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三線精神”沃土書寫新的優异答卷

贵州 93℃ 0
摘要:弘揚“三線精神”,六盤水市將賡續對黨絕對忠誠、堅決維護覈心的紅色血脈,傳承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的紅色基因,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幸福六盤水的康莊大道上砥礪前行,奮力在新征程上書寫新的優异答卷。

蒸汽機車、解放牌汽車、龍門刨床、鋼水包;

三線職工食堂、衍生品銷售中心、工廠還原區、供銷社、類比礦洞;

…………

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內,珍貴圖片、文獻、文物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再現了近半個世紀之前的那段激情歲月,勾勒了可敬可親的創業者精神風貌和忘我創業場景。

近半個世紀前,“三線”建設者在烏蒙山區腹地艱苦卓絕備戰備荒、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在締造六盤水這座現代化工業都市的同時,留下了彌足珍貴的“三線精神”,以及記者眼前陳列著的珍貴展品,成為共產黨人百年精神譜系中鮮活的一環。

“三線”建設者在深山中開礦建廠、在黑暗中採掘光明、在寒冷中奉獻熱量,向世人呈現了共產黨人堅決維護覈心的英雄壯舉,彰顯了“聽黨指揮、服從大局”的“三線精神”之魂。

“三線”建設初期,六盤水一片茫茫荒野,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

“一下車,就看到荒山野嶺,到處都是山溝。到水鋼報到後領了水鞋、雨衣、棉襖和草帽,就開始忙活起來了。”老“三線”人彭海泉回憶道,“沒想到從此就在這裡紮了根,一家16口全部從老家湖南來到六盤水。”

“三塊石頭架起鍋,帳蓬搭在山窩窩。”這是當年“三線”建設者的真實生活寫照。吃的是大餅、紅薯飯、包穀飯,很少能吃到蔬菜,但誰都沒有怨言。第一代“三線”人用戰天鬥地、艱苦創業的“三線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把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為現實,挺起了“戰天鬥地、艱苦創業”的“三線精神”脊樑。

在“三線精神”帶動下,老鷹山礦井在全國首創了立井柔性掩護支架等施工新技術、新工藝,創月進成井105.46米的全國紀錄;1970年,汪家寨選煤廠和老鷹山選煤廠在全省洗煤行業中較早實現煤泥水廠內閉路迴圈和重介立輪選煤,並於1978年分獲貴州省和全國科學大會獎;西南地區首臺火電裝機,貴州省第一個鋼鐵廠、第一個百萬噸級煤礦、第一個瓦斯抽放站等也相繼在六盤水誕生……

“我們在六盤水五十多年,把青春獻給這裡、把終生獻給這裡,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六盤水人。”跟隨著丈夫一起支援“三線”建設的陳冬梅老人說。

犧牲奉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本品格,這在“三線”建設者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六盤水的“三線”建設從一開始就被列為保密項目,直到1979年,新華社才正式對外發佈“在貴州六盤水市建成了新的大型煤炭工業基地”。十多年裏,“三線”建設者默默奮鬥,在青春年少時以身許黨、以身報國,開山劈水、築路架橋,不怕犧牲、不畏艱險,湧現了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渲染出了“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三線精神”底色。

如今,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雖已漸漸遠去,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卻日漸深厚,“三線”企業已成為六盤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三線精神”已浸入六盤水這座城市的骨髓、融入了六盤水人的血液。

繼承過去,方能開闢未來。弘揚“三線精神”,六盤水市將賡續對黨絕對忠誠、堅決維護覈心的紅色血脈,傳承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的紅色基因,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幸福六盤水的康莊大道上砥礪前行,奮力在新征程上書寫新的優异答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黃瑤)


标签: 六盤水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