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世遺大會花落福州?

福建 66℃ 0
摘要:為何世遺大會花落福州?,,中國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福建省人民政府入口网站(簡稱中國福建政府網),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各部門,以及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發佈政務資訊、提供線上服務和公眾參與的綜合服務平臺。

歷史文化街區福州上下杭。記者遊慶輝攝

閩劇惠民演出。記者遊慶輝攝

遊客在選購福州三寶之一的油紙傘。記者遊慶輝攝

21日,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在八旗會館書場舉辦“遇見福州”曲藝雅集“迎世遺”專場演出。福州評話、福州伬藝源於古老的唐宋說唱藝術,是福州方言藝術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記者王毅攝

【編者按】

福建,鐘靈毓秀,物華天寶;福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海之間,不僅深藏悠久的歷史,更孕育出燦爛的文化;八閩大地,一代代傳承接力賡續奮鬥,傳統文化煥發出青春魅力。

從今天開始,福建日報推出《為何偏偏是福建》系列專欄,由駐站記者向您推介八閩各地的歷史傳承、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帶你領略山海畫廊,品味清新福建。敬請關注!

這幾天,第44届世界遺產大會正在福州舉行,讓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受到世界矚目。

世遺大會,為何花落福州?

保護文化遺產“家底”,福州有良好的理念和傳統。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衕誌在福州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理念,推動製定了《福州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為延續閩都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基礎,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今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都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福州人民牢記囑託,30多年來傳承接力,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如今,福州的文化遺產“家底”更加豐厚了。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了以曇石山、壽山石、三坊七巷、船政等為代表的閩都文化,經過精心呵護和活化利用,福州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75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組織2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6處。

來到福州,本地人都會自豪地向你“拱趴”(誇讚):“七遛八遛,不離虎糾(福州)”,這裡是中國最綠和空氣品質最好的都市之一。

依山傍海、青山環繞、河網密佈,獨具濱江濱海和山水園林特色——福州人珍惜這一綠色“家底”。近幾年,通過外修顏值、內塑品質,修建各類生態公園、串珠公園,福州森林覆蓋率達58.36%,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生態環境,成為福州辦會的重要優勢。

更讓福州人引以為傲的是,2020年福州GDP突破萬億元,經濟實力的提升,支撐了交通、通信、會議場館、公共服務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能較好地滿足召開國際性大型會議的需求。另一方面,這幾年福州成功舉辦了首届全國青運會、數位中國建設峰會等大型活動,積累了豐富的辦會經驗。

正因為這些優勢疊加,世遺大會最終牽手文化名城福州,世界的目光在這裡聚焦。

世遺大會的舉辦,將給福州人帶來什麼?

咱虎糾,更有“細節”了。河道在變美,街景更現代,公園更多了——老百姓最先感受到的,是身邊都市品質的變化。這得益於福州在籌備大會過程中以“繡花功夫”全力打好都市品質、古厝保護、生態環境、產業項目、文明貭素提升攻堅戰,都市的軟硬體有了快速的提升。

“蝦油味”,原來也是寶貝。隨著世遺大會的召開,更多人認識到,文化遺產對於一座城市的重要價值。其實,承辦世遺大會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宣關於文化遺產理念的過程,更是普及身邊文化遺產價值的過程,“保護名城、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已然形成。

閩都文化,更“出圈”了。今年初,福州市提出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通過世遺大會這個平臺,向世界展現了福州古厝保護特色及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彰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閩都文化的影響力,正漸漸“走出去”。

福州形象,更國際化現代化了。世遺大會,讓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的成果,展現在世界面前,城市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有了極大的提升,也讓海內外的福州人,對家鄉更自豪、更自信。

以舉辦世遺大會為契機,福州正在高標準組織推動三坊七巷、馬尾船政工業遺產和“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迹”申遺工作,做好閩都文化活態保護,持續提升都市品質。“有福之州”,正以更堅實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記者吳旭濤)

記者看世遺

靈秀烏山,一座書法博物館

 烏山位於福州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稱為“三山”。烏山是福州“三山兩塔一條街”古城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都市山體景觀系統中的標誌性節點。烏山歷史風貌區與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連成一片,是國家5A級景區。烏山風景秀麗,素有“蓬萊仙境”之美稱,於唐代時就已是遊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

“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道出了福州作為山水都市的厚重資源。其中的“三山現”,便是烏山、於山、屏山。其中,烏山被稱為“三山之首”。在烏山的最高處,有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題字的摩崖石刻——第一山。

21日,參加第44届世界遺產大會的嘉賓們登臨烏山,參觀考察這裡的生態美景、文化底蘊。雖然烏山海拔只有84米,卻讓很多來自廣西和雲南等地、見慣了名山大川的嘉賓連聲喝彩。“烏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與昆明石林有異曲同工之妙,來到這裡,感覺既新鮮又親切。”來自雲南省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的高紅俠感慨地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傳說中,烏山確實有仙,這也是烏山之名的來歷——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傳說已不可考,但烏山勝景千年仍在。宋代福州太守程師孟將烏山與蓬萊、方丈、瀛洲相比,還在山上一處風景絕佳的地方修建了道山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此作《道山亭記》,讓烏山美景聞名遐邇。

登上烏山后,嘉賓們發現,文化底蘊是比自然風光更美的風景,尤其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摩崖石刻。

海拔不足百米的烏山,珍貴的摩崖石刻多達200餘處。不僅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兼備,而且出自米芾、李綱、朱熹、曾鞏等書法大家、歷史名人之手,堪稱文化瑰寶。石刻內容包括詩詞、歌賦、傳記、題記、遊記等,文類齊全。更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李陽冰“般若臺銘”篆書石刻。李陽冰的篆書與秦代李斯齊名,被稱為“大小李”。這塊石刻與浙江處州的射驛記、縉雲城隍廟記、麗水忘歸臺銘合稱為天下四絕。

這些石刻讓大家驚歎不已。來自廣西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齊俊連聲感歎:“來到這裡,就像走進了一座露天書法石刻博物館,歷史文化底蘊積澱太深厚了。以後有機會來福州,我一定還要再登烏山。”

道山亭、先薯亭……嘉賓們登山途中,休憩歇脚的一座座凉亭,同樣在靜靜訴說著閩都文化的生動故事。

一段故事一座亭,讓不少嘉賓深受啟發。貴州省荔波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的莫如鐵表示,福州很重視各景點景區歷史人文底蘊的挖掘,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很值得其他地方學習。

既是風景名山,也是文化名山,福州烏山的秀美風光、千年底蘊,在世界遺產大會“刻”下了鮮明的印記。(記者卞軍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