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同事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如何在出現症狀前,早發現肝癌?”
關於肝癌,因為病程短且急、一經確診已是中晚期、死亡率極高等諸多危害,已成了我國4億多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病,老李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名慢性乙肝患者,老李一直堅持服用藥物,病情早已處於穩定狀態。然而前幾天去醫院例行檢查,結果卻顯示,轉氨酶升高到98,這讓老李一直惴惴不安,害怕自己患上了肝癌,回到家後一連幾天吃不下睡不著,家人只得送他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發現是因為近段時間的不良作息導致名額异常,才消除了他心中的不安。
慢性肝病患者會不會癌變?能不能在第一時間鑒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腫瘤科主任餘桂芳主任醫師表示,肝炎—肝硬化—肝癌,被醫生們俗稱“肝癌三部曲”,這樣龐大的肝病人群基數,給肝癌提供了巨大的“後備軍”,且肝臟屬於痛感神經不敏感的臟器,囙此很難被人早期發現,如果想要遠離肝癌,提前篩查,做到早診早治,是現時防控肝癌最有效的途徑。
為什麼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
中國是肝癌大國,全球一半以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患者在中國。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原發性肝癌是目前我國第4比特常見惡性腫瘤,第2比特腫瘤致死病因。我國原發性肝癌每年新發病例46.6萬例,約占全球的55%;每年因原發性肝癌死亡42.2萬例,約占全球的45%-50%。
很多人或許會疑慮,既然是常見的癌症類型,有如此多的臨床病例,為什麼仍無法幫助患者提前發現並及早治療呢?其實,問題在於肝臟本身。
餘桂芳主任介紹,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像是人體的化工廠,參與糖類、蛋白質、維他命等的合成與分解,還參與激素代謝轉化、藥物的分解和解毒,同時還具有分泌膽汁、製造凝血因數等功能,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器官,“地位”相當重要。
但是,肝臟身負如此“重任”,又是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並且正常人只需要1/3的肝臟,就能維持日常生理功能需要。
也就說,即便肝臟出現了什麼問題,人的身體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一旦出現了腹脹、食欲減退、乏力這些肝癌的症狀,也易與其它疾病相混淆而被忽視,等到人體出現明顯反應(腹水、肝區疼痛、皮膚變黃等)時,肝臟就已經嚴重受損,無法正常“運作”了。
這些被你忽視的“元兇”,導致肝癌一步步靠近
並非所有慢性肝病患者都會得上肝癌,肝癌患者中也並非都曾有過肝病史,那是什麼讓這些患者一步步最終走向肝癌的呢?
餘桂芳主任介紹,其實在所有的腫瘤中,肝癌的致病因素相對明確,病毒性肝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國,80%的肝癌患者都有病毒性肝炎史,有的人患有病毒性肝炎卻不自知,有的人明知患有病毒性肝炎,卻從未進行過抗病毒治療,
喝酒是促發肝癌發生的另一個“幫兇”,前面我們說過,肝臟“身兼”很多功能,其中就有代謝。長期飲酒,導致酒精代謝的毒素長期積累,使人容易得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初期表現為脂肪肝,進而發展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最終新增誘發肝癌的可能性。
進食發黴的食物是肝癌的“同夥”,黃麴黴素接觸是我國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於黴變的玉米、花生、稻米和小麥等穀物中。囙此,一定要避免接觸、食用這類發黴食物。
餘桂芳主任特別提醒,過度肥胖被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可新增肝癌的發生幾率,肥胖容易引發代謝問題,導致肝臟代謝功能紊亂,繼而誘發肝癌的發生,但這一點常被人忽視。
提早預防,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除了瞭解源頭,從根本上進行預防外,及早篩查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環。
想靠身體出現症狀後才來診斷肝癌往往已經來不及,囙此定期體檢篩查非常關鍵,餘桂芳主任表示,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有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或年齡大於40歲的男性,都應每年定期健康體檢,包括肝臟B超以及篩查AFP腫瘤標誌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可能保持健康飲食、不過度飲酒、堅持運動、不濫用藥品,不熬夜等,讓生活保持正常狀態。
身體不適,切記不要大意忽視,肝癌很“狡猾”,我們要掌握肝癌防治知識,盡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不被“它”牽著鼻子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