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斗七星”,考古隊:找到消失5000年的古國

湖南 83℃ 0
摘要:所不同的是,在東旭村百姓的童年記憶中,都流傳著一個由長輩口口相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村外的“七星墩”。為了揭開這些籠罩在七星墩上的謎團,湖南省考古隊决定向上級部門申請,對七星墩進行考古發掘。

導讀: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東旭村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與數以萬計的中國農村一樣,夏天來臨之後,在村口總會坐著幾比特手拿蒲扇乘涼的老婆婆,她們目光慈祥的看著嬉戲打鬧的兒孫,臉上寫滿幸福。所不同的是,在東旭村百姓的童年記憶中,都流傳著一個由長輩口口相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村外的“七星墩”。

東旭村所在的地方以北幾公里,正好是長江拐彎處的一處臺地,在這裡長江自西向東之後轉向南。在臺地之上分佈著7座高出地面3–5米的大土墩,因為大土墩分佈的形狀很像北斗七星,囙此這裡就被村民稱為“七星墩”。

關於七星墩的來歷,東旭村的村民給出了一種說法:根據村中祖輩相傳,明朝末年,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投降了清朝,之後一路率領大軍南下,替清朝平定了半壁江山。之後吳三桂被清朝封為平西王,到了康熙年間,朝廷要撤銷三藩,吳三桂起兵造反,也就是史書中所記載的三藩之亂。

當年吳三桂率領大軍征討到此,為了抵禦清朝八旗兵,派遣大軍一夜之間在東旭村一帶修建了7座炮臺。為了相互支援協同作戰,7座炮臺被故意修建成了“北斗七星”的形式。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文物部門就發現了七星墩,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引起重視。到了2018年,湖南省考古隊進行文物普查的時候,關注到了七星墩,也聽說了村民口口相傳的關於吳三桂的故事。村民口中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七星墩真的是吳三桂修建的嗎?

為了揭開這些籠罩在七星墩上的謎團,湖南省考古隊决定向上級部門申請,對七星墩進行考古發掘。幾天之後,發掘七星墩的報告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準予,一場轟轟烈烈的考古發掘即將拉開序幕。

湖南省考古隊進駐七星墩之後,經過三個月的勘探和發掘,考古隊共清理出25萬平方米的古代遺跡,根據發現的房屋地基、灰坑、墓葬,以及墓葬中出土的石器、玉器等,考古隊初步推斷七星墩是一處史前遺址,年代應該在新石器晚期,並不像村民所說那樣是吳三桂所建。

接下來的發掘更讓現場的考古隊感到震驚,斷斷續續發現的城牆,勾勒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都市遺址。考古隊領隊介紹說,這座史前的都市甚至出現了內城和外城,內城的功能分區非常明確,哪裡是居住區,哪裡是宮殿,哪裡是城門都非常清晰。而東旭村分佈的七座土墩,很可能就是古城城門的殘留。

通過對出土文物的鑒定,以及碳十四測年數據,考古專家推斷七星墩遺址古城大概修建於西元前3000年,距今已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了。同時,七星墩遺址取代常德澧縣雞叫城,被確定為現時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參考文獻:《湖南七星墩考古發掘報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