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河南花園口黃河决堤有多嚴重?

河南 76℃ 0
摘要:花園口决堤,又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封锁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决堤。關於這一事件,至今於史學界仍存在廣泛爭議。

花園口决堤,又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封锁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决堤。關於這一事件,至今於史學界仍存在廣泛爭議。

事件背景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台兒莊戰役大捷後,蔣介石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畫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1938年5月15日,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賢二14師團約二萬人卻强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封锁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土肥原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蔣介石匆匆飛往鄭州程潜第一戰區指揮部,决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潜積極進行作戰部署,稱“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鎮守蘭封的是蔣介石的愛將桂永清。桂手下的蔣嫡系第二十七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的支援(裝備德制Ⅰ號坦克,武器為兩挺7.92MG13機關槍,使用穿甲彈可以在近距離擊穿日軍87式、95式輕型坦克,而日軍坦克很難在Ⅰ號射程外將其摧毀。Ⅰ號坦克容易被日軍火炮擊毀),這是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軍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衝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

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潜不得不再次調兵佈陣,圍攻土肥原。戰鬥正激烈進行,據程潜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守商丘的第八軍黃傑所部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弃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黃傑逃跑的“理由”是電臺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系。

蔣介石的兩支嫡系部隊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潜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被葬送。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臨陣脫逃,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潜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麼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决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1938年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潜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幹,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花園口决堤的任務由守衛黃河的國軍商震的部隊執行,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訓示再換地點重新决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通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1938年6月9日淩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决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黃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場豪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决口處被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衝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

日軍被黃水阻隔後,就放弃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畫。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進攻武漢。

黃河改道,雖然為國民政府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决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

雙方損失

由於百姓沒有及時疏散以及洪水引發的瘟疫逃荒等情况,有很多人死在了洪水中:比如據閆景文回憶說:“6月9日的晌午,忽然洪水就湧了過來。幾分鐘的工夫水就漲到齊腰深。沒過多久,大水呼嘯著沖下來,幾米高的浪頭跳起來,我的姑姑一家7口人眨眼間就被黃河水卷走了……”再如據1938年7月5日的《申報》(香港版)報導:“黃水肆虐,污坑遍地,蚊子多,死屍多,難民們又經常露宿在外,遂致瘟疫流行。患霍亂、傷寒、痢疾的人很多,特別是得了霍亂,上吐下瀉,有的人半天時間就死去。花園口决堤不久,在黃水包圍的開封就發生了霍亂,死亡者眾多。”

根據韓啟桐、南鐘萬於1948年出版印行的《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提供的數位,從花園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間黃泛區河南因黃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蘇死亡人數為160200人,由於安徽省並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所以他們在書中根據河南與江蘇的災區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萬左右,囙此他們得出黃泛共有89萬人死於黃泛的結論。

根據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深入豫皖蘇泛區進行的灾情調查結果顯示:“河南黃泛20個縣截止到1944年底,共淹斃人口325037人,逃亡人口約631070人。”可見韓啟桐、南鐘萬二人所引河南與江蘇的死亡人數還是比較準確的。

但他們關於安徽死亡人數的推算並不確切,因為安徽的受灾面積、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數都比河南小,但其測算出的死亡人數卻比河南死亡人數還要高8萬人,這有些誇張。至於安徽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仍無法查實。而1938年當年因黃河决堤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由於當時調查環境所限,更是無法查實。

日方損失

决堤之後,突入豫東地區的日軍對奔湧而至的黃河水猝不及防,有的被洪水淹沒,有的為傷病所累而被丟棄,還有一部分為中國軍隊所殲滅,其他的只好停止追擊,集結於黃泛區以東。

東史郎那時是侵入豫東的日軍第16師團第20聯隊上等兵。在他出版的《東史郎日記》中記載,早上,他剛支上鍋準備吃早飯,軍隊中便傳來了“敵人炸毀了黃河堤壩,大隊及時疏散”的命令,士兵們緊急轉移,沒跑兩步,便發現湍急的濁流滾滾而來,沖走了一個個村莊……

在此後十幾天的日記中,東史郎詳細記載了日軍和後勤部隊失去聯絡、給養斷絕、被中國軍隊緊追不捨的情形。

驚魂未定的東史郎等士兵們才登上火車,一路退到了安徽境內。

花園口决堤之後的一個月內,中國軍隊開展了反攻,豫東地區的日軍基本得到肅清,日軍被迫逃往豫皖交界處。

後來,在談到黃河决堤所帶來的戰鬥人員傷亡時,日軍承認“曾受相當損失”,從中日雙方所披露的資料來看,這個數位從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黃河决堤給日軍帶來的重創不僅僅在佔領區的縮小和部隊減員上,更為深遠的影響是,日軍預期的進攻路線被打破。豫東戰場漸漸冷卻下來,穿越豫東大平原的新黃河就成為軍事分界線,把日軍阻隔在黃泛區的東面。直到1944年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鄭州才被他們攻取。

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旱灾,並由此引發著名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饑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