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名廳處級領導幹部體驗辦事流程、瞭解社情民意、掌握企業需求、破解堵點難題——
基層“巡診人”
作為海口江東新區CBD首座地標工程,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塔樓項目已封頂。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省就業局調研組走訪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聽取村民心聲。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攝
海口江東新區吸引諸多總部企業、臨空企業落地。海南日報記者封爍攝
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
5批、272個,這是從6月15日至7月20日,海南省“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辦公室梳理的堵點、難題數目。
多個廳處級領導幹部走進基層,體驗辦事流程、瞭解社情民意、掌握企業需求,一批又一批堵點、難題正逐步得到解决……這是海南全省廣泛開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1個多月來的新氣象。
查堵點“把脈問診”、破難題“治病用藥”,目的是促發展“強身健體”。這項活動既是海南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羣衆辦實事”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海南自貿港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努力在解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改進作風、務實擔當,推動海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一滴水裏見太陽。海南幹部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中的作風轉變,從以下幾個故事中或許能窺見一二。
A
一名副廳長的“身份之變”
轉變角色走基層,設身處地解民憂
同一個人,在同一天,從領導幹部變成了“申報對象”,沒過多久,又成了“工作人員”。
這是一比特副廳長在體驗該廳審批辦公室工作時的角色轉換。
6月17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麗芳先以“申報對象”的身份,體驗企業網上申請實行特殊工時(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提交材料的過程。接著,她又以廳審批辦“工作人員”的身份,登入省人社廳行政審批系統,走完審批流程的各個環節。
“要站在申報者角度,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一番體驗下來,王麗芳要求廳審批辦工作人員,對涉及企業經營的事項,要儘量精簡辦理流程和减少資料,統一標準,列出材料清單並一次性告知,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對涉及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事項,要嚴格審查,照章辦事,履行好省人社廳作為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責。
6月28日,王麗芳成為了基層政策公開課上的“講解員”。她帶隊前往定安縣富文鎮九所村、大裡村,開展“送政策下鄉”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調研活動。
在九所村文化廣場,省人社廳舉辦的人社政策課堂上,“怎樣辦理基本養老保險”“怎樣辦理創業擔保貸款”“怎樣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怎樣申報就業創業補貼”……王麗芳等人的講解吸引了眾多村民旁聽。聽完課的村民紛紛圍上來繼續提問,王麗芳一邊回答一邊遞上學習資料,並不時叮囑對方,“如果沒聽懂,請拿回去再仔細看看”“聽懂了、看懂了,請給其他村民講解傳授一下”。
這樣的調研接連進行著。6月29日至30日,王麗芳帶隊赴海口、三亞的市人社局和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作為“調查員”,查找當地勞動用工、調解仲裁等方面的堵點難點問題,“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瞭解勞動用工等情况,掌握可能存在的堵點難題,努力化解羣衆的‘急難愁盼’。”
副廳長在調研中多個角色的轉變,不僅檢驗了自身工作作風,也用實際行動帶動人社系統幹部作風的轉變——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羅海波帶隊赴樂東、東方、昌江、儋州、臨高等市縣,開展全省公辦中小學校教師隊伍工資福利專項調研,調研報告將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負責人會同省財政廳金融和國際合作處、省就業局創業擔保貸款中心有關負責人,赴儋州、萬寧、定安等市縣查堵點,將積極推動完成今年全省創業擔保貸款發放逾4億元的目標,讓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各級領導幹部紛紛走出機關、走向基層,將解决問題作為衡量“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成效的主要標準,努力在解决問題中轉變工作作風,贏得羣衆點贊。
B
去開發建設的最前沿
破解黨建與企業發展“兩張皮”難題
在海口市江東新區,總部企業、臨空企業紛紛落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如何破解黨建與企業發展“兩張皮”的難題?
讓人好奇的是,江東新區管理局的黨委辦公室,平日裏只有少數人當值,其他黨務工作者都去哪兒了?
