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間,守好綠水青山、實現特色發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王昱正帶領幹部群眾實現保亭大變樣
黎村苗寨裏的“泥腿書記”
海南日報記者易宗平賈磊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南春新村,有道5米多高的堡坎,擋住了長滿綠草的斜坡,讓附近房屋和村道免受泥石流威脅。
“為了這道堡坎,今年5月,王書記來過兩次。”7月7日,南春新村村民吉明育感慨地說,“王書記把我們老百姓當成自家人,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家事來辦!”
一道堡坎,護到了羣衆心坎上。
吉明育口中的“王書記”,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王昱正。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王昱正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在保亭的7年時間,王昱正團結帶領幹部群眾,舉全縣之力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帽子,並使這個山區小縣屢獲殊榮——打造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級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組織)”和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水生態文明都市”“中國最美縣域”,兩次保牌“國家衛生縣城”。
接地氣:住在村裡抓脫貧
“沒想到,住在我家裡的幹部居然是縣委書記,沒一點官架子!”每每與人講起兩年前的故事,保城鎮什坡村脫貧村民林輝仍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那位幹部總是滿臉笑容,跟串門的鄰居一般和氣。
那是2019年10月,王昱正到什坡村走訪調研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况。
怎樣更加真實地瞭解貧困戶生產生活?王昱正選擇了最接地氣的辦法:住在村裡抓脫貧。
“要從內心深處把老百姓當家人看待。”王昱正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視百姓如家人的民生情懷,也讓王昱正很快消除了與羣衆的陌生感,隨和如村民們的“鄰里朋友”,他甚至自掏腰包資助貧困學生上大學。
自從脫貧攻堅戰打響,王昱正就常常與村幹部、村民在田頭或家中面對面交心談心,傾聽基層聲音。
“王書記每次到村裡都看得非常細緻。”2016年一次在什玲鎮的調研,讓長期在王昱正身邊工作的王永超印象深刻。
位於什玲鎮最北邊的黎族村莊水賢村和苗族村莊什東村,王昱正帶著幹部跨水溝、踏田埂、鑽山林,從朝霞滿天走到繁星閃耀,進行了丈量式的徒步調查,也摸透摸清了村子的發展路徑。
自2014年5月擔任保亭縣委書記以來,全縣所有村莊都留下過王昱正的足迹。
“吃得好不好”“房子安不安全”“用水幹不乾淨”“小孩上沒上學”“看病報帳了多少”……每次下鄉入村見到貧困羣衆,王昱正最關注的都是這些直達百姓心坎的問題。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全縣黨員領導幹部同樣積極進村入戶、問需問計,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作出的一系列最切合實際的脫貧攻堅舉措,推動“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和產業、就業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2019年,保亭全縣44個貧困村穩定脫貧出列,6631戶26428人穩定脫貧,貧困人口實現動態清零,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3.25%降為零。在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大比武”中,保亭奪得貧困縣組第一名;連續3年在市縣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好”等次;保亭還以綜合貧困發生率為0.27%,零漏評、零錯退,羣衆滿意度為99.52%的成績,在全省第一批順利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
值得一提的是,保亭還創建了全省首家“以勞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資”的“脫貧攻堅惠農量販店”,並成功在全省推廣;依託旅遊產業發展,保亭採取旅遊景區和貧困村結對幫扶模式,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定制採購、就業幫扶等舉措成功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
抓發展:特字當頭興產業
位於“大三亞”旅遊經濟圈,“賣地生財來錢快”的房地產主導模式,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怎樣擺脫經濟發展對房地產的依賴?
