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這一輩子如果想要做大事就必定要吃很多的苦,有事業之苦,愛情之苦,家庭之苦,各種苦夾雜在一起可謂釀成了一鍋”大雜燴“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精彩。
生而為人,不一定每件事情都那麼順心如意,所以吃苦是常有的事,因為老祖宗有些話說的很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要告誡我們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難,只有你自己能够努力,那麼將來你才會成功。
就拿現在這些成功人士來說吧,或許你只看到了他們表明光鮮亮麗的一面,可是當年年輕時候付出了多少或許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有時候吃苦並不一定是件壞事。
然而老祖宗除了留下”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外,也經常告誡我們一些東西,那就是並不是每一種苦都可以亂吃的,比如有三種苦就是不能亂吃的。如果我們隨便吃了這三種苦,那麼自己肯定會倒楣,那麼老祖宗說的是哪些苦呢?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種苦是指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你在某些事情之上做出了成績,可是你不爭不搶,總以為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最後無疑是幫助了別人,虧了自己。
人與人相處時,不能毫無底線地對一個人好,毫無原則地付出,最終不但沒有收穫,自己還備受煎熬,歷史上這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事例還挺多。
比如唐朝名將李光弼就是典型的此類人,”安史之亂“的兩大功臣:郭子儀和李光弼絕對是屬於再造大唐,而李光弼更是被後人認為”平定安史之亂第一人“。可是在為人處事方面,李光弼比郭子儀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比如當時李光弼被皇帝安排到太原,當時太原有個叫崔眾的人,行事極為囂張跋扈,所有人都不看在眼裡,李光弼到任太原之後便著手打擊崔眾,並要將其處斬,可是這個時候皇帝派人來傳聖旨要讓崔眾前往京都。
如果李光弼將其處斬事後再上報朝廷就行了,可是這李光弼直接將傳旨太監大罵一頓,事後也並沒有上奏為什麼殺崔眾,這一下直接把皇帝得罪了,但這個時候皇帝還需要李光弼,所以並沒有怎麼樣,不過梁子算是結下了。
可是隨著李光弼功勞越來越多,他的對手們開始嫉妒陷害他,經常在皇帝面前詆毀李光弼,於是皇帝下旨,讓李光弼回朝。
可是李光弼並沒有聽從皇帝的命令,並認為清者自清,可是此舉正中了他對手們的下懷,程元振為首的宦官糾集朋黨不斷攻擊他,為了逼李光弼回朝不惜綁架他的母親,最終李光弼聽到了這個消息怒火攻心,最終被活活氣死。
李光弼曾經三次入朝,當時宦官攻擊他的時候,他完全可以有機會辯解他的所作所為,比如殺崔眾,不如為什麼抗命不還朝,可是這個人太過於剛直和心高氣傲,最終就成為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領導沒念他的好,反而最終開始懷疑他。
不能吃無用苦
現代生活很多人都會定下一個目標,然後很多人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可是他們一沒有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就瞎努力最終也是無用功;二來他們也是可能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有些時候無論怎麼努力也是很難得,就舉個例子把小時候一部《機靈小不懂》大家可還記得:
當時的黃班有一個叫程大官的人,他出身貧寒,為了改變命運出人頭地,所以帶著家裡的積蓄來到了書院想要考功名然後改變命運,事實上他也是很努力,我們可以看到他所付出的努力不比別人多。
然而無論在怎麼努力連一篇《大學》都無法背出來,背了前面忘後面,而他自己也為此焦急,可是沒用,一來他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二來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最終吃了這麼多苦。
可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種梨方面確實有非一般的天賦,後來他也找准了這個方向,最終二十多年後再聚首之時也是生活的還行。
所以人要有生活的方向與目標,這樣吃的苦才有意義;努力花在有意義的事上,吃的苦才能換來甜。
不能為了吃苦而傷害自己的身體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吃苦本身來說沒什麼,可是如果是以傷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的話,那麼就有了沒必要了,畢竟自己倒下了還談何吃苦,比如蜀漢諸葛亮就是如此:
諸葛亮北伐其實對諸葛亮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困難,也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吃苦管道,諸葛亮為了完成北伐中原這個苦的確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他是自己硬生生把自己累垮了。
連給阿兵哥行刑這種小事都要親自過問,也正是這種過於庇佑的行為讓劉禪沒有成長,最終他自己也說活活把自己累垮了。
拼搏不是拼命,努力工作的前提是不以身體健康作代價。凡事會傷身的苦,吃不得。不能對自己的身體盲目自信,不能對小病不重視。沒了健康的身體,拿什麼吃苦呢?
所以吃苦有時候的確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吃一些無用的苦,吃啞巴哭,吃傷身體的苦,那麼就沒必要了,最終只會傷害的還是自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