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可以說是我國著名的地標建築,它是歷代統治者為了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而打造的城牆,但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因為大興勞役,強征勞工,長城腳下也是白骨累累。如果說長城抵禦外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外,但是接下來要說這個,卻是大可不必的,因建造它有數千人累死,而目的卻只是為了作秀,這邊是位於南京市江甯區陽山南坡的陽山碑材。
在山坡上,高大的碑座、碑額、碑身三部分正靜靜地橫臥,它們都是由陽山中完整性好而且十分巨大的棲霞灰岩開鑿而出,其中碑身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9千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可謂世界罕見。
為何叫做“碑材”呢?古人為了祭奠帝王將相或者是先祖,喜歡樹立起巨大的石碑來表達他們的功績,不過這塊石碑雖然已經修築成型,但是並沒有樹立起來,而是放置在原地無人過問,囙此它也算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爛尾工程。
修築這一塊碑材的故事,還得從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說起。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不是長子的朱棣對於皇位可是覬覦已久,然而朱元璋卻偏偏要按嫡長子的方法來交接皇位,太子朱標死後,他又立下了皇太孫,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
朱棣自然是不甘心的,1399年,朱元璋去世後的一年,燕王朱棣便從北京起兵造反,美其名曰“清君側”,在3年的作戰後,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而朱棣總算奪得了皇帝之比特。
但民間卻是留言四起,古代人最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對於朱棣這種篡奪皇位的行為,也是對父親朱元璋的忤逆,文人士大夫雖然畏懼皇權不會明面上說,但是心中對於朱棣,肯定是非常鄙視的,朱棣自然也心知肚明。
為了表達他的孝順,穩定自己的統治,1402年,在繼承皇位後,朱棣馬上向天下宣佈,要建築一塊史無前例的巨型石碑來彰顯朱元璋的功德。
說幹就幹,他召集了全國萬餘工匠,並且依陽山南麓開鑿碑材三塊。這裡石材優良,而且風景獨好,無疑是選址的最佳場所。一場規模龐大的工程就開始了,然而朱棣思功心切,貪圖急利的他也給工匠們定下了極為苛刻的工作任務,
朝廷要求限期完工,否則將對監工者嚴懲,下屬也將任務分攤給民夫工匠,根據規定,每天每個石工要交三鬥三昇石屑,由監工負責驗收。工匠們累死、摔死和因為任務完不成被殺死的人數,達到了3000人之多,而死者的遺體,就被丟棄在陽山附近的“萬人坑”當中,隨著歲月慢慢過去,這裡隆起了一個非常大的墳包,囙此大夥兒將這塊“萬人坑”附近的小村稱之為“墳頭村”。
經過夜以繼日的趕工,陽山碑材花費數年,總算得以成型,而根據計算,如果將它樹立起來,將會達到78米高度,重達3萬餘噸,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
然而這塊付出無數人血和汗的石碑資料,還是躺在了原地,朱棣為何沒有繼續了呢?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如何將石碑樹立起來?這是一個十分有挑戰性的問題,稍有不測,石碑斷裂,將會前功盡棄。第二點,則是朱棣已經遷都北京,南京不再成為重點,而他的統治,也慢慢穩固下來,也就無需在石碑上面大下功夫。
這塊陽山碑材,也就流傳到了如今,並且成為了南京的風景名勝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開採陽山碑材為主脈所建造,企圖再次還原過去無數人打造石碑的歷史場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