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中國給世界的禮物

宁夏 213℃ 0
摘要:2020年9月,林占熺在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黃河灘地菌草示範基地。2010年6月,林占熺在福建農林大學指導“开发中国家菌草技術培訓班”營員採收自己栽種的菌草菇。這種神奇的草叫菌草,從35年前誕生至今,它已在中國31個省份和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我一直有個心願,讓菌草成為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林占熺展示了烏蘭布和菌草防風治沙基地的照片,並表示

2020年9月,林占熺在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黃河灘地菌草示範基地。

資料圖片

2010年6月,林占熺在福建農林大學指導“开发中国家菌草技術培訓班”營員採收自己栽種的菌草菇。

資料圖片

2017年8月,林占熺在巴布亞新磯內亞查看12年前種植的巨菌草。

資料圖片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一片白花花的鹽鹼地裏,一株株青草破土而出、頑強生長。

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一排排五六米高的巨型綠草在微風中搖曳,寄託著當地農民的致富希望。

這種神奇的草叫菌草,從35年前誕生至今,它已在中國31個省份和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發明菌草科技的人是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

7月20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黃河灘地上,一位老人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代表介紹著菌草科技。他就是林占熺,今年已78歲,仍在為菌草的研發和推廣而忙碌著。“我一直有個心願,讓菌草成為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林占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菌草夢”。

“以草代木”,“點草成金”——

“我感覺發現了新大陸”

38年前的一次考察,改變了林占熺的人生軌跡。

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工作的林占熺,跟隨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長汀縣。長汀縣是福建省較早開始香菇栽培的地方,人們希望依靠香菇種植脫貧致富。但是,栽培香菇通常需要先砍樹,用樹木做成菌棒,再在菌棒上播菌種。種了香菇,就少了樹木,當地“菌林衝突”突出,生態惡化。

來到長汀縣河田鎮羅地村,林占熺被眼前的情景深深觸動了。這裡的“懸河”高出兩邊耕地一兩米,“懸河”四周山丘荒禿、植被稀疏、耕地沙化,一派淒涼。

“能不能‘以草代木’,减少對森林的消耗?”早在1971年,林占熺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時,就萌生了這個念頭。長汀縣之行,讓這個念頭再次湧上他的心頭。回到學校後,他一心撲到“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上。

沒有研究經費,林占熺就自己借了5萬塊錢。“那時我一個月薪水才50多塊錢,5萬塊錢是一個很大的數目。”林占熺坦言,自己當時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1986年10月的一天,實驗室的培養基裏長出了一朵香菇。林占熺用芒萁、五節芒等野草作原料,“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的研究終於取得了突破。回想起當年的場景,年過古稀的林占熺依然激動不已:“我感覺發現了新大陸。以後發展菌業,可以不用砍樹了!”從此,“菌草學”這門新興學科誕生了。

1988年,“以草代木”發展食用菌被列為福建省科技興農項目;1991年,菌草科技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重中之重項目”……菌草科技很快受到社會的重視,連續獲得國際國內發明大獎。是用這項科技去辦公司掙大錢,還是把科技推廣到農村去,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林占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福建省尤溪縣聯合鄉連雲村是林占熺科技推廣的第一站。林占熺手把手地教當地農民菌草種植技術。為打消大夥的顧慮,他承諾:“賺錢歸你,虧了我賠。”嘴皮快磨破了,總算有27家農戶願意嘗試用芒萁、五節芒等野生菌草栽培香菇。

從此,林占熺經常白天忙完學校的工作,下班後到福州台江碼頭,乘坐夜裡開往尤溪縣的船,趕到村裡指導農民。經過此番努力,示範農戶全部獲得了好收成。菌草科技幫助這個小山村的種菇農戶徹底告別了貧困。“一年脫貧,二年致富,三年蓋新房,四年討媳婦。”當地老百姓用這樣的順口溜讚美林占熺“點草成金”。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小小菌草改寫了一個個貧困村的命運

菌草科技誕生於福建,但沒有止步於福建。林占熺的“菌草夢”是讓全國、全世界都能發展菌草生產。

1996年,中組部和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了針對貧困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培訓班,邀請林占熺介紹菌草科技。

會議間歇,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委書記的柳富向林占熺提出,彭陽縣有豐富的作物秸稈,希望能夠利用菌草科技種菇。也就是那一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作出了推進東西對口合作的戰略部署,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

1997年4月,響應“閩寧合作”號召,林占熺攜帶6箱菌草草種來到彭陽縣。經過實地考察之後,他用當地的廢棄窑洞和土砌的菇房種菇。這裡的冬天,氣溫低到零下20多攝氏度。林占熺和同事每天晚上沿著崎嶇的山路,借著手電筒的微光,一戶戶察看菇情,發現、解决問題。當年,示範戶全部種植成功。

菌草在彭陽縣成功紮根,這讓林占熺對西部地區菌草扶貧充滿信心。第二年,林占熺團隊又在永寧縣的閩寧村建設菌草科技扶貧示範基地,打算在這裡教村民用菌草科技栽培雙孢菇。閩寧村位於騰格裡沙漠邊緣,是一個生態移民村,後來發展成為閩寧鎮。當時村民剛從山大溝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過來,沒見過菌草,更沒見過用菌草栽培食用菌,大家顧慮重重。

