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醫療服務供給,已難以完全滿足福建人民的健康需求。如何解决健康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衝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
日前,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我省醫藥領域相關的企事業單位、中高等院校、社會組織成立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共同探索人民健康領域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專業建設的新路徑。
送教上門,提高健康管理水准
近日,在福州市長青頤養園食堂內,百餘名老人在享用晚餐。走近一看,部分老人的餐食有些與眾不同:每份餐食內品種和數量都是定量的,包括60克紫菜蛋湯、40克薑汁鴨、60克紅燒冬瓜、75克糙米飯等。
“這是糖尿病患者的專餐,口味清淡、營養豐富、熱量嚴控。”王奶奶說,自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近一段時間吃了園裡提供的專餐後,血糖更穩定了。
長青頤養園現有400餘名老人入住,慢病患者比例很高,其中高血壓患者達80%,糖尿病患者達20%。“舌尖上的管理對慢病控制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缺乏專業指導,無法為慢病患者提供針對性餐食。”長青養老集團副總經理餘光說,正是因為頤養園與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這份園內老人和家屬廣泛“點贊”的慢病專餐才得以迅速上線。
今年4月底,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老師組團送教上門,到頤養園開設糖尿病健康教育與管理培訓班,並與福建長青養老集團簽署了校企合作協定,共同探索產學研教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養老服務新生態。
“廚師團隊立刻與老師們對接合作,從疾病預防、控制的角度出發,製定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餐飲方案。”餘光介紹,下一步,頤養園將跟學院開展更多合作,向更多社區供應居家養老套餐,幫助更多老人做好膳食管理,提高健康水准。
“進養老院、社區開展科普教育和健康管理活動,是我校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慢病科普和健康管理管道的重要實踐。”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龍敏南說,2020年,該校開始進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研究,未來希望借助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的平臺,讓更多不同類型的醫藥企業參與到課題應用研究和推廣中來。
雙元育人,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
“以前的職教課程以理論為主,與企業實操之間有距離。加上現代醫藥科技更新換代速度太快,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存在脫節。”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吳昌標坦言,學生學的和企業用的有時差距很大。
“必須改變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閉門造車’的模式,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進一步探索‘二元制’人才聯合培養機制。”龍敏南表示,這是縮短理論與實操間距的根本辦法,也是推動成立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的初衷。
“我們之所以踴躍參與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是因為只有校企共同改革和開發教學、課程、科研,才能做到讓學生學的就是在工作上用的。”福建好安心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振山說,這幾年,公司與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二元制”育人,培養出了一批科技人才。
據介紹,好安心醫藥有限公司與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的藥學和中藥學全日制“二元制”大專班就在企業裏辦學,企業的員工就是學校的學生,學校派駐老師為他們講授理論課程,企業派駐高級職業科技人員講授實訓課程。“員工參加學習後,知識和科技技能水准都有了很大提升。”許振山表示。
多到企業去,老師們的收穫也不少。“到企業參與真實的案例和專案開發,給我的理念和知識帶來了極大更新。”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教授林瑾文說,回到學校後,可以把這些內容更立體生動地教給學生。
“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凝聚了福建醫藥行業企業、院校、協會的多方力量,讓我們在健康福建人才培養和健康科技研究方面有了更多的同盟軍。”龍敏南表示,下一階段,將依託教育集團的平臺優勢,從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覈心入手,打造醫藥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新高地。(記者張靜雯儲白珊)
記者手記>>>
握指成拳,深化產教融合
近年來,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領域的“熱詞”。福建醫藥職業教育集團的成立,是我省在健康領域深化產教融合的一個積極探索,一方面讓醫藥教育更能契合現實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讓醫藥健康產業有了更多的智力和創新支撐。
但在當前,產教融合發展還面臨不少瓶頸。從宏觀上來看,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格局尚未根本確立;在微觀層面,校企協同、實踐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未根本形成,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相關激勵保障服務還不到比特等。
產教融合中的各方“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成功的關鍵。囙此,各參與主體不僅要在認識和實踐上形成合力,還要突破壁壘,協同創新,充分釋放各種資源和要素的活力,才能不斷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填補健康領域短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