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揚帆逐浪高——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平一周年之際

吉林 90℃ 0
摘要: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第一站就來到了四平,給正處於發展轉折期的四平人民以關懷、以信心、以航向。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第一站就來到了四平,給正處於發展轉折期的四平人民以關懷、以信心、以航向。如今,一年過去了,181萬四平人民滿懷激情,用“梨樹模式”升級版向總書記彙報,用創新流通路徑的“糧食銀行”向總書記彙報,用打造全國紅色地標都市的新成果向總書記彙報。

  “梨樹模式”有了升級版——

現代農業生產單元應運而生

叫響黑土地保護的“梨樹模式”,一年來輻射帶動了東北地區101個示範基地。2020年9月召開的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畫現場推進會、2020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届梨樹黑土地論壇,進一步擴大了“梨樹模式”輻射示範作用。

進入2021年,四平市突出做好“一建設、一集成”,推進耕地制度革命,加快打造黑土地保護國家模範。“一建設”,就是加快建設“四平市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示範區”。製定下發了《黑土地保護推進方案》等指導意見,整市推進黑土地保護,落實示範區總體佈局。今年將推廣黑土地保護科技3731.6萬畝(次),落實黑土地質量提升面積2605萬畝(次),落實黑土地環境質量提升面積399萬畝(次),促進黑土地質量提升。“一集成”,就是集成組裝黑土地保護科技模式,去年建設高標準農田40.1萬畝。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梨樹模式”有了升級版——現代農業生產單元。據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介紹,現代農業生產單元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實施單元,打破農戶間土地界限,規範行距,利用導航工作。在此前提下,合理配置農機具,將農資採購、農機工作、人員配寘和資金使用率發揮到最大化,率先實現現代農業的標準化、機制化、信息化和契約化。

現代農業生產單元沿用“梨樹模式”下的4種種植管道,即玉米秸稈覆蓋免耕種植管道、玉米秸稈覆蓋條帶旋耕種植管道、玉米秸稈覆蓋原壟種植管道和玉米秸稈高留茬壟側栽培種植管道。其使用農事服務軟件系統,內嵌作業流程,耕、種、管、收四大環節按時提醒,電子契约領用任務、一鍵完成,工作效果全程可見。

這是耕作制度的一場變革!是新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四平智慧、四平經驗!

“我們合作社是第一個進行‘現代農業生產單元’試驗的。去年,我們這個單元配套1臺六行條旋機、1臺6行免耕機和1臺6行收穫機,3臺機器6天完成了從種到收的全部工作。”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文鏑說,全程機械化工作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每公頃節約了1000多元。

如今,四平市正按照“規模連片、規範行距、智慧種植、產銷統籌”的原則,全面推開現代農業生產單元模式。

為確保黑土地保護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年初以來,四平市紀委監委在全省率先開展專項監督,構建起省紀委監委全程跟進、市委市政府共同牽頭、市紀委監委主抓、縣(市)區黨委主責、縣(市)區紀委監委聯動的三級黨委、四級紀委齊抓共管的黑土地保護專項監督大格局。

堅持監督事項標準化。細化梳理了《黑土地保護專項監督工作任務清單》,共10個方面67項重點監督事項,涵蓋生產資料監督、黑土地破壞及養護、防護林建設、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推廣梨樹模式等多個領域,在監督事項清單化的基礎上實現監督事項標準化。

堅持監督流程程式化。對67個監督事項量化監督名額,確保監督有抓手、有尺規,以圖表化管道,分別製定具體的監督流程圖,將監督流程有機嵌入工作機制、工作手册。

堅持監督措施科學化。針對不同類型的監督事項,採取工作交辦單、公開徵集線索、推動專項稽核和人大立法等多種方式,不斷豐富監督手段,確保監督措施有的放矢、靶向施策。

堅持監督成果高效化。截至目前,已發現落實黑土地保護政策、惠民富農等方面典型問題50個,形成問題清單3份、調研報告2份;立案查處了涉農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20件20人;立案查辦黑土地保護領域貪腐、瀆職職務犯罪案件137件141人。

堅持監督機制常態化。形成了“4+2+Z”聯動機制、“1+1”工作機制、“1+N”工作機制和“1+X”工作機制等一系列完整的黑土地保護專項監督機制體系,不斷提升監督執紀效能,確保監督工作長效化。

 探索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

“糧食銀行”橫空出世

今年2月4日,正是春節前夕,四平市舉行了“糧食銀行”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簽約儀式。吉林省新天龍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四平市18家農民合作社喜結“糧”緣,規模經營土地10萬畝。

2月24日,“四平糧食銀行玉米購銷協定”再次舉行,新天龍公司又與梨樹縣寶源科技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簽約合作。

這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盛事,是四平農業率先發展的大事,更是農民們的喜事。

為什麼說成立“糧食銀行”是盛事、大事、喜事?

