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面書生”到“知心阿吾”——記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援青幹部王銳

青海 60℃ 0
摘要:2019年7月,作為第四批援青幹部王銳從國家能源集團公司來到這裡,任曲麻萊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驕陽七月,玉樹迎來了最美的季節,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草原也有了屬於自己短暫的綠色,這裡地處國家級三江源生態保護區腹地,平均海拔4550米,冷季長達9個月,曾經是青海省乃至全國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經濟最落後的縣份之一。

2019年7月,作為第四批援青幹部王銳從國家能源集團公司來到這裡,任曲麻萊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從零海拔到了高海拔的“生命禁區”,强烈的高原反應以及與口味迥異的飲食風俗習慣對王銳來說都是精神和肉體上的一次考驗。

“條件越是艱苦,就越是考驗幹部,就越要鼓足勁改變當地羣衆貧困落後的生活現狀。”王銳說。

經過短暫的休息和整理,稍稍適應了高原環境的王銳便開始了工作,馬上轉變身份走訪曲麻萊縣轄區各個鄉鎮,文宣落實禁牧休牧政策,這也成為他迅速融入當地牧區生活的一種管道。

黃河源草原上牧民居住分散,兩戶之間最遠要走一天一夜,大部分居住點沒路、沒電、沒訊號,工作開展難度大,而且由於前期溝通不暢,牧民羣衆對禁牧休牧工作抵觸情緒嚴重,有的羣衆甚至都不讓工作人員進他們的帳篷,對初來乍到而且不懂藏語的王銳則更是不信任,就連鄉鎮的幹部也充滿了懷疑表示,“剛開始看王縣長的身體狀況,我們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認為他適應不了高原生活,而且他看起來文質彬彬的,應該就是個走走過場的‘白面書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為了打破當地幹部群眾對他的認知,並科學規劃推進禁牧休牧工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王銳先後深入黃河源覈心區30餘次、行程5萬餘公里,真正與牧民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漸漸地大家對這個臉色黝黑還會一些簡單藏語的漢族幹部信任起來,願意和他談心,就這樣,王銳瞭解曲麻萊縣的基本情况的同時牧民羣衆也打開了心扉將自己的困難和訴求願意說給王銳。

很快,根據前期走訪調研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王銳將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相結合,充分利用國家能源集團投入的5350萬元資金,並與幹部群眾一起完善方案,牧民羣衆也從被動參與轉變為積極主動出主意、想辦法。

很多人還成為了保護黃河源的義務文宣員,牧民們也成為職工,脫貧增收,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項目推進也越來越順利,通過各方的一起努力,截至2020年10月,黃河源頭覈心區2.13萬公頃的草原實現了黃河源有人區有史以來的首次禁牧,涉及牧民66戶、牛羊5000餘頭(只)。

“誰能想到,這個衣著樸素,臉色黝黑,笑容憨厚,經常過來串門關心我們生活所需的‘阿吾’(藏語哥哥之意)居然會是從沿海城市千里迢迢過來的,我們還一直以為他是一名藏族幹部呢。”牧民更嘎笑著說道。

不僅如此,在曲麻萊兩年期間,王銳重點關注教育扶貧,在國家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申請管理項目30餘項,項目資金8700餘萬元,為所有鄉村小學配備了生活用車,為不通電的小學建設了光伏電站,為曲麻萊縣民族中學建設了教學樓,教師宿舍樓,並配備了彌散式供氧設備,教師流失率大幅下降,全縣的教學水准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此外,考慮到當地教學水准相對較低、牧區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够注重的情况,王銳還組織了“曲麻萊年輕人沙龍”,每逢休息、節假日都會召集一些年輕人相聚,通過講述黨史、歷史小故事,向他們文宣黨的政策,同時指導各民族年輕人聯合創業,截至目前組織座談50餘次,參加900餘人次,與大高職在校生座談100餘人次,孵化創業企業3個。

“王縣長為我們年輕人的發展吃盡了苦,操碎了心,他把我們當作親弟弟一樣對待,我們都叫他‘知心阿吾’。”學生旦增滿懷感激地說道。

如今,曲麻萊退出貧困縣序列。

回想援建時光,王銳深有感觸地說:“援建曲麻萊是艱辛的,更是美好的,它不僅是一種精神的鍛煉,更是一種黨性的錘煉;不僅是一段彌足珍貴的工作經歷,更是一筆終生難忘的寶貴財富”。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王銳把曲麻萊當作第二故鄉,就像一顆螺絲釘一樣紮根在這片土地,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忠誠乾淨擔當。(陸廣濤雷有君)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