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入夜,雖然仍按計畫停運,上海虹橋火車站站廳的燈卻還亮著。
正常情况下,虹橋火車站不會通宵運營。但颱風期間有少數旅客退票、滯留站內,車站在候車大廳為旅客劃出一片休息區域,徹夜留燈。隨著今天的晨光替代這燈光,各趟旅客列車也將逐步恢復運行。
一盞盞徹夜長明的燈,折射出上海迎戰颱風“煙花”的智慧、擔當與關懷。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構築起我們安全溫暖的家園。
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化作上海迎擊颱風“煙花”一項項具體行動: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各方力量搶險救災,預警預報不斷發佈,受災群眾妥善安置,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
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無私奉獻的逆行者,自覺熱心的上海市民——迎戰颱風的過程,上海這座城市的品格更加彰顯。
“煙花”易冷,人心長暖。
“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
7月25日上午,颱風“煙花”來勢洶洶,上海風驟雨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赴抗臺一線,實地檢查全市防汛防臺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防汛防臺一線的幹部職工,就全力防禦颱風“煙花”再作部署再抓落實。
當天中午,“煙花”於浙江舟山登入,很可能26日淩晨再次登入。市領導又連夜趕到市防汛指揮部,就全力做好颱風“煙花”二次登入前後有關防禦工作再檢查再部署。
以更加警醒的值守態度、更加到位的責任落實、更加周全的應急預案、更加嚴密的防範舉措、更加高效的協同調度,形成全市防汛防臺强大合力,全力打好防汛防臺攻堅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超大都市運行安全有序。
面對險急難問題,黨員幹部身先士卒。7月23日起,金山區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區防汛辦主任、區水務局局長趙雲就住進了指揮部,吃泡面、睡沙發,和同事24小時值守。
7月26日1時,大螢幕上的一線海塘出現7個人。指揮中心立即聯系區海塘所,核實後才發現7人都是一線海塘巡查人員。
虛驚一場,又感慨不已。趙雲說:“這既說明‘一網統管’的靈敏度,也反映了所有工作人員在防汛防台中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同樣在7月23日,上海還是藍天白雲的“水晶天”,各項防臺防汛的準備工作就已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下午時分,上海市公安局軌交總隊宜山路站派出所副所長王吉毅和捷運工作人員一起,抬著與捷運出入口等寬的阻水板,卡進捷運2號線中山公園站8號門的插槽,兩塊阻水板形成半米高的擋牆:“加上其他防汛物資,應對短時強降雨造成的雨水倒灌不成問題。”
這是一場捷運防汛綜合演練。除了阻水板,沙袋、阻水袋等一應俱全,車站甚至配備了水泵和皮划艇,用於極端情况的疏散救援。事實上,上海軌道交通還從未遇上過這樣的險情,但王吉毅覺得:“事先準備得更充分,羣衆的損失就更少;現場處置更快速有力,都市就更安全。”
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
7月24日下午,普陀區2820個不為人關注的地下空間,全部通過“一網統管”納入普陀區都市運行管理中心的物聯設備感測技術中。
“過去全靠工作人員‘鐵脚板’去瞭解和處理情况,工作量較大,效率不高,特別是應對這樣的極端天氣。”普陀區都市運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全區滲漏水隱患多發風險點已陸續安裝67個水浸探測感測器:“當積水高度達到水浸繩探測高度,感測器報警資訊會同步發送至‘一網統管’大屏和巡檢員手機上。”
面對颱風“煙花”,上海的都市運行數位體征系統開啟24小時監測,提供降雨量、風力、城市交通資訊等各類參攷數值,並與上海氣象部門實时通訊:在“一網統管”的框架下,上海這座超大型都市的安全態勢有了清晰的輪廓。
“颱風期間能不能買到蔬菜?”7月23日下班後,市民秦晴趕到家附近的量販店一看,心裡涼了半截:綠葉菜全都沒了,肉製品也所剩無幾。但第二天一早,超市貨架上又放滿了新鮮的肉和蔬菜。
風雨交加的7月25日中午,距離秦晴家50餘公里外的江橋蔬菜批發市場,30噸載重量的大貨車依然在排隊等候進場。市場負責人介紹,颱風來襲這個週末,市場的日均蔬菜批發量比平時新增了1000餘噸。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剛介紹,他們對常見蔬菜加大進貨量,“每個單品的庫存量確保至少20噸/日。”
惡劣天氣裏的都市烟火氣,讓市民對城市管理運行水准有了暖心的切身感受。
7月24日下午開始,上海的公園、文化場館、旅遊景點陸續宣佈臨時關閉。當天晚上,市民陳磊收到一個陌生電話,接通之後發現是朵雲書院打來的:此前他曾預約參加25日一場線下活動,活動取消後書院方給每位預約讀者發送了提醒簡訊並希望回復,陳磊沒留意手機簡訊,於是工作人員便電話通知每一位未回復的讀者:“這是上海特有的人文細節!”
