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第44届世界遺產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管道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大會進展、下一階段重點工作、《福州宣言》主要內容,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大會主席田學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主任羅斯勒,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主任夏澤翰在福州主會場出席會議,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奧托內線上參會。
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福建日報等新聞組織的中外記者,就新冠肺炎疫情對大會的影響、部分可能被除名或列入瀕危的遺產項目前景、《福州宣言》的主要內容、教科文組織如何幫助各國開展能力建設更好保護遺產等話題展開提問,與會嘉賓逐一進行解答。
受疫情影響,本届大會以線上為主的管道舉辦,審議2020年和2021年兩個年度的世界遺產項目,現時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大會還將審議《世界遺產公約》與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對世界遺產的影響等政策性檔案和相關議題,這些都將對世界遺產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本届大會成果將體現在眾多方面,其中世界遺產提名項目和世界遺產地保護狀況,備受各方關注。大會期間各方還將線上線下舉辦一系列活動,在各自專業領域達成共識,這些共識將成為大會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會嘉賓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本届大會委員會將不遺餘力工作,努力為世界遺產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期待新列入名錄的項目,進一步增強世界遺產的代表性,也希望通過審議世界遺產保護狀況,敦促締約國認真履行公約,切實加大保護力度。
嘉賓們表示,本届大會也將給東道主福建省、福州市留下許多有形的、無形的遺產。比如,出席開幕式的中外來賓共同參加了“世遺林”植樹活動,給福州市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綠色禮物;7月17日召開的委員會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以福州命名的宣言——《福州宣言》。
新聞發佈會介紹,《福州宣言》凝聚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廣大會員國、締約國的共識,也是本届大會團結合作的重要象徵。《宣言》重申了世界遺產保護和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以及攜手努力、共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宣言》指出,世界遺產作為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和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強調妥善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保護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宣言》呼籲在多邊主義框架內開展更密切的國際合作,加大對开发中国家特別是非洲和小島嶼开发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遺產的教育,知識的分享和新技術的運用,並以《世界遺產公約》簽署50周年為契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留給後代一個開放包容、能够自我調適、永續有韌性、清潔美麗的世界。《宣言》得到了委員會各成員國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普遍認為其具有平衡性、包容性,具有里程碑意義。(記者嚴順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