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運輸、儲存、銷售到菜品加工——“互聯網+監管”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重庆 52℃ 0
摘要:

7月13日,大渡口區半島逸景市場,市民在商戶攤位前的小屏上不僅可以看到商家的營業執照、信用等級等數據,消費者還可以在小屏上對商戶點贊或投訴。記者崔力攝\視覺重慶

7月13日,沙坪壩區鳳鳴山小學,工作人員通過陽光餐飲App,不僅能够隨時查看廚房操作情况,還能對菜品、廚房工作人員的健康資訊等大數據進行監管。記者崔力攝/視覺重慶

民以食為天,如何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互聯網+”成為有效的手段。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在重慶,食品從運輸、儲存、銷售到加工成菜,都有“互聯網+監管”的身影。7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前端

“渝溯源”平臺讓冷鏈食品“可溯可追”

7月13日下午,在位於永川區的重慶吉之匯萬噸數位化冷鏈中心,一輛滿載進口食品的運輸車在庫房大門前停下來,5名工作人員再次自查防護服、口罩、手套是否穿戴合規,隨後投入到卸貨消毒工作中。

這一場景,是記者在市市場監管局寫字樓,通過重慶市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渝溯源”看到的。“渝溯源”平臺上,全市6059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每一宗商品流入流出數據、冷鏈食品種類、市內流轉等資訊不斷跳動,幾秒鐘就更新一次。進口冷鏈食品生產運輸、檢驗檢疫、核酸檢測、預防消毒等資訊通過平臺生成二維碼,一旦出現食品安全風險,監管人員可對相關產品進行全鏈條追溯,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環節,發佈預警資訊並追回問題商品。

中端

智慧農貿市場已建成19家

在大渡口區半島逸景市場,記者看到,前來採買的市民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半島逸景市場雖然商戶多、客流量大,但卻絲毫沒有髒和亂。過道整潔、商品擺放整齊,整個市場井然有序。市場裏還有一間實驗室,工作人員正穿著白大褂,切取受檢果蔬並加入試劑,現場檢測農藥殘留。

“每日抽檢的攤位和品類都由智慧農貿市場系統自動生成,在杜絕‘人為照顧’的同時,保證全部110家商戶每半個月覆蓋一次,檢測結果在‘大屏’上公示。”大渡口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負責人所說的“大屏”,是走進市場抬頭可見的一塊約55吋的荧幕。荧幕中央,每日抽檢的攤位和農產品、檢測項目、檢測結果和處理結果滾動顯示,最新的農產品安全概況一目了然。

每個商戶攤位前還有一塊15.6吋的小屏,消費者可以看到商家的營業執照、健康證、信用等級以及在售商品價格,還可以在小屏上對商戶點贊或投訴。查證屬實的投訴累計到一定數量,開辦方將對商戶進行約談或處罰。

當消費者對商品不滿時,還可以到市場內的査詢屏處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追溯商品供應商,配合市場開辦方或監管部門進行維權。

“得益於智慧化建設,半島逸景市場整體年營業額較之前提升了27%,消費者和商戶都從中獲益。”大渡口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像這樣的智慧農貿市場,重慶已建成19家。到2024年底各區縣將至少建成一家智慧農貿市場。

後端

可在App上看到廚師炒菜全過程

隨後,記者來到渝北區奧藍飯店。在飯店中餐廚房內,各式冰櫃、灶具擺放有序,粗加工區、麵點間、冷食間、烹飪區嚴格劃分,每個區域都有一枚高清監視器,可用於實时直播菜品製作過程。

“直播過程中,監視器還會對未佩戴廚師帽、口罩等違規行為進行抓拍,讓後廚陋習無處遁形。”餐廳負責人介紹,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飯店內的二維碼,或者下載陽光餐飲App查看後廚直播,瞭解菜品製作全過程。

“現時重慶有餐飲組織近3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傳統監管管道中,有限的監管人員難以勝任如此之大的工作量,運用網路視頻、AI行為識別、大資料分析等先進科技實行‘互聯網+監管’成為必然選擇。”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上半年,全市已有3.5萬家餐飲組織入駐“重慶陽光餐飲”資訊平臺,完成自檢自查9.3萬次,公眾查看餐飲組織資訊73.9萬家次,執法人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檢查4.3萬家次,初步形成餐飲安全“社會共治”的局面。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