7月25日下午,上海地鐵所有地面、高架區段暫停運營,涉及15條線路。當晚,上海市政府發佈緊急通知,要求各企事業單位“充分考慮因惡劣天氣和交通原因造成的出行困難,針對職工上下班問題作出合理妥善安排”。
這可能是上海“人最少”的周一早高峰。“平時早上7點45分左右我們就要採取限流措施。”多線換乘的2號線世紀大道站區車站站長成晨說,這個周一早高峰沒有進行限流。
儘管如此,昨天淩晨的上海軌道交通網絡運營指揮調度大樓依然忙碌。總值班室的中央大屏上顯示著路網圖、車站監控、颱風走向,右側畫面是網站實时運營情况。上海地鐵與氣象服務中心共同研發的軌道交通氣象風險預警系統,能顯示每個網站的風力等級。
一座高效的都市,不僅能“令行禁止”,也必須能快速恢復。昨天14時30分,部分停運線路恢復正常;16時30分,除5號線、16號線外,其餘捷運線路全面恢復;18時,上海地鐵全網絡恢復正常運營。
除捷運之外,上海兩大機場和高鐵,也都第一時間恢復運營。市民李暉預訂昨天8時的機票,原以為航班會被取消,沒想到接到簡訊說預計中午可以起飛,“12時就已經在滑行跑道上了,上海的效率沒得說!”
無私奉獻的逆行者
上海市氣象局的氣象主持人李力沒想到,因為這場颱風,自己意外成了熱搜的“網紅”。
7月25日,李力和同事趕到位於臨港的南匯嘴觀海公園,因風雨太大,他幾乎無法睜開眼睛,全身濕透,不得不“嘶吼”式地報導現場情况。有網友評論“充分感受到你的敬業和颱風的威力”。
“既然去就要發揮最大的價值,把最大的風、最大的雨、最真實的情况展現給大家,才能引起真正的重視。”李力說,自己下車那一刻“直接被吹懵了”,後來是綁著安全繩完成的現場播報:“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天氣預報。灾害在哪裡,我們在哪裡。灾害不停步,我們不停步。”
颱風期間,李力這樣的專業氣象主持人和各級媒體,或挖掘背後故事,或直播颱風走勢,源源不斷地向公眾傳遞最新的颱風資訊。市民袁琪說,正是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資訊和正確的防汛防臺知識,才知道如何應對風險。
每到灾害性天氣,總有這樣一群逆行者、追風人,呵護都市安全和公共利益。昨天淩晨,黃浦江米市渡郊野公園處發生江水漫堤險情:江水漫過堤壩最低處,對二級防洪堤壩造成衝擊,產生8米長的决口。4時20分,武警上海總隊機動第二支隊接到搶險任務,立即趕赴現場,充填沙袋,鋪設防雨布,對堤口進行全面加固,並針對低窪處進行裝填沙袋的加固工作,增强堤壩的防汛能力。6時15分,潰堤處終於完成封堵。
昨天18時,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已要求各都市公園在颱風警報解除後,抓緊組織力量開展公園的重新開放,今天起全市範圍內關閉的景觀照明設施將恢復正常開放。
“煙花”離去後上海快速重放華彩,離不開颱風期間一直默默堅守的環衛工人和應急隊伍。截至昨天16時,上海824支綠化防汛應急隊伍共疏枝96907棵,加固27256棵,倒伏的6955棵行道樹已處理6551棵,公園綠地內倒伏的18949棵樹木已處理10870棵,後續工作仍在繼續。同時,全市338支道路保潔應急保障隊伍已清掃易積水路段14571條次,清理了30.2萬個次廢物箱,清理了152.4萬個次道路排水口周邊落葉、垃圾和淤泥,共清理廢物箱及道路垃圾6626噸。
