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屈原在其《離騷》中寫道“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人行走在人世間,誠信是一項難能可貴的品質,無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誠信往往都是擺在第一位的。正所謂“人無誠信,不可立於世”當一張欠條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跨越上百年的時間到如今找到“債主”依然能够兌現,這便是誠信所在。
花甲老翁拿著當年的借條來到政府門口
這件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山西省,一名花甲老翁遲遲在政府門口不願離去,值班人員上前詢問才得知原委。老人手中有一張抗戰時期軍官寫的一張欠條,如今生活所迫來到政府門口希望他們能履行當年的承諾,將欠款奉還。值班人員初聽之時感到异常不解,但是驗證老人的精神沒有疾病時才發覺此事非同小可,將老人接進會客廳後,連忙通知領導與鑒定人員,最終在眾人的探究之下才獲得當年事情的原委。
老人的家世爆出,惹得旁人詫異不已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郭建英,他的家族原來實力十分雄厚,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商人,依靠著誠信買賣將家業變大,在老百姓的眼中也是一比特“大善人”無論村民中誰家中有過不去的坎,他都會出手相救於水火。
當時我國正處於艱難的抗戰時期,八路軍戰士極度缺乏物資,而軍隊作為一線組織又急需大量的糧草,就在這兩難的時刻,郭建英的祖父慷慨解囊立即捐助抗戰隊伍1100萬法幣。但是當時我軍的戰鬥紀律十分嚴謹,奉行著“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原則”。
但是在危難之際只能向社會上的大戶求助,但是這並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借”抗戰隊伍在接收到郭建英祖父的捐贈之後,當地軍官馬上來到他家向其書寫了借條並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此事村中的鄉親父老都有所知曉,無人不豎大拇指稱讚國家,此後郭家的生意更是如日中天,深受到底村民的擁護。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郭家的生意越做越好,馬上就有著一家獨大的趨勢,這讓周邊的商鋪眼紅了起來,幾家合夥一商量决定冒充國家的商品“以次充好,低價售賣”,當時的老百姓口袋中並沒有閒錢,所以在功能性一樣的情况下,他們還是儘量選擇價格便宜的貨物。囙此郭家的生意一落千丈,瀕臨倒閉。眾人都建議郭建英的祖父將貨物的質量稍降一點,這樣在競爭之中還有迴旋的餘地。
但是郭老爺子始終信奉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誠信買賣”拒絕了眾人的建議,始終把貨物的質量放在首位。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管擁有萬貫家財的國家也被這市場的“無奈”所打敗,商品的價格是同種貨物價格的一倍,貨物再也無人問津,甚至背負上了一大筆外債。
國家即將面臨的便是退出市場。郭建英的祖父因為堅持自己的“初心”變賣了家產,還上了外債便隱居於山林之中靠務農為生,眼看郭建英的父親到了成家的年紀,為了讓其能够娶妻生子,郭建英祖父的一家變得异常拮据起來。就在郭建英的父親離世前,將這個借條遞到他的手上。
借條鑒定為真,當年欠款如數奉還,老人喜笑開顏
郭建英當時正處於壯年時期,年富力强,可以自食其力。於是便將欠條的事情一直壓在心底。隨著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郭建英慢慢的老去,就在幾年前他的老伴身患重疾,但是家境貧困的他無法支付高昂的醫藥費,這是他突然想到借條的事情,於是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政府門口。
經過專家組的調研,確定了這張借條是真的。是當時八路軍為其寫下的欠條。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1100萬法幣轉換成人民幣的匯率已經無人知曉,只能按照如今的匯率進行轉換,這1100萬法幣最終換算成了8萬人民幣。郭建英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本想著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這裡,沒想到政府真的認了這筆賬,歸還了當年的欠款。
韓非子曾經說過“小信誠則大信立”。
泱泱華夏大國在面對百年前的欠條之時,沒有應付做作而是直面當年的歷史,此等胸懷怎能不在世界上立足。國家的大信必然會感染它的國民,如若人民之間互言有信,必定將社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