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保河南,下保江蘇,這就是被“洪藏”的安徽人!

江苏 90℃ 0
摘要:最近,暴雨襲擊河南,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與支援。據報導,河南已有47座水庫正在洩洪,城市排水工作也正在進行中。那麼,河南泄掉的洪水,都流到哪兒了?河南這次的洪水,是要經區域內的黃河、淮河匯入海洋的。黃河“吃”不下,就全“喂”給淮河了。河南省位於淮河流域上游,安徽省正處在淮河流域的下游。受地勢影響,從河南流入安徽的水流比較湍急,這無疑新增了安徽省的防汛壓力。

最近,暴雨襲擊河南,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與支援。

據報導,河南已有47座水庫正在洩洪,城市排水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那麼,河南泄掉的洪水,都流到哪兒了?

答案是安徽。

01

要說清楚這件事,首先,需要講一講洪水的來與去。

從宏觀上看,地球上的水是循環往復的。

比如,颱風帶來雨水,雨水落入大地匯入河,河匯入海,海洋受高溫蒸發水汽,再形成颱風……

所以,所謂的洪水,也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河南這次的洪水,是要經區域內的黃河、淮河匯入海洋的。

但是,黃河由於河床多年淤積抬高,已成為“地上懸河”。

“地上河”示意圖

黃河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地面5到8米,最高處達10米。强降雨導致的洪水,大部分無法流入黃河。

黃河“吃”不下,就全“喂”給淮河了。

河南省位於淮河流域上游,安徽省正處在淮河流域的下游。

受地勢影響,從河南流入安徽的水流比較湍急,這無疑新增了安徽省的防汛壓力。

打開地圖,我們會發現,安徽境內除了淮河,還有長江,以及長江重要支流——滁河。

安徽及周邊水文圖

每逢汛期,上游來水都很大。

比較鬱悶的是,安徽地形相對平坦,沒有高低差,導致上游來水進入安徽境內後,流速比較慢。

這就好比,一個水池,進水快,出水慢,水越積越多,越積越滿,自然有溢出來的風險。

每逢大汛,安徽面臨的就是水滿則溢的狀況。

與其等著大壩被洪水沖毀,不如主動開閘放水或毀壩洩洪,這就是安徽要洩洪的原因。

截至2018年,全國有98處泄洪區,其中42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安徽一省就占了24個,實為中國最大的洩洪區。

安徽最典型的洩洪區是王家壩,自1953年建閘以來的12個洪水年份裏,王家壩共開閘洩洪15次,洩洪區內近16萬人口,1.18萬畝耕地反復化為一片汪洋。

犧牲洩洪區內羣衆的利益,來換取整個長江下游的安寧,這種“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壩精神,也是安徽洩洪的真實寫照。

安徽是農業大省,每次洩洪,萬畝良田被淹,損失超百億。

對羣衆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

安徽一村莊洩洪被淹,村民落淚

誠如網友說的那樣,王家壩精神固然可貴,可誰又願意成為王家壩呢?

安徽為防汛做出的貢獻與犧牲,值得一個熱搜。

02

有一種說法,認為安徽是因為經濟不發達才被洩洪,暗含安徽被“犧牲”之意。

這種說法,有些偏激。

正如上文分析,基於地理原因,每逢大汛,安徽地區河水上漲。

如果不洩洪,洪水衝破堤壩,造成的後果,將更嚴重。

洩洪,是安徽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但這並不是說,安徽必須要洩洪。

安徽主動洩洪,緩解了下游江蘇、上海的壓力,的確是“舍小家為大家”。

在某些人眼中,安徽人“窮”,但是這種“窮”的背後又藏了他們多少眼淚啊?

須知防汛絕非一省一地之事,而是關乎全國。

如果洩洪不可避免,那麼,“舍小保大”是決策者的必然選擇。

此時此刻,我們不應該烦乱“誰大誰小”和“舍誰保誰”,而是應該研究如何儘量避免損失,彌補損失。

河南受灾,一個安徽網友在網上看到大家積極踴躍地捐款,忽然想起了自己家鄉。

他默默打開了去年的一個捐款通道,看到上面兩個讓他心疼的數位:

1000000的目標到募捐結束時只有16006.11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翻看了很多網友特別是安徽網友的評論,他們並不是想爭取多少實際利益,而是希望能夠多一些關注。

向“舍小家保大家”的洩洪區致敬。

你們,應該上熱搜。

就像張文宏醫生說的“不要去欺負老實人”,更不要讓老實的安徽人受委屈。

現時,颱風“煙花”已經登入江浙,紹興一帶不少地方正在複製河南的場景。

也就是說,今年的防汛挑戰,對中國,對安徽而言,才剛剛開始。

安徽的安,是多少洪區的安啊。

希望這樣的”老實省“能和鴻星爾克一樣,被更多人關注到。

-完-

為了防止你找不到我

請關注一下

-----------------------

公眾號:木蹊說

一個乾淨寫字的公眾號主。

标签: 河南 安徽 江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