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工廠托兒所要回來了”的資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年長者說:“這是多少年的一種輪回吧!我們這代人就是在工廠的托兒所長大的。”中年人感歎:“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呀。記得我孩子出生時,我愛人組織的附屬幼稚園已經解散了。20多年過去了,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國家又允許企事業單位辦托幼機構了。”年輕人稱:“放開三胎後,大家的反映都是不敢生,一方面經濟條件有限,另一方面就是面臨孩子的托育難題。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如能辦幼儿園,對組織職工來說是好事,一是可以作為員工福利,免收或少收費用;二是夫妻上下班順路接送孩子,也省了不少時間。”但也有人質疑:“市場經濟了,還會有這樣的福利嗎?工廠托兒所真的能回來嗎?”
記者瞭解到,近來,托育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源於今年6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佈的《“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支持工業(產業)園區、用人單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設施新建、改建托育服務機構;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建設項目,採用定額補助的管道,按每個新增托比特1萬元的標準給予支持。
企辦托兒所老年人的記憶
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原東安機械廠),是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大型國企,年逾60歲的周女士就生長在這裡。7月7日上午,已經闊別東安廠20多年的周女士陪同記者故地重遊。她告訴記者,父母都在廠裡工作了一輩子,家中姐弟4個,她是長女,最小的弟弟比他小10來歲。在她的記憶裏,弟弟出生後,休完58天產假的媽媽就去上班了,媽媽早上抱著弟弟送去廠裡的托兒所,下班時再順路接回來。站在東安幼儿園的門前,她指著對過的廠辦食堂說道:“那時媽媽就在食堂做管理員,與那時的托兒所樓對樓,十分方便。”
7日,現任東安幼儿園的負責人吳秀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介紹道,自己也是土生土長的“東安人”,1981年從哈爾濱幼兒師範學校畢業後就來到了東安幼儿園工作。那時的幼儿園是廠辦園,接收的都是職工0歲至6歲的子女,完全為企業生產服務,比如說,廠裡有緊急生產任務需要加班,她們接到通知後也一同加班,不管多晚,也要等到職工來把最後一個孩子接走。
吳秀萍說,2005年,隨著國企改革,東安幼儿園全體職工被帶資分流,轉型為民辦園,面向社會。轉眼間40年過去了,東安幼儿園已發展成為擁有50多名教師、近500名在園幼兒的省級示範園。她們始終堅守著“東安”這塊牌子,從心裡還把自己當作“東安人”,特別是在教育中始終貫穿“奮進、鑽研、樸實”的東安精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健康、陽光、向上的兒童。
聽聞國家鼓勵企事業單位辦托育機构,吳秀萍很興奮。她說,希望能夠儘快看到有關文件。這些年來,東安公司引進了大批的青年科研人才,也都面臨著結婚生育的難題。現在東安幼儿園一直保留著2.5歲至3歲的托育班,如果有了政策的指導,她們會將托育服務延伸到0歲至3歲兒童,並希望能夠繼續為東安公司發展做好服務。她說,自己還有個私心,就是希望回歸企業辦托育後,這些年輕的幼師才有機會晉級職稱、有職業發展規劃,這對留住幼教人才十分重要。
園區辦托育年輕人的期盼
幾年前,哈爾濱總部基地(HBP)落戶哈爾濱長江路經濟帶時,這一源於已開發國家、基於總部經濟的崛起而產生的新興園區式發展模式,就備受關注。總部基地的特點是同類企業聚集,辦公環境更加生態化,具備能够為企業提供有價值服務的軟性環境。
日前,記者在HBP採訪瞭解到,基地已有300多家涉及醫藥生物、電子商務、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文化傳播、工業能源等多種行業企業進駐,未來將彙集近千餘家企業,為近1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而當下入駐企業的年輕員工最關注的就是安居和生育問題。
小張就職於基地的一家電商企業,她告訴記者,公司有近300名員工,大都是近年來畢業的大學生,由於基地地處偏遠,又沒有青年公寓,大家只能在外租房住,費用高不說,路途遠、交通不便始終困擾著大家;另外大多數人已經到了適婚適育的年齡,即使結婚了,也不敢生育,特別是孩子3歲前,需要隨時在身邊悉心照顧。生了孩子的,只能辭職在家帶孩子了。據她瞭解,現時一些先進的總部基地已經可以“自給自足”,成為一個行業或者圈層的足够相互支撐的“企業社區”,能够解决企業員工的住房、孩子入託、入園等一系列難題,她們也期望在這樣的社區裏工作和生活。
記者採訪了HBP有關負責人劉岩。他表示,基地正在計畫籌建青年公寓,解决部分企業員工的居住難題;對於園區辦托育服務,現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計畫。
社會力量入場期待政策儘早落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2020年的1.8個新增至4.5個;支持150個都市利用社會力量發展綜合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新增示範性普惠托比特50萬個以上。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62.2%的社區,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不超過1所,擁有3所至5所、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的社區占比31%,而有5所以上的社區占比僅為6.8%。托育服務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張女士是哈市一學前教育培訓連鎖機構的負責人,受疫情防控及政策導向的影響,近年來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目前正在探索企業轉型。她對記者表示,正在關注國家有關支持社會力量辦托育機构的政策資訊,等待省市有關部門出臺具體實施意見,或許,托育服務是她下步轉型的突破口。
