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西域脫離中國近千年,這一段時間由誰控制?

新疆 81℃ 0
摘要:西元1876年,左宗棠抬棺出征前往迎擊佔據新疆的阿古柏,在左宗棠一年多的努力之下,新疆被左宗棠收復,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左宗棠就將其定位“新疆”,意即“故土新歸”之意。然而一場安史之亂打破了唐王朝的幻想,由於此時唐朝腹心軍隊不堪一擊,唐王朝不得不抽調在西域的能征善戰的軍隊前往平定“安史之亂”。

西元1876年,左宗棠抬棺出征前往迎擊佔據新疆的阿古柏,在左宗棠一年多的努力之下,新疆被左宗棠收復,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左宗棠就將其定位“新疆”,意即“故土新歸”之意。

新疆如果按照地理劃分的話,就是古時候的西域,而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當年漢武帝為了對抗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無意之中開發出了一條“絲綢之路”,而這條“絲綢之路”也成為了中原王朝和西域溝通的橋樑,其中“河西走廊”尤為重要。

漢朝為了西域的穩定在這裡建立了“西域長史府”,並派遣官員在這駐紮任命,進入西晋十六國的時候,西域為前凉所控制,直到苻堅統一北方才重新納入北朝版圖,可惜的是,前期苻堅崩的太快,導致天下大亂。

而西域一下子就由後凉、南凉、北凉等多個小國家割據在此,直到了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再一次打通了河西走廊,至此經過五胡的亂世之後西域重新和中原王朝接軌。

而之後承襲隋朝的唐朝更是中華文明的巔峰,在西域更是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其版圖之遼闊覆蓋了整個中亞。

然而一場安史之亂打破了唐王朝的幻想,由於此時唐朝腹心軍隊不堪一擊,唐王朝不得不抽調在西域的能征善戰的軍隊前往平定“安史之亂”。

可惜的是由於西域的守備力量開始變得薄弱,導致被壓抑已久的西域諸國都開始蠢蠢欲動,就從那一刻開始,西域的危機已久盡在眼前,而西域也因為“安史之亂”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在當時首先對西域發難的是吐蕃,吐蕃和大唐的恩怨可以說是由來已久,當年大唐强盛之時,松贊干布請求使臣向大唐求親,大唐皇帝派遣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可惜的是當松贊干布學了唐朝的先進文化之後也不再安分,並開始染指唐朝的土地,他首先看重的還是西域。

而此時的吐蕃如同當年的松贊干布一樣,看到了唐朝的衰弱便率先佔據了河西和隴西之地,這一下可把西域給逼入絕境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河西和攏右是當時西域和中原溝通的唯一通道,這條路被切斷也就意味著中原王朝和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聯絡的要道被切斷了,對於兩大都護府來說能不要命嗎?其次這裡的水草很豐美,除了軍事價值之外,他的戰畧價值也很重要,吐蕃佔據了這裡等於可以以此足兵足食,對於此時的唐王朝來說很不利。果然在這兩個地方被佔據之後,兩大都護府的阿兵哥開始漸漸支撐不住了,可是就是在這麼艱難的情况之下,兩大都護府的阿兵哥整整守了四十年,直到最後一任安西都護府鐵血郡王郭昕看著故土已然淪陷,為了保持對祖國的忠貞,郭昕在城破那一刻自盡,而滿城白髮兵也隨著郭昕而去,這段榮耀是屬於大唐最後的榮耀,而大唐的西域之地從此也落入吐蕃之手。

不過可惜雖然打下了這塊地方,可惜的是他們不會治理,大唐將西域之地治理的很好,而吐蕃則還是適用老一套,導致西域之地反叛此起披伏,而吐蕃也由於擴張速度過快而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吐蕃由於吞併了西域而達到了極盛,也因為一口吞下了這麼大一塊肥肉而導致自己肚皮被撐破了,最終吐蕃瓦解。

