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年,年僅29歲的朱文正被朱元璋鞭打而死,他的妻子謝翠英(叛將謝再興之女)也一同赴死。如此夫妻兩人留下的4歲的兒子朱守謙,如何處置便成為了問題,那麼作為爺爺,朱元璋又是如何對待這位年僅4歲的侄孫呢?
朱元璋家事淒慘,長兄朱興隆在1344年,那場席捲淮北的大瘟疫之中,與父母先後去世。此時的朱元璋也不過15歲。在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並且因為郭子興排擠而單獨招募了徐達、郭英等人拉起隊伍,攻下滁州之後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都來投靠。
與外甥李文忠一般無二,侄子朱文正在戰場之上的天賦更是不遑多讓。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便已經任命他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軍事。更是在1363年洪都之戰中表現驚人。是時洪都守軍不過三萬,面對陳友諒傾巢出動,率六十萬大軍直撲洪都,他堅守85天,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迹,也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奠定了基礎。
可就是在洪都之戰後,朱文正便被軟禁於桐城,隨後便有了被鞭殺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對此《明實錄》中都語焉不詳,亦有附會之詞,從朱元璋給李文忠的信中,朱文正在洪都之戰後,多有不法,縱容部下擄人妻女,劫掠等罪;實則在《太祖皇帝欽錄》中,提及“事覺,教之不聽,未幾,謀奔敵國。”原來朱文正乃是犯下了投敵之罪,投奔張士誠;事漏,被抓才有此結果。
而歷朝歷代,對於投敵之罪,可謂是罪莫大焉,多以株連之刑連坐。《秦律》中記載,相國範雎提拔親信王稽做了河東太守,後來王稽投敵,被逮回來後判處死刑,範雎連坐也被賜死。漢承秦制,亦是如此。而後代對於此類也絕無容忍。
那麼朱元璋又要如何處置呢?當時其父朱文正被殺之時,朱守謙已經年過4歲,通曉世事。在講究“斬草除根”的法度之下,朱元璋卻一反常態,並沒有將侄孫朱守謙處死,反而是將他安置宮中,敦敦教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在分封諸子之時,將10歲的朱守謙封為靖江(今桂林)王。
雖然只是侄孫,但朱元璋卻在軍政權力、官屬規制、護衛甲兵等方面一視同仁,但是靖江之地雖為西南之會府,相較於京城的繁華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朱守謙並不願意就藩,在馬皇后的勸勉之下,才勉强就藩。當時的朱守謙年齡不過15歲,尚未成年,行至長沙時,他上錶謝恩。感情真摯,朱元璋更是感動而哭,下旨王府人員要盡心盡力,使之向善。
經過近4個月的跋涉,朱守謙抵達桂林。但是即便有眾人輔佐,在桂林這位從小沒了父親,卻又備受朱元璋寵愛的王爺,所犯罪行可謂累累。
朱元璋親自編纂的《禦制紀非錄》——一本記載藩王各種荒唐罪行的書籍,他的罪行佔據了半壁江山。從打死官軍數人到索求無度,更有甚者連僧寺財務都不放過,搶掠女子,連廣西護衛指揮耿良也備受他欺淩。
1380年,朱元璋下詔召回朱守謙,訓誡一番。但是這位靖江王卻不知悔改,還作詩譏諷。勃然大怒之下,朱元璋將其非廢黜,貶到老家鳳陽去耕田,希望這農事之苦讓他知曉富貴來之不易。而朱守謙卻頗有“安貧樂道”之風,惟努力於田丘,甘心老死於桑林。
在鳳陽七年後,朱元璋以為這七年的勞動改造,足以讓朱守謙能够改過自新,便將他遷往雲南。雲南諸部族聚居,民風彪悍,要想能够長治久安,必須恩威並施,賞罰嚴明。又是一番懇切之語,朱守謙便起身前往。卻不成想,到了雲南朱守謙更加驕奢淫逸,掠奪民脂民膏,軍民無不抱怨。連派遣前往諭百夷的使者,也囙此被百夷侮辱,朱元璋終於忍無可忍,又將他召回,再次安置在鳳陽。
又一次被安置在鳳陽,朱守謙反而蠻橫如故,繼續為害一方。朱元璋終於日忍無可忍,將他鞭笞一頓直接禁錮。1392年,32歲的朱守謙去世,朱元璋選擇將他葬在鳳陽泗州。但深惡其行之下,連個諡號都沒有賞賜。
參考資料:1《明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