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學子被北大錄取,家長激動“曬圈”,卻不料竟被潑冷水!

四川 62℃ 0
摘要: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在這場人才選拔的考核中,成績優异的人會接受更高的教育,而發揮失常的考生則會被高校拒之門外。最近,一比特四川家長在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後,激動地在朋友圈裏發佈了這條消息,誰曾想到的不是祝福,而是被“潑冷水”。考試成績公佈後,各高校根據學生的分數進行排名錄取,向國家輸送人才。沒想到得到的是一種“潑冷水”而非祝福。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在這場人才選拔的考核中,成績優异的人會接受更高的教育,而發揮失常的考生則會被高校拒之門外。

對學生來說,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這一刻金榜題名,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心情就會非常激動,不管最終考上的是自己是否努力過的大學,都是自己努力奮鬥的結果,而此時,更應該感謝的是曾經努力奮鬥的自己。

現在報名已進入末尾,部分地區高校已經開始郵寄錄取通知書,考生們正懷着焦急的心情在家中等待。

談到高考的意義,筆者在這裡想說得現實一點:考上985和考上三本能一樣嗎?名校裏好的老師雲集,名校還有很多的實驗研究,你難道聽說過什麼樣的職業技校出了有名的成果嗎?

所以,對大多數父母來說,考上好的學校這不僅是改變孩子命運的管道,更是對他們心靈的牽動。也許是由於家長過分關心分數,所以這也成為了情緒左右的真正因素。

最近,一比特四川家長在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後,激動地在朋友圈裏發佈了這條消息,誰曾想到的不是祝福,而是被“潑冷水”

高考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場很特別的考試,也是最公平的一次考試,莘莘學子通過高考進入自己的大學,改變命運,實現理想。

考試成績公佈後,各高校根據學生的分數進行排名錄取,向國家輸送人才。考進重點大學的學生不僅自己高興,家長也會感到興奮和自豪。這一份薄薄的錄取通知書,承載了多少渴望和汗水啊!

四川是著名的高考大省,其實填報志願的時候王立鑫對自己也沒有多大信心,但是還是勇敢地跨出這一步,終於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對學生來說,是為自己高三奮鬥的證明,對父母更是一份很好的禮物。不管怎樣,孩子努力的時候父母也看在眼裏,這樣的一份錄取通知書無疑是能讓全家歡呼的禮物。

伴隨著資訊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在微信中分享自己的生活。被北大錄取的王立鑫的父母也不例外,在收到北大錄取通知後的第一時間拍照曬朋友圈,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沒想到得到的是一種“潑冷水”而非祝福。

“考進北大有什麼了不起?”、“大學决定不了什麼,之前有一比特畢業的博士還撿破爛呢“、”我兒子去年也是呀,我也沒有曬“種種負面的說辭,誰見過這些話會舒服?反反復複,我們似乎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質。歸根結底,冷嘲熱諷什麼都會存在。

在我看來,互聯網的出現,更新增了人們的嫉妒心。第一,網絡拉近了距離,帶來了合作的可能性,同時也新增了相似度的妒忌。

一般來說,如果你不太在意自己在某一領域的表現,你就會對他人在這些領域的優秀表現感到好奇、喜悅、欣賞,甚至對其產生愛慕。

當你非常關心自己在某一領域的表現時,你會對其他人在這些領域中的高水准表現感到不滿、不悅、心煩,甚至產生怨恨和壓力,並且表現出挑刺、諷刺、找茬、冷嘲熱諷、針鋒相對等等。

第二,網絡帶來的海量數據、可比較的數據,真真假假。它讓一部分人變得更容易自卑,也讓另一部分人更容易嫉妒。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讓一個人的各個方面,都可以被比較,而且在比較中無法獲得優勢——因為優勢資訊更容易通過網路傳播和放大。

實際上,人類的認知比較行為,是一種潛意識的自我評價系統,它的目標是協調個體行為和群體發展之間的相對平衡,使個體的生存利益趨於最佳。囙此,比較是潛意識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計算,網絡放大和利用了這種比較行為。

網絡的優勢在於資訊的有效傳播、觀點觀念的碰撞組合,以及提高人們之間合作合作的可能性,但又不得不產生妒忌的副作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