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陸續公佈半年度數據。沒有意外,江浙滬的表現依舊十分搶眼。
2021年上半年,上海完成GDP2.01萬億元,增長12.7%;江蘇完成GDP5.52萬億元,增長13.2%;浙江完成GDP3.46萬億元,增長13.4%。
三地加起來GDP共計10.98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達20.6%,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這個比重還只有20.4%。
形勢不好的時候,需要江浙滬支撐大局,形勢好的時候,更需要江浙滬多做貢獻。
天下財賦出江南
如果從更客觀更現實的財政收入來看,江浙滬的支撐作用更是達到了中流砥柱的地步。
2021年上半年,上海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31.51億元,增長20.2%;江蘇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47億元,增長19.1%;浙江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14億元,增長24.9%。
即便是在如此高的基數上,江浙滬的財政收入增速依然保持20個點的超高速增長。
要知道,同樣的20%增速,從100塊變120很容易,多賺20塊就行,從1萬塊到1萬2,需要多賺2000塊,兩者相差100倍。
當然,這裡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財政收入地方留存部分,如果要看江浙滬對全國的財稅貢獻,由於半年度數據不公佈,我們還得把時間拉長到2020年全年的維度。
2020年,全國僅有8個省份出現了財政盈餘,對中央財政是正貢獻,他們是: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天津、山東、福建。
從數量上看,江浙滬占八分之三。
但如果從實際財稅貢獻看,江浙滬貢獻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淨上繳中央稅收。
2020年,减去轉移支付,正向的8個省市共淨上繳27820.54億元。
江浙滬淨上繳共14484.79億元,比全國淨上繳的一半13910.27億元還多出了574.52億。
簡單來說,各地上繳中央的淨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江浙滬地區。
要知道,江浙滬加起來,面積也就全國的2.2%,人口也就全國的12%。
自古便是富裕地
江南自古繁華,江南也自古重賦。
而江浙滬,作為最傳統意義上的江南,歷來是東中國最富裕之地。
南宋期間,江南僅在有限的平原地區之內就養活了近全國總人口22%的人民。
據《宋史·食貨志》所記載,朝廷對江南征運的漕糧增至700萬石,是輸往京師總槽糧的82%。“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的。
(蘇州園林)
到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擔子更重了。
據明初資料記載,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應天、嘉興、湖州、杭州)徵收米麥合計686萬擔,占全國總稅糧的23.3%。各府中又以蘇州為最,蘇州一府交納的稅糧將近全國的十分之一。
攤到每畝地,江南的賦稅水准同樣驚人,畝均稅糧為0.143擔,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四倍還多。而蘇州的畝均稅糧依然最高,達到0.285擔,是全國平均水準的近9倍。
明成化年間各地運糧至京師400萬石,南糧占80%,而蘇、松、常三府又占南糧中的大部分。所以明人謝肇淛說:“三吳賦役之重甲於天下,一縣可敵江北一大郡。”
到清朝,江南的中心蘇州,憑藉著大運河樞紐的有利位置以及當地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區域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和初級產品加工中心。
隨著1854年上海開埠,上海這座最大的港口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崛起。江南,作為經濟上的首富之地,也逐漸被長江三角洲這一更廣大的地域概念索取代。
天下賦稅,半出江南,時至如今,格局未變。
人人頭上有擔子
不看總量,看人均,江浙滬依舊是神一樣的存在。
如果看人均GDP,2020年人均GDP前十强都市,只有兩類都市,一類叫一線都市,另一類叫江浙滬都市。(此處筆誤,第10為寧波)
如果按淨上繳財稅人均貢獻算的話,2020年上海人均貢獻22046.29元、浙江人均貢獻6809.73元、江蘇人均貢獻5433.5元。
2020年,全國人均居民收入32189元,上海人民差點就貢獻了一個全國人均收入。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就連現在天天喊急了、累的直喘氣的山東,也人均貢獻了850.7元,大家真的是不容易啊。
有做貢獻的,自然也有需要支援的。
2020年,西藏以人均4.94萬元、青海以人均2.21萬元的數據,拿下人均中央淨轉移支付的一二比特。
而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人民的最低工資標準最高一檔為2010元每月,年均24120元,勉强超過青海人均拿的,需要翻一番才能達到西藏人民人均拿的。
(浙江烏鎮)
江浙滬的人民,真的辛苦了!中西部地區的老鐵,大家都要努力啊!
不久前,網上一個叫佛坪的縣城火了,8000人的常住人口,2000人的公職人員,7000萬元的財政總收入,8億元的財政總支出。
雖然這只是個個例,但老鐵們也確實要想想辦法了,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可就真的沒錢了。
最終,需要強調再強調的是:以上只是純粹的資料分析,真實情况當然不能這麼看。
透過數據看本質,其實就是中國東南部已經全面工業化的各個省,拿著錢去支援中西部貧困地區,反過來,中西部的人民給東部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這實際上是一種相互補償。
沒有中西部地區源源不斷勞動力和資源的輸出,那我們靠人口紅利支撐的那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毫無疑問會大打折扣。
總之,兄弟們都要努力啊。
·END·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