而西域之地也從此一分為好幾份,廣袤的西域地區被西州回鶻、於闐、九姓烏戶、葛邏祿等部族各佔據一角,這一現象持續到了唐朝滅亡、

而在進入宋朝之後,宋朝更是對西域之地鞭長莫及,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可惜的是生不逢時,此時的遊牧民族已經不是當年的匈奴和鮮卑、突厥毫無紀律性可言,相反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國是一個有秩序的國度,他們採取的是半農耕半遊牧的治理管道,而耶律則是遼朝所有人的共主,不再是之前大單於為首,手底下有匈奴幾十個王的部落分而治之的樣子。

所以對於西域之地,趙匡胤是鞭長莫及,不得不和遼朝呈南北鼎力的態勢,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質疑宋朝並非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而趙匡胤也不得不和遼朝共亯文明。

而在遼國滅亡之後,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這個時候的西域則處於西遼的控制之下,可是這個時候的西遼對於西域並非是可以完全控制的,為什麼呢?

耶律大石並非正宗的順比特繼承,所以西遼內部有一部分人根本不服他。其次當時西遼周邊也是強國林立,死對頭金國就不用說了,後期崛起的蒙古更是噩夢。所以這情况之下,耶律大石對於西域採取的是的羈縻政策,除了政治上歸屬西遼,別的全由地方自己管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域處於這個狀態。

不過西遼對於西域的統治並未持續多久,他們碰上了一個比金國還要恐怖的龐然大物蒙古,最終西遼被滅,西域納入蒙古旗下,也短暫的出現在了元朝版圖上。

可是西域在不久之後還是脫離了元朝,這就牽扯到了當時元帝國內部的紛爭了,在成吉思汗死後,蒙古的權力大棒是由窩闊台捕手,但是當時成吉思汗四子拖雷論才幹也是不亞於其三哥窩闊台,所以這就造成了日後拖雷和窩闊台後人的爭端。

在窩闊台死後,按理來說蒙古大汗之比特該由窩闊台一脈繼承,可是窩闊台一脈的人意外頻出,先是指定的繼承人闊出意外戰死,而闊出的兒子又年紀太小,所以便由貴由繼位,可惜貴由沒幾年也掛了。

而拖雷的兒子們趁此機會發難和窩闊台一系爭奪汗比特,最終蒙哥勝出,窩闊台一脈失去了蒙古的權力大棒,可是他們又不甘心於是想憑藉窩闊台汗國和元朝對抗,而元朝則聯合察合臺汗國擊敗了窩闊台汗國,作為獎勵西域落入了察合臺汗國手中。

然而察合臺汗國在不久之後也相繼分裂,東察合臺汗國繼續統治西域,由於當時的大汗信奉伊斯蘭教,就讓汗國所有成員都改信伊斯蘭教,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西域信奉伊斯蘭教的原因。

而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中原又出了一對父子,那就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他們兩父子雄才大略,不忍心西域淪於敵手,為此發動了幾次北伐想要收復西域,朱元璋收費新疆,而朱棣在父親的基礎上建立了哈密衛。

不過雖然如此,大明王朝還是不能有效的控制新疆:因為他們的戰略目標始終是放在北方,那就是當時的北元,而西域經過蒙古多年統治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其實以當時明軍的軍事實力絕對是能够打下西域的,可是打下來就要意味著面對察合臺汗國和蒙古殘部的兩面夾擊。

所以這就是明初遇到的問題:打得下卻守不住,所以自朱棣之後明朝一直在進行戰畧收縮,直到嘉靖時期徹底退出哈密衛退回嘉峪關,之後後金崛起,明朝再一次將目光放在了東北。

而也正是因為明清無暇他顧之際,此時的西域崛起了一股新的勢力那就是準噶爾,他們曾經是明朝的死敵瓦剌部,後來由於分裂,其中一部繼續向西遷移,而準噶爾在明清交戰之際從新疆崛起。

在清朝建立之後,準噶爾仗著强大的實力屢屢犯邊清朝,大有統一蒙古之時,所以為了消滅準噶爾,從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一直持續對西域用兵,總計歷經三世共計百年終於平定了準噶爾,收復了新疆,至此脫離將近一千年的西域重回中國懷抱。

所以清朝雖然導致了近代的衰弱,可是在版圖這一塊上我們還是要感謝清朝,因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比特皇帝維護祖國統一這一塊上是沒得說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這個多年在外的“遊子”重回祖國母親的懷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