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婚後依然稱呼前妻為“愛妻”,前妻終身未改嫁,默默愛他66年

浙江 90℃ 0
摘要: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倉央嘉措《十誡詩》。民國時期的文人們總是帶有一種衝突,一面他們憂國憂民,可以為了國家拋弃一切。這種家國情懷令人欽佩,另一面,他們的生活卻過得是一地雞毛。曹聚仁也是帶有衝突的這一類民國文人,家國情懷上他近乎完人,婚姻生活上的他卻不配得到任何讚譽。即使兩位老人去世,她也並未改嫁,默默愛了前夫66年。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倉央嘉措《十誡詩》

民國時期的文人們總是帶有一種衝突,一面他們憂國憂民,可以為了國家拋弃一切。這種家國情懷令人欽佩,另一面,他們的生活卻過得是一地雞毛。曹聚仁也是帶有衝突的這一類民國文人,家國情懷上他近乎完人,婚姻生活上的他卻不配得到任何讚譽。

出身經歷

1900年6月26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三十日酉時),曹聚仁生於浙江省浦江縣蔣畈村(現為金華市蘭溪市梅江鎮),父親是清末最後一科秀才。曾創辦過一所私立學校,可以說開了農村教育的顯赫,因而被當地群眾尊稱為“曹先生”。耕讀出身,在父親的影響下,曹聚仁自然也讀了不少書。

他為人頗聰明,五歲就能背《中庸》,七歲熟讀《詩經》。一度被鄰里鄉親視為神童,1915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習,師從單不庵、陳望道等。正是有良好的底,他畢業之後才能在上海各大中學任教,活躍上海文學界。1923年成為章太炎入室弟子,1927年與魯迅結識後,還成為了文友。但曹聚仁純粹的文人之路,並未走多久,畢竟那是個家國不保的年代。

家國情懷

在那個年代生活的人們,大多會關注同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救國?曹聚仁也是如此,活躍上海文學界期間,他還與李公樸等人擔任救國會領導人。1973年淞滬會戰爆發,曹聚仁在民族危亡的打擊下,决定脫下長跑長袍穿起短裝奔赴戰場。他沒法真正換上武器,卻可以與魯迅一般以筆為武器,只不過管道有些不同。

他成為了一名刀口舔血的戰地記者,對淞滬會戰報導十分出色,為八百壯士獻旗的楊慧敏便是他護送進去的。台兒莊戰役、徐州會戰,他深入抗戰前線,一直到侵略者投降。對於抗戰的種種細節,作為戰地記者的他是親眼所見,再瞭解不過。後來曾將這段經歷,編寫成了《中國抗戰畫史》,為後人留下大量珍貴歷史資料。

婚姻浪子

但這個無懼戰火,優秀的愛國人士、戰地記者,婚姻生活中卻是個浪子。1915年,也就是他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的那一年,他在老家遇上了12歲的王春翠,兩人一見鍾情。第二年,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舉行了訂婚儀式。等曹聚仁從第一師範畢業,便舉行了婚禮,他們是從少年時代走過來的有情人。

1926年,兩人的女兒曹雯出生,遺憾的是在一二八事變途中夭折。王春翠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喪女的打擊,她不會想到另一個打擊再次襲來。此時歷經幾年,曹聚仁的愧疚早已沒了,竟然又與學生鄧柯雲相戀。面對這樣的場景,王春翠再也無法忍受,回了老家。奇特的是兩人的情分卻未斷,王春翠耐心的照顧曹聚仁的父母,曹聚仁在書中依然親密稱她為“愛妻”。

這樣的模式一直持續到他們去世,至於鄧柯雲介不介意,也沒人知道。細算起來,曹聚仁到底是在她身邊,兩人也育有一兒一女。王春翠雖然在書信中與曹聚仁比較親密,現實中卻幾乎沒怎麼見面,她一直待在老家照顧曹父曹母。即使兩位老人去世,她也並未改嫁,默默愛了前夫66年。除去與王春翠、鄧柯雲,曹聚仁還與一比特不知名少女有過一夜情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