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聊聊東北地區的歷史。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歷代中原王朝基本上都會控制遼寧等地,從而拱衛整個華北地區。但黑龍江、吉林等地,則是中原王朝與北方草原政權反復爭奪的地區。在中原王朝鼎盛時期,通過大規模北伐,從而控制東北地區,並且建立了一系列的都護府或者都司。當中原王朝進入衰敗期或者內部混戰的過程中,草原政權就會重新控制東北地區。
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西夏國、大理國、大金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隨著疆域面積的空前遼闊,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於元朝來說並不合適。元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金國行尚書臺、宋朝23路的基礎上,建立了行省制度。原本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遼陽行省、甘肅行省等等。
當時,東北地區隸屬於遼陽行省。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留下了各方面的問題。元朝行省的管理機構非常簡單,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囙此,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鑒於東北地區的重要性,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立了奴兒幹都司。
17世紀,清朝確立自己的統治以後,在內陸地區繼續使用行省制度,並且逐步完善為內陸18省的區劃格局。在西北、東北等地區,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清朝沒有建立行省,例如在東北地區,清朝設立了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轄地。對於轄區的人口、耕地等情况,清朝並不十分清楚。
由於清朝嚴禁中原羣衆進入東北地區,截至清朝統治中期,東北總人口不超過100萬人。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隨著闖關東的開始,東北地區的人口才開始大規模新增。依靠國力支撐,清朝東北地區缺乏區劃的問題並不明顯。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西方列强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並且開始染指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清朝統治的最後幾年,在東北地區設立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奉天省就是遼寧省的前身,雖然當時形成了東三省的格局,不過從區劃來說,與現在的東三省完全就是兩回事。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路軍閥混戰嚴重,根本沒有精力調整各地區的區劃。
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隨後的半年多時間裏,逐步佔領了東北地區。東北地區資源豐富、工業發達。日本軍隊扶持了一系列的偽政權,並且把東北地區劃分為14個省份。後來,又劃分為19個省份。當時,每個省份的面積都不大。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東北地區被調整為9個省,出現了東北九省的說法。
一轉眼到了1949年,東北地區已經全境解放。當時,東北地區形成了6個省份,分別是:熱河省、遼東省、遼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龍江省。東北地區的工業至關重要,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進入了50年代初期,大規模戰爭結束以後,我們進入了戰後重建、經濟建設階段的工作。過於複雜的區劃,不利於東北地區的經濟建設。
1954年,遼東省與遼西省合併,重新組成了遼寧省。與此同時,松江省被撤銷,管轄區併入了黑龍江省。此外,熱河省的撤銷已經提上了日程。此時,東北地區的區劃,呈現出遼寧省、黑龍江省偏大,而吉林省偏小的問題。處於東三省均衡發展的原因,1954年,東三省的區劃,出現了很大的調整。
首先,遼寧省的通化市、四平市和遼源市3個地級市,和臨江縣、海龍縣、柳河縣、撫松縣、長白縣、梨樹縣、東豐縣、雙遼縣等13個縣,劃入了吉林省管理。13個縣劃入吉林省管理以後,設立了四平專區和通化專區。同一年,原本隸屬於黑龍江省的大賚縣、開通縣、瞻榆縣、白城縣、鎮賚縣、安廣縣等7個縣,劃入了吉林省管理。
7個縣劃入了吉林省以後,設立了白城專區,也就是白城地級市的前身。經過這一輪區劃調整以後,吉林省的管轄區明顯擴大,有利於東三省均衡發展。在南方各省的朋友們看來,東三省幾乎沒有什麼差异,聽不出東北話的不同。其實,東三省各地區的口音、飲食都很大的差异,例如哈爾濱周邊的口音和瀋陽周邊的口音,差异很明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