消防救援人員一直沖在颱風搶險救援第一線。7月25日19個小時裏,浦東消防支隊共出警1124起。慶寧消防救援站隔壁量販店往常22時就打烊了,這天一直亮著燈,量販店老闆為不斷外出救援的消防員特地通宵營業:“他們太不容易了,我給他們留個門,隨時可以來”。
自覺熱心的上海市民
“肯定是假的,不要傳這樣的消息!”7月25日晚上,市民唐瓊收到外地親友發來的消息:“大雨把污物沖進水庫,自來水受污染不能喝,大家趕緊囤水!”
果然,當天晚上上海供水部門就發佈闢謠資訊,除了表示颱風期間上海自來水服務供應平穩有序外,還詳細介紹了上海自來水生產的全部過程。“這種謠言資訊就是想讓我們去搶水、囤水,這種天氣不是給政府添麻煩嗎?我才不要當‘沖頭’。”唐瓊說,相信政府、配合政府,是她在上海多年應對突發惡劣天氣的“經驗”。
上週末,不少市民自發停住了外出的步伐,上海街頭一度被網友調侃“警詧比羣衆還多”,有市民直言“在家看奧運直播不香嗎?”昨天週一,不少公司也紛紛要求“居家辦公”:“一身雨一脚泥,辦公效率未必高。”
市民羣衆的高“配合度”,是上海每次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底氣”。7月24日起,颱風步步逼近,上海東南角、兩面臨海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風雨大作。然而上海電機學院的體育館裏,中央空調溫度適宜,900餘名被臨時轉移安置於此的人們在涼席上休息,牆上的巨屏正在直播東京奧運會。
截至7月24日19時,大風吹起前,臨港新片區382個項目以及田間菜地、危棚簡屋已完成全部26042人的安全轉移;7月25日22時,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發佈的資料顯示,上海共安全轉移撤離36.1萬人,投入應急值守巡查人員20萬人次。
市民羣衆的“配合度”,臨港新片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李俊昌很有感觸。他有一個400多人的“大群”,新片區各單位各部門、開發主體、社區基層負責人、工作人員都在其中。而且,這裡每個人還各有自己的“小群”——發展出多名“下線”,密織起一張大網,覆蓋新片區的每個角落。
“黃日港路38號樹木倒伏在車庫門口,業主無法正常出入。”有居民向認識的政府工作人員反映突發情况,立即被轉發到群裏。兩分鐘後,“馬上處理”四個字就出現在群聊中。不到半小時,工作人員已經趕到現場處理。“有時候,這裡的消息比城運大廳的指揮中心還靈通!”
風雨中,同樣少不了市民羣衆守望相助的身影。25日11時,楊浦區長海路派出所民警巡邏至中原路時,發現一輛車停在馬路中間打著雙閃,立即上前詢問。原來這位市民去長海醫院看病途中車輛拋錨。警察想幫忙把車推至安全地方,但風雨過大,幾次嘗試車輛紋絲不動。一比特路過的外賣小哥停下車,攜手推動了車輛。
歷次迎戰颱風,上海總能取得勝利,很多網友說上海有“結界”。
上海的“結界”在哪裡?就是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