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毀了廣東藩鎮,三藩之亂的平定,也是廣東藩鎮的撤銷

贵州 94℃ 0
摘要:西元1673年春,思慮再三的清朝康熙皇帝,正式作出撤藩的决定。即撤銷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的雲南藩鎮,撤銷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的廣東藩鎮,撤銷靖南王耿精忠鎮守的福建藩鎮。當時的康熙帝只有19歲,能够作出撤銷“三藩”的决定,是做了極大的思想鬥爭、背負了莫大的各式壓力。平西王吳三桂的藩鎮是雲南,兼轄貴州。“三藩之亂”的平定,自然也意味著雲南藩鎮、廣東藩鎮、福建藩鎮的正式撤銷和永遠撤銷。

一.清朝正式决定撤銷“三藩”:

西元1673年(清朝康熙十二年)春,思慮再三的清朝康熙皇帝,正式作出撤藩的决定。即撤銷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的雲南藩鎮,撤銷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的廣東藩鎮,撤銷靖南王耿精忠鎮守的福建藩鎮。當時的康熙帝只有19歲,能够作出撤銷“三藩”的决定,是做了極大的思想鬥爭、背負了莫大的各式壓力。

二.三藩之亂——之平西王吳三桂叛亂:

1.平西王吳三桂率先發動叛亂:

西元1673年(清朝康熙十二年)11月,“三藩”中的平西王吳三桂率先發動叛亂,毅然殺死了清朝雲南巡撫朱國治。雲南巡撫朱國治,曾任江蘇巡撫,在任期間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他製造了江南奏銷案、哭廟案,羅織罪名殺害金聖歎、倪用賓等人,臭名昭著,後調任雲南巡撫。

平西王吳三桂殺掉聲名狼藉的雲南巡撫朱國治後,即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的宗旨,將矛頭直指向大清朝廷。平西王吳三桂的行為,雖然說得冠冕堂皇,但是卻是再明確不過的叛亂行為、造反行為了,就差沒提出“反清複明”了。

2.平西王吳三桂叛亂,東進湖南,北進四川:

平西王吳三桂的藩鎮是雲南,兼轄貴州。因而平西王吳三桂的軍隊,是先由雲南、貴州出發,向東直接開拔進鄰近的湖南,並且迅速就幾乎佔據了湖南全省;平西王吳三桂的軍隊向北,進而佔據了四川,而四川的清朝官員則很沒有骨氣,紛紛向平西王吳三桂投降。

3.平西王吳三桂建國稱帝:

西元1678年(清朝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平西王吳三桂在湖南衡州設壇,舉行郊天登極之禮,正式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封其孫吳世璠為皇太孫。同年10月2日,吳三桂積鬱病逝,將所謂的“帝位”傳給了孫子吳世璠。

三.三藩之亂——之靖南王耿精忠叛亂:

1.耿精忠承爵為靖南王,藩鎮福建:

耿精忠,明末清初遼東蓋州衛人(今遼寧省營口蓋州市)。耿精忠的祖父是耿仲明,耿精忠的父親是耿繼茂。西元1636年(明朝崇禎十年、後金崇德元年),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降金有功被封為懷順王;西元1649年(大清順治六年),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因為隨清軍入關作戰有功,被改封為靖南王;

同年,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死亡,耿精忠的父親耿繼茂襲爵為靖南王,藩鎮福建;西元1671年(清朝康熙十年)耿精忠的父親耿繼茂病逝,耿精忠承襲靖南王爵,繼續藩鎮福建。

2.靖南王耿仲明藩鎮福建,名聲極差:

耿精忠承爵為靖南王、藩鎮福建後,在福建奪取地方的農商之業,橫徵暴斂,名聲極差。在當時福建有“以稅斂暴於閩”、“苛派夫役,勒索銀米”、“天子分身火耳”、“火耳者,耿也”等說法。

3.靖南王耿仲明叛亂:

西元1673年(清朝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藩鎮殺死雲南巡撫朱國治,正式起兵反清。靖南王耿仲明也在福建福州跟風響應,殺死了福建總督範承謨(清初重臣範文程之子),以及幕僚50多人。