哈市斑比寶寶國際蒙特梭利幼儿園是哈爾濱最早創辦集早教、幼儿園於一體的教育機構。8日下午,記者就托育問題採訪了該機构創辦人鄭萍。她說,她事業的起步就是從做0歲至3歲的幼兒托育開始的,後來拓展到0歲至6歲,現在是以3歲至6歲幼稚教育為主。她曾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了教育部有關0歲至3歲親子課題研究。
近年來,鄭萍一直在關注托育市場發展,前幾天從網上看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下發的《“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也做了學習研究,瞭解到上海市已於去年出臺了《上海市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3)》,但現時,她還沒有接到哈市級首長部門的有關通知。她計畫今年投資打造一個托育中心,做托育服務的同時,做好托育專業培訓。她表示:“托育項目不僅成本高、專業性強,社會需求大,但風險也大。關鍵看國家政策出臺後,地方政府如何將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政府激勵機制還需多添幾把火
“從長期看,我國的托育市場還面臨服務體系建設缺口較大、普惠機构高成本壓力、人力資源瓶頸制約等挑戰。”談起企事業單位辦托兒所,黑龍江省社會工作學會常務理事、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於景輝,對記者談了他的看法。
他說,上個世紀90年代,為了減輕企事業單位負擔,國家對企事業單位興辦的社會事業進行剝離,一些幼儿園、托兒所剝離給社會或停辦,致使公辦的幼儿園、托兒所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而隨之興起的民辦、私立幼儿園、托兒所抬高了育兒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婦女的生育,客觀上迎合了“一孩政策”。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問題的日趨嚴重,國家陸續推行了“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但受一些現實因素的影響,包括幼儿園、托兒所等承載力限制,育齡婦女生育三孩,甚至生育二孩的並不多。囙此,鼓勵生育二孩、三孩,從提高民生福祉的角度看,恢復企事業單位興辦幼儿園、托兒所是必要的。但要實現人口生育水准的提高,國家還需要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比如發放兒童津貼、家庭津貼,對生育婦女及其組織進行獎勵,對因生育回歸家庭的婦女及其配偶給予薪水提升等。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學前教育部主任王桂秋認為:發展普惠托育服體系,政府不僅要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鼓勵社會力量辦托育,還要設立托育機构實施標準,使其逐漸規範發展。同時,加强從業人員隊伍建設,製定從業人員准入制度,崗前培訓等。
頂層設計支持企事業單位辦托育
黨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的要求,促使學前教育從3歲至6歲逐步拓展到0歲至6歲,以實現所有幼兒的平衡發展。
資料顯示:2020年底,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超過4700萬,每年有高達1500萬以上的新生兒,但0歲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只有5%左右。
據瞭解,為解决托育服務體系建設面臨難題,近年來,頂層設計步伐不斷加快——
2019年4月
政策
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內容
提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
2019年10月
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
內容
通過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帶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推動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
2020年12月
政策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
內容
提出實施普惠托育專項行動,推動有條件的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相關組織共同舉辦的管道,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支持大型園區建設服務區內員工的托育設施。
2021年5月
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决定》
內容
作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決策,指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2021年6月
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佈《“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
內容
提出:支持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支持工業(產業)園區、用人單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設施新建、改建托育服務機構;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建設項目,採用定額補助的管道,按每個新增托比特1萬元的標準給予支持。(記者楊桂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