新天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國敬解釋說:“所謂‘糧食銀行’就是糧企借鑒銀行做法,為農業和農民提供全產業鏈服務的一種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下,農戶變為儲戶、糧食變為存摺。以新天龍為例,耕種前,我們為合作社預付50%耕種本金,糧食收穫後,合作社以籽粒糧食存入糧食銀行,新天龍再支付耕種成本的50%資金,保證合作社次年春耕不愁錢。糧食作為‘活期存摺’存入糧食銀行,糧食烘乾收成本費,不足3個月免收保管費,3個月以後售糧,按每天每噸2角錢收取保管費。售糧後,‘糧食銀行’扣除運營成本,增值收益部分作為農民‘糧食活期存摺利息’全部返還,由合作社和農民按約定比例分紅。從現時運行情况看,糧食銀行至少有三大效益:農民新增了收入,舒心了;合作社提高了效率,安心了;企業提前鎖定了糧源,放心了。”

四平市共有農民合作社7996家,其中種植業為主的合作社4736家,是推廣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主力軍。鐵西區永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剛,帶著“吉林省農村土地經營權帶地入社協定”,急匆匆趕往農戶家。他說,新天龍公司是四平市糧食深加工龍頭企業,是“糧食銀行”的主體,主動承擔起了保護農民利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社會責任。他們為合作社提供生產資金、倉儲服務以及隨時點價結算的保障,解决了合作社沒錢種地、沒倉儲糧的問題,提高了合作社售糧議價權,為農民增收撐起了空間。

一比特農業專家考察後說,這種創新型現代糧食物流模式,打通了三產融合新通路,不僅新增了農民收入,完善了糧食流通體系,還降低了糧食損耗,規避了糧食市場受大戶操縱的風險,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真正實現互信互利,合作共贏。

在“糧食銀行”這條全產業鏈中,農戶由生產者轉變為監督者,擁有糧食所有權、點價話語權,可根據市場價格變化隨時兌現。平西鄉九間房村1社屯長趙桂芹,是糧食銀行的積極參與者。她說:“帶地入社,我們農民當起了甩手掌櫃,有田、有錢又有權,別提多有獲得感了!”

  打造全國紅色地標都市的新舉措——

“六比特一體”閃亮登場

四平,一個紅色的都市;四戰四平,一座英雄的豐碑。

利用好紅色資源、搞好紅色教育、傳承好紅色精神,四平可謂用足了力氣、下足了功夫。

今年4月,四平幹部學院成立。學院理事會史實研究與文宣推進組第一時間總結提煉了“四戰四平”精神:“聽黨指揮、敢於勝利、植根人民、一往無前”。包括幹部學院在內的四平市紅色黨性教育基地,按照“體系科學、內容精准、管道靈活”的原則,設計了理論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影像教學的“六比特一體”課程體系,實現了菜單式教學。

“六比特一體”的針對性極强,就是解决以往教學感染力不强的問題——如果只是聽講解、看遺跡,營員很難真正融入教學情境中。解决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以營員為主體,提高參與程度,引發情感共鳴。

四平市為紅色黨性教育基地設計了一系列體驗式教學環節,例如列隊整編、軍姿禮儀訓練、戰地救護演練、品嘗紅色體驗餐、重走英雄路、敬獻花籃、項目宣誓、學唱經典紅歌、撰寫紅色家書等。同時不斷開發紅色節目,設計創作了紅色情景劇《英雄師長馬仁興》、紅色實景演出《血染塔子山》。教師與營員共同打磨劇本,排練、演出,提升了紅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何才能讓營員由“激動一陣子”變為“自覺行動一輩子”?四平市通過激情互動,增强情感認同,促進深刻認知:影像教學新增視覺衝擊力,激發營員探求歷史、對照現實的動力;訪談烈士後代和戰史專家,使營員直接而深入地瞭解烈士的家風與傳承;教師總結昇華主題,營員發表感言,引導營員進行理性思考,解决信念弱化等黨性問題;教師注重“巧”講,講而不滿、引而不發、點到為止,讓營員在啟發式教學中自我感悟、自我總結、自我激勵、自我提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主動思考;把舉辦紅色藝術展演與學習紅色經典著作、舉辦紅色文化報告會結合起來,形成系列化、系統化的教育活動,讓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幹部的精神血脈中。

同時,推動紅色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實現電視有畫面、廣播有聲音、報刊有專欄、手機有推送、網絡有資訊。拍攝製作紅色四平宣傳片,印製“四戰四平”紅色黨性教育宣傳冊,錄製“四戰四平”專題紀錄片,向全國各地推介文宣“四戰四平”精神。利用各類廣場文化、社區文化、庭院文化、校園文化,將紅色教育貫穿其中,傳承英雄之氣、奮鬥之志、實幹之風。(崔維利袁松年王紀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