敢想敢幹的村民劉昌富第一個“吃螃蟹”,他在自家院子裏蓋起菇棚,結果大獲成功。“頭一年我就掙了7000多元。以前哪裡見過這麼多錢?”劉昌富說。其他村民看到成效,紛紛搭棚種菇。

2001年,村民給林占熺的團隊送去錦旗。劉昌富忐忑地問道:“你快60歲了,以後還會來幫我們嗎?”“還會來!只要你們需要我,70歲了我也會來。”林占熺說。

林占熺沒有食言。近兩年,他又把最新的菌草科技科研成果帶到閩寧鎮,再次帶動百姓增收。“我要用我的科技,為鄉村振興貢獻新力量。”林占熺說。

2021年熱播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西海固移民搬遷的故事,劇中的菌草專家淩一農,就是以林占熺為原型創作的。

菌草產業成為了閩寧鎮的特色產業,閩寧鎮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61元,較1997年增長了29倍。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小小菌草發揮了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林占熺一直活躍在菌草研發和推廣的一線,他的身影出現在沙漠荒灘、黃土高坡、青藏高原。多年來,林占熺屢獲殊榮:“中國十大扶貧狀元”“全國東西扶貧合作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2020年7月,中宣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合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稱號,林占熺作為代表接受了榮譽證書。

至今,林占熺的團隊已篩選、選育49種菌草,菌草科技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擴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資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眾多領域。

能致富,能治沙——

在黃河兩岸築起千里屏障

經過反復實驗,林占熺發現,菌草不但能致富,還能治沙。“菌草生命力强、根系發達,有很好的固沙功能。菌草還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林占熺說,巨菌草、“綠洲1號”等高產優質的菌草新品種已成為生態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從2013年開始,林占熺和他的團隊駐紮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9年時間裏,不斷摸索用菌草防風固沙阻沙。第一年,他們種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復生”後,終於制服了流沙。林占熺還發現,“綠洲1號”菌草能耐零下20多攝氏度的低溫,可以在黃河灘上安全過冬。

烏蘭布和菌草防風治沙基地的試驗結果顯示,菌草成功固定了流動、半流動的沙地,2013年種植的菌草,其根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並且,鮮草畝產量平均達12噸,一畝沙地種植菌草產值可達近3000元。在種植菌草後的沙地上栽培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長勢良好。

今年6月8日,中宣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比特脫貧攻堅領域黨員代表與記者見面交流,林占熺就是其中一位。林占熺展示了烏蘭布和菌草防風治沙基地的照片,並表示,要在黃河兩岸築起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

在福建農林大學裏,有一棟白色的六層小樓,上面掛著三塊國家級的牌子:科技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菌草綜合開發利用科技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菌草生態產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中心五樓會議室牆上掛著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中國地圖上用一個個紅五星標記的,是黃河流域的菌草示範種植基地。這是林占熺的“作戰地圖”。

林占熺正一步步接近他的目標。如今,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內蒙古自治區磴口縣、河南省武陟縣等地,一個個“菌草科技創新產業園”拔地而起。

“中國草”,“人類命運共同體草”——

聯合國向全球推廣

近日,在巴布亞新磯內亞(簡稱“巴新”)東高地省戈羅卡鎮近郊,一場培訓班正式開班。原本是30人報名,沒想到一下子來了七八十人,大夥只得用竹子和木杆臨時搭建起一個教學棚。授課的是4名中國專家,講的內容是如何種植菌草。

巴新被聯合國列為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1997年,應東高地省政府邀請,中國專家組經過深入調研,决定在東高地省魯法區建立菌草科技示範點,幫助人們脫貧致富。林占熺清晰記得當年的情景。

1998年初,菌草科技在巴新實驗示範成功後,當地要舉辦一個慶祝大會。到達大會現場,林占熺放眼望去,只見三根電線杆豎立,中間的電線杆最高,上面掛著中國國旗。“我們當時很感動!我們想到的不是錢,不是名利,而是為國家贏得了榮譽。”林占熺說。

紮卡阿博裏是一比特住在東高地省的家庭主婦,她每天到自家菇棚採摘蘑菇。2020年,僅種菇一項,她就收入1.5萬基納(1基納約合1.83元人民幣)。當地大部分家庭種植咖啡和蔬菜,年收入只有一兩千基納。“菌草和鮮菇容易種植,不需要化肥和農藥,經濟效益是過去種包菜的20到30倍。通過種蘑菇,我們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給孩子繳了學費,添置了新衣物。”

巴新人民將菌草稱作“中國草”,還有人稱它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草”。如今,菌草科技已被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

在盧安達,菌草同果樹、玉米和大豆等間作、套種以保持水土,被盧安達農業委員會向全國推廣。在斐濟、萊索托、中非共和國、奈及利亞、馬拉加西和老撾等國,菌草被用來改善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越來越多國家用菌草開闢出脫貧致富和環境保護的新路徑。

菌草科技發明成功後,引起了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糧農組織的關注。1994年,菌草科技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列為“中國與其它开发中国家優先合作項目”。2017年,菌草科技被聯合國列為“和平發展基金項目”重點專案向全球推廣,為國際减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