原來,黨員們早已把辦公地點搬到了基層:去拆遷農戶家裡做思想工作,去項目工地上查看建設進度,去產業園區與企業員工交流收集意見……
“黨組織和黨員要到開發建設的最前沿,發揮‘動力源’作用,而不是‘窩’在辦公室,就黨建抓黨建。”江東新區管理局黨委副書記王丹靖說,這樣的理念,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中不斷得到强化。
江東新區管理局採取“法定機构+平臺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新模式,對大量投資、企業的進入,項目和園區的建設進行管理和服務。
在江東新區建設初期,剛從共青團海口市委調來江東新區管理局的王丹靖就發現,“江東新區黨建基礎相對薄弱,自上而下抓黨建的老辦法不管用了”。
“法定機构沒了行政資源,還怎麼抓黨建?”“如何構建與自貿港建設相匹配的基層黨建體系?”一個個現實問題,對江東新區黨務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江東新區管理局的黨務工作者們開始了自下而上的探索。他們深入一線走訪調研,根據江東新區各類項目投資大、數量多,項目投資主體不一、建設主體多元等實際情況,逐步形成了讓黨建與江東新區建設同頻共振的“三聯五融”行動,即聯動轄區政府、在建項目和園區企業,將黨建工作融入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生態環保、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中。
黨建服務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力。如今,江東新區月均新增市場主體近2000家,江東新區基層黨組織從3個新增到59個,在把握市場化運作方向、推動重大專案建設、推進企業和外資學校黨建等方面發揮了切實作用。
王丹靖笑著說,由黨組織牽頭打造“項目直通車”,當好“需求傳聲筒”,為企業和羣衆提供“菜單式”服務,就是江東新區黨組織破難題、促發展的“法訣”。
C
牽住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帶領村民分好集體經濟“蛋糕”
近日,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調研組走進了響水鎮南春新村。
此前,南春新村已通過引進共亯農莊項目發展集體經濟。此次縣調研組徵求村民意見建議,大家就如何讓集體經濟產生“錢能生錢”“錢能生智”的作用,展開了熱烈討論。
經過探索與協商,南春新村决定用共亯農莊項目給村集體的分紅款,成立三支共亯基金:醫療養老基金,補償村民醫療保險的未報帳部分;村民教育基金,為村民及其子女接受培訓、高等教育提供獎補;村民創業基金,鼓勵本村村民自主創業、返鄉創業。這樣一來,村集體經濟既能惠及村民當前利益,又兼顧了南春新村的長遠發展。
“村集體經濟能用到明路上、正道上,我們現在勁頭都很足,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南春新村村民吉明育和妻子黃玉金喜滋滋地說。
在“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中,探索破解產業發展中的堵點問題,牽住鄉村振興“牛鼻子”的,還有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
作為海南慧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於旭在水北村辦起了養牛產業,但因為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他成天眉宇不展。
不過現在,蔡於旭看到了一些轉機。6月28日,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與水北村聯合組織了一場“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產業研討會,與當地村民和企業負責人探討:怎樣做好水北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還有哪些堵點需要打通?
“要想把養牛產業做大做强,我們還面臨勞動力與人才短缺的問題。”蔡於旭與村民們熱情參與討論,研討會當即確定了一批堵點問題。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調研組人員紛紛“支招”破難題:進一步擴大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覆蓋面;進一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引進和培養更多企業在水北村發展,探索建立“能人(或)致富帶頭人+合作社+村民”等模式;進一步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
這次研討會讓蔡於旭深受鼓舞:“相信水北村會吸引更多能人和年輕人回村,那樣村裡的企業就有了更多新生力量。”
我省“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開展一個多月來,除了省“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辦公室梳理的5批、272個堵點線索外,各廳局部門、各市縣也在自行查堵點,並通過部門聯合、協同推進、創新實幹的管道,逐一解决難題。
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斌認為,“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是否取得實效,關鍵看其是否成為檢驗和考察黨員幹部行不行的試金石,是否形成了幹部作風轉變的長效機制,是否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
讓我們一起期待答案。
(本報海口7月20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