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農玉米地發現大量白骨,專家看後紅了眼眶:他們死得太無辜

山西 104℃ 0
摘要:“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就在前段時間的7月15日,山西那邊終於傳來重大發現,一比特山西省高平市的農民在自家玉米地中發現了一處帶狀的屍骨層!當地文物部門的有關專家學者立刻奔赴此處,在經過嚴密細緻的考察後一致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當初長平之戰血流漂櫓的古戰場!

“少年輕銳喜談兵,父學雖傳術未精。一敗誰能逃母料,可憐四十萬蒼生。”——《趙括》

“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人不知道,這兩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背後其實暗含著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古代典故,那就是“紙上談兵”。

就在前段時間的7月15日,山西那邊終於傳來重大發現,一比特山西省高平市的農民在自家玉米地中發現了一處帶狀的屍骨層!當地文物部門的有關專家學者立刻奔赴此處,在經過嚴密細緻的考察後一致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當初長平之戰血流漂櫓的古戰場!

看到這2200多年前的層層白骨累積在一起,有些感性的專家忍不紅了眼眶,只需堪堪窺探一角,就足以看出當初那場大戰有多殘忍激烈,守望相助的戰友倒下了,揮刀相向的敵軍也倒下了,到最後連攻向敵人的手臂都抬不起來,倒下的人群絆住了每一個的步伐……

這40萬大軍的犧牲,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君,跟一個自以為是的將領。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紛爭,從一開始的還稍微注重守禮到後面的直接明爭暗奪,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再加上諸子百家的思想激蕩,那段時間不知湧出了多少風雲人物。原本偏安一隅的秦國在幾代君王的不懈努力下終於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為强大的諸侯國,引起多方忌憚。

在當時秦國雖然强大,但也不是沒有能够與之抗衡的其他強國,比如說趙國。趙國大將趙奢曾大敗秦國,又有廉頗跟藺相如這一對歷史上著名的“將相和”,可以說是秦國爭霸路上的一頭繞無可繞的攔路虎。

囙此當“上黨之爭”的端倪初現後,秦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連著趙國一起打了!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認為白得上黨17座城池之事當然不能放,更何况國內還有廉頗這種名將,為何要懼怕秦國?於是廉頗這就收拾收拾包袱上了前線帶著45萬大軍抵擋秦國60萬大軍去。

但秦國幾代全都窮兵黷武,在軍事力量這塊趙國還真拼不過;更何况秦國人也比趙國多,幾次交鋒下來趙國連連失利。廉頗畢竟有經驗,也沒就此亂了陣腳,乾脆以“拖字訣”應對。

雖然二者都算是异地作戰(就作戰而言趙國也不算是在本國),但明顯秦國人更多,展現更長,一直耗下去肯定是秦國先撐不住。

果然,秦國也不想繼續這麼耗下去,但是廉頗固守不出他們也沒辦法,硬攻真不一定能贏。於是秦國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派人在趙國境內大肆散佈謠言,宣稱秦國怕的並非廉頗,而是曾經大敗秦國的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括沒有任何作戰經驗,連他老爹趙奢都曾說過:“兵,死得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但趙孝成王是個棒槌,他覺得廉頗輸了就很丟臉了,現在固守不出更加丟臉,還真打算陣前換將。

自家孩子有沒有本事自家人不知道嗎?趙奢已死但趙括他媽還在,趙括的母親跟名相藺相如一起苦口婆心去勸就是勸不動,趙括還是替換掉了廉頗。之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秦國一看趙國上當換了趙括這麼個小毛孩來,立刻暗中也換了戰神白起。

要說趙括真的一點兵法都不知道也不至於,但是很明顯當時趙孝成王的目的就是要攻而非守或者退,趙括也只能按照趙孝成王的意見行事,最終被經驗老道的白起逐漸分化蠶食,先下士氣再斷糧草,並在趙括决定背水一戰時率先射死趙括徹底擊潰趙軍士氣。

由於此時秦國也已經到了彈盡糧絕之地,且60萬大軍面對40多萬大軍真不一定管控得住,於是四十萬降兵盡數被活埋,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再次加快一統天下的步伐。“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今終重見天日。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