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凡帝王,無論識字的,不識字的,無論會寫字的,不會寫字的,穿上龍袍,坐上龍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覺之後,都想在詩詞或者在藝文上,表現一下自己。
而帝王好寫詩的毛病,也由來久矣!可能與封建王朝對帝王的預期有關,凡為天子,禦臨天下,立萬世基業,必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才能稱作明主。
中國有將近幾百個皇帝,成氣候的少,不成氣候的多,所有昏君、庸君、暴君坐在龍床上的時候,都覺得自己高明得不行,而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寫詩。
在中國帝王級的人物中間,真正稱得上為詩人的,曹操必定得算一個。
雖然曹操不是帝王,但勝似帝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如果有帝王文學排行榜的話,曹操名列前茅,例屬三甲,是毫無疑問的,甚至有可能拔得頭籌。
曹孟德的詩,可以用十二字來評估:一,有氣概;二,有聲勢;三,有深度;四,有文采。
囙此詩詞君就為大家整理出曹操最出名的三句詩:一句成酒鬼口頭禪,一句成無數人座右銘,第三句更是千古傳唱,弦誦不絕。
漢朝末年,有一個叫做許子將的人見到曹操後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你這個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時代,可能成為能幹之重臣,大如果你生在亂世,你竟會成為奸詐的英雄。
從此以後,“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成為了評估曹操最經典的一句話。無論這種說法是否準確,我們都能看出曹操是個性格非常複雜的人。
曹操也是個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即會耍詐又會耍狠。同時也誠實厚道,他既能容人,有心胸狹窄,既豪情萬丈,又濫殺無渡,既挾天子已令諸侯,又終生不肯廢漢帝自己取而代之。
曹操在軍事、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謀,這使得他在戰亂紛飛的三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在中國人的記憶裏,至少有曹操的這三句,忘不了。第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直到今天,還掛在酒鬼的口邊。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有什麼可以解除我心中憂愁啊,也許就只有美酒了罷。《短歌行》寫作時期是赤壁之戰之前。《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
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
第二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幾乎是所有上了點年紀的中國人,用以自勉的座右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龜雖壽》。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人老心不老。
此詩約作於西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曹操想:北方的袁紹、蹋頓雖然已討平,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實現。
這時的曹操已是五十三歲的人了,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祖國大業的使命仍在召喚著他。
第三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更是千古傳唱、弦誦不絕。“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也是出自《短歌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意思是: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第一首。本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估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