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丨副高偏北!寧夏今年伏天這麼熱的元兇找到了!

宁夏 99℃ 0
摘要:最近關於寧夏三伏天的段子,可真不少。有人說,寧夏絕對是忘了給龍王交水費,這才和下下雨、降降溫完美錯過。玩笑歸玩笑,其實伏天除了熱,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呢!今天,我們就說說三伏天。7月11日至7月20日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就是三伏天的末伏了。尤其是今年,副高偏北,導致寧夏就像蓋了一個大鍋蓋,加之極地冷渦比較弱,所以要比往年悶熱。

銀川晚報官方文化微信平臺|第942期

最近關於寧夏三伏天的段子,可真不少。有人說,寧夏絕對是忘了給龍王交水費,這才和下下雨、降降溫完美錯過。玩笑歸玩笑,其實伏天除了熱,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呢!今天,我們就說說三伏天。

今年伏天為啥這麼熱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可真的是“超長待機”,從7月11日開始,8月19日才結束,前後一共40天。7月11日至7月20日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就是三伏天的末伏了。

今年伏天為什麼這麼熱呢?寧夏氣象服務中心專家介紹說:“進入三伏天后,地表濕度增大,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會一天比一天熱;而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强,在副高(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尤其是今年,副高偏北,導致寧夏就像蓋了一個大鍋蓋,加之極地冷渦比較弱,所以要比往年悶熱。

隱伏避盛暑

寧夏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院長張萬靜解釋,“伏”為隱藏之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伏”字本意是類似趴伏的姿勢,引申為藏伏、潜伏之義。根據漢代的解釋,夏至以後陰氣不得出頭只能伏藏地下,這段時間天氣大熱,故而稱為伏天。

盛夏綻放的荷花。李振文圖

“伏天的說法,歷史相當久遠,有史可查的始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張訸說,在《史記·秦紀六》中記載:“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人張守節引用這種說法,認為“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雲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人們自古重視“三伏”

“古時,人們除了在伏天時進行祭祀,還會在入伏當日,閉門不出,稱之為‘伏歇’。”張訸說,受封於朝廷的王公大臣們,在伏天時,還可以領取到“高溫補貼”——冰塊。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冬季藏冰,第二年夏季賞賜大臣的做法。到了清代,制度愈發完善,還出現了“冰票”這一制式產物。此外,三伏天在吃上也很講究。張萬靜介紹,在寧夏石嘴山地區就有諺語說:“頭伏蘿蔔二伏菜、立秋前後種白菜。”還有民諺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吃雞蛋”。“自古人們就對三伏貼伏膘格外重視。”張訸補充說,比如在漢代,朝廷有賜肉之舉。

◆副熱帶高氣壓帶

位於南北緯20~30°附近副熱帶地區。其形成主要是因為赤道低氣壓帶的上升氣流到上空,受氣壓梯度力影響,向極地地區上空(近地面為高壓區,上空為低壓區)流去,由於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到緯度20~30處,上空大氣運行的方向接近和緯圈平行。

從赤道地區上空源源不斷流來的大氣,堆聚下沉,使近地面大氣密度增大,氣壓增高,從而形成高壓帶。屬動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壓。由於受海陸分佈的影響,在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常被大陸熱低壓切斷,僅保留在海洋上。副熱帶高壓盛行下沉氣流,氣候一般乾燥少雨。

文字|王敏

編輯|七樓齊雨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用最易讀的管道解讀銀川文化

文化深1°視角多1°情懷濃1°

深度剖析銀川都市文化現象

獨家記錄銀川文化情懷與故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