靖南王耿仲明派遣心腹接管福建延平(今南平)、邵武、福寧(今霞浦一帶)、建寧、汀洲(今長汀)等諸府,不斷發展自己的藩鎮勢力,以封官晋爵拉攏黨羽,並且以“複明”為幌子收買民心。最後靖南王耿精忠更是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分三路出兵:其中東路攻打浙江溫州、台州、處州;西路攻打江西廣信、建昌、饒州;中路攻打浙江金華、衢州。

四.尚可喜反對“三藩之亂”,被清朝進一步封為平南親王:

1.平南王尚可喜不願意跟吳三桂、耿仲明一起造反:

對於清朝朝廷的“撤藩”政策,總的來說,平南王尚可喜還是持支持態度的。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之心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兒子尚之信繼續藩鎮廣東也是真的,畢竟私心人人都會有一些。但是反抗朝廷,平南王尚可喜是不願意的。跟隨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一起造反,平南王尚可喜更是一萬個不願意。

2.平南王尚可喜反對“三藩之亂”:

平西王吳三桂的雲南藩鎮,平南王尚可喜的廣東藩鎮,靖南王耿精忠的福建藩鎮,大家並列為“清初三藩”。然而搞笑的是,對於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的起兵造反,平南王尚可喜不但不跟風造反,反而還率兵攻打他們這兩家。

3.平南王尚可喜被清朝進一步封為平南親王:

平南王尚可喜是堅持效忠清朝皇室的,他的藩鎮廣東,憑著彈丸之地足足牽制了十多萬的叛軍。從而使得叛軍無法全心北上,這無疑是為清政府平叛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的和極為寶貴的時間。

清朝為了安撫平南王尚可喜,遂加封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為鎮南王、加封平南王次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清朝為了進一步籠絡平南王尚可喜及其部眾,於西元1675年(清朝康熙十四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縱觀清朝初期异性親王,可能就獨平南親王尚可喜此一家。

五.三藩之亂——之平南王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叛亂:

1.尚可喜王位傳賢不傳長:

平南王尚可喜,原意是想要將王位傳給長子尚之信的,在當初尚可喜上錶歸老遼東、請求讓長子尚之信繼續藩鎮廣東,就可以看得出。但是在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的起兵造反後,平南王尚可喜反而後悔讓長子尚之信繼承王位、繼續藩鎮廣東了。

因為尚可喜擔心長子尚之信會擁兵權重甚、招惹災禍,甚至是擁兵自重、召來橫禍。於是平南親王尚可喜,决定把王位傳給次子尚之孝。並於西元1674年(清朝康熙十三年)四月,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奏言,把王位傳給次子尚之孝。

2.長子尚之信不服起兵叛亂,兩藩之亂終成三藩之亂:

平南王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嗜酒好殺,常淩虐藩下人員,平南王尚可喜本就不怎麼喜歡他。現在平南王尚可喜任賢不任長,把王位讓給了次子尚之孝,更是直接引起了長子尚之信的極大憤懣。

平西王吳三桂得知此事之後,利用廣東尚氏家族中父子、兄弟之間的衝突,派人遊說尚之信,千方百計收買他,答應事成後,封尚之信為王,世守廣東。

尚之信禁不住誘惑和心中的憤懣,於西元1676年(清朝康熙十五年)正式發動兵變叛亂。尚之信發動叛亂後,派兵炮擊清兵大營,封鎖父親平南親王尚可喜的府第,並接受了吳三桂“招討大將軍”的偽封號。

六.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廣東藩鎮從此被撤銷:

西元1676年(清朝康熙十五年),靖南王耿仲明投降清朝;同年十二月初九,平南親王尚可喜的長子鎮南王尚之信投降清朝;西元1678年(清朝康熙十七年)10月2日,平西王吳三桂積鬱病逝;西元1681年(清朝康熙二十年),收復雲南,“三藩之亂”被徹底平定。“三藩之亂”的平定,自然也意味著雲南藩鎮、廣東藩鎮、福建藩鎮的正式撤銷和永遠撤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