一評判標準。可以本地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為衡量未成年人消費屬一般性消費或普通生活用品消費,以及是否超出其可獨立實施的交易金額。此外,也可參攷未成年人實際年齡、日常消費水準、零花錢及家庭收入綜合判斷。
4、商家在未成年人消費行為中的合理審慎注意義務
在消費過程中商家應負有合理審慎的注意義務,例如對交易對象年齡、錢款來源的合理判斷,如在消費過程中未成年人沒有故意隱瞞年齡或提供虛假資訊,商家在明知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仍然進行與未成年人年齡、智力和認知不相符的交易行為,那麼相關損失應當由商家自行承擔。
5、未成年人大額消費,家長應該怎麼舉證?
如未成年人進行線下消費,則應提供該未成年人的年齡證明材料及所購商品、消費記錄、轉帳記錄等基本憑證。如未成年人系以家長帳戶進行網上購物,則應舉證家長在該消費時間段不具備消費可能性的證據,以及消費協商中符合未成年人語言表達特點的聊天記錄作為證據。
【法官有話說】
從“玩具盲盒”到“文具盲盒”,盲盒經濟對未成年人消費之影響愈加深重,其帶有博彩性質的消費讓部分未成年人為追求刺激體驗而導致購買成癮,不僅導致未成年人消費觀念畸形還有損其人格塑成。暑假已然過半,缺少了校園師資監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消費觀,不衝動消費、不超前消費、不超標消費,充分盡到監護職責,管理好家庭財產,對孩子零花錢適當把關,對避免未成年人大額消費盡到合理審慎的注意義務。
通訊員李曉婷新民晚報記者屠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