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聊聊巢湖市的歷史。巢湖市因旁邊的巢湖而得名,在秦漢時期,巢湖地區隸屬於廬江郡。眾所周知,廬江郡屬於三國時期東吳江東六郡之一。從廬江郡向北,就是至關重要的合肥。合肥的得失關乎成敗,佔據了合肥以後,向北能够染指山東、中原等地,向南則是兩淮和江南等地,俗話說“守江必守淮。”當時,為了奪取合肥,孫十萬先後幾次大規模進攻。
到了唐宋統治時期,巢湖地區被稱為巢州或者巢縣。畢竟,唐宋時期採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大理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疆域空前龐大的帝國。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在管理各地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屬於監察區。
面對全國密密麻麻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朝廷根本忙不過來。囙此,元朝在宋朝23路和金國行尚書臺的基礎上,推出了行省。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湖廣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順便說一句,宋朝奠定了我國很多省份的名字,例如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等等。
不過,元朝行省區劃的問題很多。由於屬於建立初期,各方面的結構非常簡單。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改進。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囙此,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當時,明朝確立了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輪廓,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等,與現在的省份輪廓相比,差別非常小。
北直隸地區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而南直隸則包括了現在的安徽省與江蘇省。那個時候,巢湖地區被稱為巢縣,隸屬於廬州府管理,而廬州府就是合肥市的前身。17世紀,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南直隸地位下降,更名為江南省。江南省的面積太大,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江南省又被折開為安徽省、江蘇省。當時,巢縣繼續隸屬於安徽省廬州府管理。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在三四十年代,又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一轉眼到了建國之初,當時出於實際需要,安徽省被分為了皖北行署區和皖南行署區。行署區屬於50年代的一種臨時性區劃,同等於省份,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區之外,我國還建立了川北行署區、陝北行署區等一系列行署區。
當時,省份或者行署區之下,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專區屬於五六十年代的一種區劃,等同於後來的地級市,但管轄區大於地級市,一個專區的管轄區,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個地級市。皖北行署區下轄的專區中,就包括巢湖專區。巢湖專區下轄了6個縣,分別是:巢縣、無為縣、含山縣、和縣、廬江縣、肥東縣。
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的結束,經濟建設與恢復生產的工作全面開始。過分複雜的區劃,反而不利於經濟建設。1952年,皖北和皖南行署區撤銷重新合併為安徽省。隨著兩個行署區的合併,部分專區被合併或者撤銷。其中,就包括了巢湖專區。1952年,巢湖專區被撤銷,隨後,巢縣等地,先後隸屬於合肥市、蕪湖專區。
不得不說,管轄區太大也有自己的問題。在當年的通訊、交通條件下,各個縣的距離非常遠。如果召集各個縣開會,那些距離比較遠的縣區幹部,提前兩三天就要出發,否則根本到不了。囙此,到了1965年,安徽省重新設立了巢湖專區、池州專區。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都更名為地區以後,巢湖專區更名為巢湖地區。
在這一階段,巢湖地區的區劃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原來的6個縣,下降到了4個縣。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全國各地經濟迅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國各省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改為地級市。在安徽省,陸續建立了黃山地級市、安慶地級市等一系列地級市。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直到1999年,巢湖地區才更改為巢湖地級市,下轄了無為縣、廬江縣、含山縣、和縣。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省會合肥市的迅速崛起。一系列項目在推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合肥市的管轄區太小,很多項目或者工程根本鋪不開。從全域出發的考慮,2011年,安徽省17個地級市的區劃,出現了很大的調整。
2011年8月,巢湖市被撤銷。巢湖市下轄的4個縣中,含山縣、和縣分入了馬鞍山市,無為縣分入了蕪湖市。原來的市區和廬江縣,則劃入了省會合肥市,原來的市區成為了巢湖縣級市。從省會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巢湖市部分地區,併入合肥市以後,有利於合肥市的進一步發展和產業擴大。從省會城市的管轄區來說,合肥市確實並不算多。
其實,這樣的情况在全國並不是個例,很多生活都市或者大城市,在迅速發展、擴大的時候,都面臨了區劃不足的問題。例如在2019年1月,山東省17個地級市之一的萊蕪市被撤銷,併入了省會濟南市。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