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遭受我國覈武器轟炸的羅布泊,現如今是什麼樣子?

新疆 106℃ 0
摘要:羅布泊湖泊的名字,在今天因為一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而為大家所熟知。失去了水源,羅布泊這片綠洲就此乾涸了。但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僅只有自然的變遷,由於四周空曠無人,遍地黃沙,羅布泊地區被用於我國覈武器的研究和試驗。到了1964年,中國第一顆核子弹爆炸成功,這個隱藏在荒漠中的研究基地才為人所知,覈武器的研發必然伴隨著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而核子弹爆炸至今,羅布泊又經歷了什麼呢?

羅布泊湖泊的名字,在今天因為一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而為大家所熟知。這個在20世紀初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偶然闖入的秘境,有著存在於史書裏的驚人景色。

《漢書·西域傳》中就記載了這一片土地在當時的青葱翠綠,傳說張騫出使西域途徑此地,引入眼簾的並非蕭瑟的荒漠,而是滿眼的生機勃勃。

但是這裡曾經存在的綠洲與湖泊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就已經了無踪迹了,造成美麗的羅布泊消失的並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為的破壞。

國民政府曾下令塔里木河改道,與此同時新增耕地用水、修建水庫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這些推動生產所需要進行的步驟不加規劃的發生在塔里木河身上。失去了水源,羅布泊這片綠洲就此乾涸了。

但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僅只有自然的變遷,由於四周空曠無人,遍地黃沙,羅布泊地區被用於我國覈武器的研究和試驗。

上個世紀50年代,一個由中國建造而成的核子試爆基地研究中心——馬蘭基地,出現在羅布泊的荒漠之中。此後的幾年裏,覈武器的研究在這裡進行,大量的核子試爆承載著民族興盛科技進步的希望發生在羅布泊的土地上。

到了1964年,中國第一顆核子弹爆炸成功,這個隱藏在荒漠中的研究基地才為人所知,覈武器的研發必然伴隨著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而核子弹爆炸至今,羅布泊又經歷了什麼呢?

絲綢之路的“咽喉”

羅布泊地區的歷史,可不是從核子弹研發開始的,它位於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東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東邊,在成為一個巨大的世界乾旱中心之前,這裡曾經有中國第二大的內陸湖。因為流經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都會彙集於此。

水源就是生命之源,彙集到一起的河流給羅布泊帶來了生機。

正是優越的地理環境,讓古羅布泊這裡曾經有過一個王國的存在——古樓蘭。樓蘭人深知水源的重要性,在羅布泊生態環境每況愈下的情况下,懂得派人疏通河道,試圖和自然作鬥爭,但是羅布泊的景象還是一天不如一天。

而在羅布泊還是一片綠洲的時候,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絲綢之路的“咽喉”。

張騫從這裡經過,把中原的文化帶給了西域,把西域的風土人情帶回了中原。如果沒有一片綠洲,出使的路途會更加艱難。在這個過程中,羅布泊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壯舉的經歷者。

核子試爆的“搖籃”

1959年5月,勘察大隊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規劃藍圖,正值馬蘭花盛開,於是“馬蘭”就成為了基地的名字,這裡也就成為了中國核子試爆基地的其中一個研究中心。

之所以選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是因為這一片地區生態環境原本就惡劣,地理因素導致了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這裡都不是宜居的地方。囙此這片沙漠中的土地上,不僅沒有常駐居民,進行核子試爆對原本的自然生態的破壞也是最小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地區成功試爆了第一枚核子弹。但是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爆炸並不只有這一顆核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核子弹和氫彈的爆炸成功,是中國自主研究覈武器的重大突破,在當時中國國際形式上腹背受敵的局面下給予全國群眾的一劑強心針。在荒漠惡劣環境下隱姓埋名研究核子試爆的科學家們,值得被永遠的銘記。

從1964到1996年,羅布泊一共進行過45次核子試爆,其中23次是大氣核子試爆。這意味著前仆後繼的物理研究者們投入到這份危險枯燥但是飽含使命感的工作中來。

而承受著這一次又一次核子試爆的羅布泊,稱得上是我國核子試爆的“搖籃”,無數的夢想從這裡啟航,在這裡進行的一次次核子試爆,都寄託著幾代研究人員的心血,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熱血,都傾注在了自己熱愛的事業當中。

羅布泊作為一片廣袤的土地,除了用作核子試爆的部分以外,還有很多古河道、古城池的遺址,這些遺址同樣記載著羅布泊所經歷過的歷史,值得參觀、瞭解。

已經存在了千萬年和自然景觀,和數千年前就在這裡生根發芽的古代文明的碰撞,能够給人內心深處的震撼。而在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幾十次核子試爆,則是記載著新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拼搏奮鬥的歷程,瞭解核子試爆的歷史,不僅僅是回憶過去,更是展望未來。

新時代的教育基地

1996年,我國正式决定終止核子試爆,馬蘭基地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曾經被用於核子試爆時爆炸聲震天的場地,終於迎來了荒漠的寧靜,昔日的核子試爆基地,並沒有因為核子試爆的停止而被完全的廢弃,反而是開始轉變為新時代的旅遊勝地。

核子試爆的發生是當時的事情,但是蘊含在核子試爆研究過程中的內涵卻是可以一直流傳的。因為中國的第一顆核子弹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准到達了新的高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國力的提升,這是我們這代人享受生活的基礎,這是上一代人努力的結果。

正是基於此,停止試驗的馬蘭基地並沒有直接被廢棄,而是被改造成了“馬蘭軍博園”,成為了一個紅色旅遊的中心基地,這裡是“兩彈”研發的軍事紀念地,有著多處軍事紀念遺址。

在這裡,完好的保存著長達300米深邃迂曲的人工防空隧洞,曾經在這裡居住和工作的國防將領和核子試爆科學家們生活居住的痕迹很多也完好的保存著。

在1964年以前,中國的核子試爆一直處於保密階段,很多參與到核子試爆工作中的研究者不能對外界的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資訊,不少人讓親人朋友都以為自己已經失踪了。

但是1964年以後,這項工作的艱辛和偉大逐漸地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艱難,來到當時的馬蘭基地改建的軍博園,便可見一斑了。

2011年,這裡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紅色旅遊項目第二批經典名錄,它兼具了傳承紅色精神和科普科學知識兩種内容,2012年更是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委、縣政府與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合作,進行了投資600多萬元的“馬蘭軍博園”開工奠基。曾經的荒漠,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而有了生機。

我們並沒有生活在那一個雖然生活艱難但是人民活得堅韌的時代,但是我們的目光能够通過不變的事物,穿透流淌的時光,看到當年的景象。這裡神秘莫測,這裡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和熱血,我們無緣經歷,但是我們永遠敬仰。

小結:

現在的羅布泊,保留歷史遺跡的部分一如往常,畢竟幾十年時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轉瞬即逝,而曾被用作核子試爆的地方,也不再是幾十年前寸草不生的模樣。

雖然核子試爆客觀上給那一片土地帶來的是毀滅,但是進行研究也確實代表著希望的傳承,如今研究已然結束,但是傳承不會停止。

曾經的荒漠被種上了棵棵綠樹,生機盎然的不僅有生態還有祖國的發展,希望的種子將通過這裡一直傳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