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中央公園,仔仔細細地逛了一圈。回來後有很多話想講,一定要一吐為快。
以下內容僅代表我個人對中央公園的看法。
01
第一次去中央公園,是在2014年。時隔這麼多年,我對中央公園的初印象已經很模糊。只有一個細節時至今日都很清晰。
那年中央公園的房價,也就套內八千多、九千多,套內一萬都能稱得上貴房子。而現在……
6月份,中央公園二手房的建面成交均價約2.0萬/㎡。按照80%得房率估算一下套內成交均價,約2.5萬/㎡。
從套內八九千到套內二萬五,會給人什麼感覺?擺在眼前的、明晃晃的利益空間。
今年第一次土拍裏,成交樓面地價最貴的10宗土地,有8宗在中央公園。地王也在中央公園。又會給人什麼感覺?地價貴啊,房價你懂的啊。
過去的房價,證明了中央公園能漲得多。現在的地價,傳遞了中央公園能繼續漲的預期。為什麼中央公園的房價已經不便宜了,還是有這麼多人去買。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流量板塊嘛,有爭議且爭議大,才是標準配置。
02
爭議在哪些地方?
眾所周知,中央公園有一個預計規模600萬方的超級商圈「兩江國際商務中心」。按照計畫,今年年底商圈的首期商業就會開門迎客。
一個中央公園板塊怎麼可能養得活一個規模這麼大的商圈?而且中央公園現在的整體入住率不高、人不够多,看著更不像能養活的樣子。
除了商圈,中央公園好像也沒什麼大利好可以兌現了。如果沒有更多的利好去刺激已經不算便宜的房價,還能繼續漲嗎、能漲多少?總會給人一種後繼無力的感覺。
所以,去買中央公園的人和不去買中央公園的人,就像春夏交替之際的重慶——大街上穿著毛衣的人和穿著短袖的人擦肩而過時,都會在心裡互道一聲“龜兒寶器”。
這裡面沒有對錯之分。
一個板塊火,不代表每個人都要去買房。一個板塊不火,也不代表沒有人去買房。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買不買、買哪裡的理由,觀點不同而已。
03
而我對中央公園的第一個觀點,不是中央公園有大商圈,而是大商圈選在了中央公園。
前段時間公佈的《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北區的定位是“智慧之城”。它的中心是定位“兩江中心”的中央公園。
兩江國際商務中心為什麼在中央公園、規模為什麼這麼大,其實就很好理解了。換句話講,這個大商圈從規劃開始,它存在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只服務中央公園這一個板塊,以後也不會就指望著中央公園去養活它。
如果只是為了中央公園,完全用不了這麼大的規模。也不用舉著大旗整“統一規劃”,拉來幾家有豐富商業運營經驗的大開發商站臺,還要求得在今年做到首期開業。
拿時間堆、拿人去養,橫豎得搞起來。這是一張不能輸的牌。
04
第二個觀點,現在的中央公園,處於承前啟後的階段。
看下麵這張圖。
中央公園發展到現在,格局已經非常清晰,幾乎是什麼都有了:軌道、學校、公園、醫院、政務機构、產業帶、居住區……只差一個商圈。
等商圈的首期商業開門迎客之後,意味著中央公園算是完成了完整配套系統的搭建工作。轉而進入“讓更多人住進來”的新階段,向真正意義上的成熟靠近。
中央公園最近兩三年修的房子,不少已經交付了。最近一兩年修的房子,也快交付了。當一個地方什麼都有了,能够滿足全套的生活需求,交通、學校、商業、醫院、公園,人早晚都會住進來。不然房子買來幹嘛呢,不可能所有人買房都只是為了投資。
比如中央公園現在人氣比較足的東面和北面。這兩片的聚集了中央公園早期開發的樓盤,交付時間比較早。東面已經形成豐富的社區商業,北面有三所名校、三個捷運站。
房子交付之後,有捷運、有商業、有學校,入住率慢慢地就會上去。就像談戀愛,分手之後只要新歡足够好、時間足够久,開啟新感情是遲早的事。
05
第三個觀點,中央公園會繼續漲且這是一句廢話。
不止是中央公園,只要把時間拉長,這句話放在主城區任何一個板塊都是成立的。因為重慶會繼續往上走。
只要大哥不垮,底下的小弟就能升職加薪。唯一的區別在於,能不能成為大哥手底下升職更快、加薪更多的小弟。
這就要看小弟是不是大哥的重點栽培對象了——只要大哥想扶小弟上位,小弟不想上位都得上位。過去的江北嘴、照母山是,現在的中央公園、西永是。
這些板塊為什麼火,去買房的人多。說穿了,都是看中了它們在大哥心裡的地位,要嘗一嘗領漲的甜頭。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符合需求的前提下,誰都想讓自己的房子靠著大樹好乘涼。
至於中央公園能漲多少。短期取決於市場。比如今年上半年,重慶二手房賣得最好的10個板塊裏,中央公園的價格漲幅排名第二,22.09%。長期取決於入住率和成熟程度,這也是中央公園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06
但是,中央公園現在的房子不好買。
中央公園東一環臨公園的那片,在售樓盤基本都是總價300萬+。
中央公園西的樓盤,要麼是賣完了,要麼是戶型大、總價高,比如一線臨公園的大平層或者別墅。
中央公園北幾乎全是高價地,樓盤偏改善,總價也比較高。
中央公園南倒是還有戶型比較小、套內七八十的房子。但現時有貨的樓盤不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