“要頂住壓力、保持定力,為實體經濟打基礎。”王昱正說,經濟發展,靠的是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突出特色,實現差异化發展。“儘管保亭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仍能做出融合發展大文章。”王昱正說。
做好發展文章需清晰的頂層設計。特色旅遊,成為保亭要做的發展大文章之一。
在要素供給上,保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產業用地80%以上保障旅遊業發展,並創新提出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按原地類性質管理等模式。
在資訊化建設上,保亭旅遊數據資訊中心開發了集資訊化建設、資料獲取分析和交通、氣象、治安、流量監控等為一體的智慧旅遊指揮系統。
現時,全省共6個5A級景區,其中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和海南檳榔穀黎苗文化旅遊區都在保亭,分別突出“熱帶雨林”文化和“黎族苗族”文化。縣內的4A級景區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主打讓遊客“森呼吸”;正在創建4A級景區的神玉島文化旅遊度假區則突出“玉”文化……特色旅遊打響了保亭的旅遊品牌,也讓當地羣衆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特色發展紅利。
海南檳榔穀黎苗文化旅遊區總經理吉貴說:“王書記每到景區調研除了關心景區提質陞級,更提出要帶動周邊羣衆共同致富。”如今的檳榔穀景區有一條惠農街,130個商鋪無償提供給村民自主經營,主打民族特色產品。
“我的鋪面主要經營黎錦等民族特色產品,旅遊旺季生意最好,一天的營收有3000元!”檳榔穀惠農街商鋪經營者陳小斌語氣裏透著自豪。
像這樣享受到產業融合發展紅利,從而奔向小康生活的保亭羣衆不在少數。
推動完成紅毛丹品種改良換冠,擦亮保亭紅毛丹品牌;建成全省首個萬畝黃秋葵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基地;乘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東風,與山東壽光蔬菜集團、北京中健錦繡大地集團簽約……一個個項目成為保亭繼續推進實現差异化發展的動力。
現時,保亭已注册農產品普通商標222個、無公害農產品品牌4個、綠色食品商標12個、有機食品商標3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2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2個,特色農業成了保亭又一張“發展王牌”。
謀長遠:綠水青山攢後勁
在新政鎮毛文村的一條公路旁,村民黃平的承包地上,檳榔、紅毛丹果實累累。
“去年靠這6畝林子賺了2萬多元!”黃平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進入豐產期,每年賺個十萬八萬元都不在話下!”
但6年前,這裡還是裸露的土地,倒伏的草木遍地。
2015年7月,調研經過此處的王昱正打電話叫來了新政鎮黨委書記陳成思。
走訪土地承包人、尋找合適產業、扶持村民發展……當陳成思趕到現場,等待他的是王昱正列好的“工作清單”。
不光是新政鎮黨委負責人,保亭多個縣直部門、鄉鎮負責人也多次接到王昱正的電話“派單”。
“少喊口號、少說成績、多談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舉一反三,推動幹部作風轉變,這是‘派單’目的所在。”王昱正說。
在出差、調研路上,王昱正窗外“觀景”、電話“派單”、現場辦公的習慣,多次“盯上”的都是轄區環境問題。
綠水青山是保亭發展的“金山銀山”。
“立足保亭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黎苗文化資源等優勢,貫徹新發展理念,勇當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踐行者,在守好綠水青山的前提下奮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爭創海南自貿港綠色發展典範。”王昱正說。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等制度落實落細;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高達84.2%;入選全國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37%;在海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8-2020年)考核驗收中獲得優秀等次……保亭的一張張生態成績單,也是綠色發展、共亯紅利的民生清單。
綠色發展,惠及民生。讓人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7年來,保亭用於民生領域的資金,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69%。全縣“五網”建設成效明顯;“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國家驗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3個100%”;榮獲“縣級國家一級圖書館”稱號;建起全省首個國家級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
就像響水鎮南春新村的那道堡坎,多項惠民舉措落實落細,為羣衆安居樂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堡坎護心坎,枝葉總關情。如今,響水鎮南春新村的村民們已經喬遷新居,吉明育和妻子黃玉金真誠地說:“希望王書記能到我們的新家做客,看看大家的幸福新生活!”(本報保城7月12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