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北上廣”一直是國人心神嚮往、趨之若鶩的都市,這三座一線都市代表著機遇與希望,不少人辛苦勞作一生只為在這三座都市買一套房安身立命,更有人處處碰壁,成為北漂與廣漂,過著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生活。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曾經平平無奇的都市逐漸脫穎而出,而都市居民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據研究表明,三線都市居民的幸福感在大部分年份都略高於一、二線都市的居民,因為小城市的居民生活壓力普遍低,心情更加愉悅、愜意。
而大城市的居民則要被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房貸、車貸所壓倒,心情日益沉重與低迷。如今,我國正在實施“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而美麗都市顯然是美麗中國的重要前提。不少專家學者紛紛認為都市美麗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分別是人美、環境美與和諧美。
而建設美麗都市就要協調好人與自然、社會、都市的關係,實現都市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早在西元三千多年前的青銅時代,都市文明便已經出現。在漫長的發展與變遷的過程中,都市的名稱也幾度被更換。不過,我國有三個都市歷經三千多年都未被改名,究竟是哪三座都市呢,有你的家鄉嗎?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的南部,距今已有3100年的建城歷史,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戰國時期,邯鄲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趙國將其作為都城長達158年之久,而邯鄲也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據考古資料表明,邯鄲的占地面積約1900公頃,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列國都城。而邯鄲的人口約有30~40萬,列國富豪、商賈皆聚集在邯鄲從事商業買賣。《秦策》記載:“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著名政治家與思想家呂不韋在邯鄲經商時一眼相中身為趙國質子的秦异人,認為其有利可圖,故輔佐其登上王位,進而促成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霸業。
兩漢之際,漢光武帝在邯鄲打下最艱難且關鍵性的戰役,而“邯鄲之役”也被載入史册。然而,自此以後,邯鄲再也沒有與國家政治掛鉤,逐漸喪失了作為中心都市的資格。明清之際,邯鄲淪為一個普通縣城,長不到二裏,寬也才半裏,面積狹小,殘敗不堪。
邯鄲的發展之所以能在戰國時期達到鼎盛狀態,很大程度是由於其作為趙國都城的地位。趙國以全國之力奉養都城,再加之其本身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加持,邯鄲不可能不興旺發達。然而,隨著都城地位的喪失與政治等級的下降,邯鄲逐漸衰落,淪為普通的小縣城。
成都是一座擁有4500年都市文明史以及2300年建城史的都市,成都的城名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如若以修築城牆為標誌,成都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10年。據考古發現,早在西元前4500年,成都平原蜀地的都市文明已經發展到十分龐大的規模。
驚歎世界的三星堆遺址被譽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存續時間最長且範圍最廣的遺址。而三星堆遺址正是發源於巴蜀之地,該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與玉石器,讓人們對古蜀文化、禮儀制度與宗教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完整的認識。
此外,西元2001年,考古學家在成都東坡鄉金沙村發現了金沙遺址。該遺址位於成都西部,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是我國繼三星堆文明後又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金沙遺址涵蓋了大量建築區、祭祀區以及大小墓地。現已出土了五千多件價值連城的精品文物,包括金銀器、玉石器、象牙器等。
金沙遺址的發現直接將成都的建城史往前推約一千年,即成都是一座擁有3200年建城史的歷史古城。成都與邯鄲同為歷史底蘊豐富的都市,可邯鄲在後續發展中逐漸淪為三四線小城,可成都卻乘勝追擊,如今已經成為綜合實力較强的新一線都市。
“荊州”對三國史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城名。《三國演義》中與荊州相關的故事比比皆是,諸如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等。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由此可見,荊州是重要的交通要塞,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擁有了荊州,大業便成就了一半。
其實,早在西元前689年,楚國便已將荊州作為古都,而荊州建城的歷史也長達2600多年。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曾記載荊州是大禹分出的九州之一,說明“一詞”早在4000多年前便已出現。而後,楚國的國都由丹陽遷至荊州紀南城,自此“荊”、“楚”不分家。
在先秦的歷史文獻中,楚人也會被稱為“荊人”與“荊蠻”,而楚國則會被稱作“荊國”。不過楚國的都城所在地並非一整個荊州,而是荊州古城以北的“紀南城”。然而,西元前278年,紀南城被秦將白起攻破,並被大火夷為平地。
三國時期,荊州被劃分為九郡,並被曹孫劉三家瓜分。囙此,在“關羽失荊州”的故事中,關羽失去的僅是荊州的一部分,而非一整個荊州。如今荊州擁有近600萬人口,是一座擁有三千年厚重文化的歷史古城。
都市是人類文明成熟的重要標誌,瞭解都市發展史,對於我們研究中國文明史有極大助益。邯鄲、成都與荊州皆是建城約三千年歷史的古城,然而除了成都外,其餘兩個古城已經變成平平無奇的小城市,可見“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古話不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