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發現太監張敏族譜,裡面內容顛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福建 86℃ 0
摘要:國亡史作,封建王朝建立之後,往往都會編寫前朝的歷史,這種史官體制,從夏商周三代就已經存在了。在二十四史當中,評估最高《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它們並稱為“前四史”,而《明史》編寫時間最晚,加上時代的桎梏,《明史》也成了最後一史。清朝史官篡改《明史》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國亡史作,封建王朝建立之後,往往都會編寫前朝的歷史,這種史官體制,從夏商周三代就已經存在了。

從甲骨文來講,殷商甲骨當中出現了“作册”、“史”之類的字眼,周朝史官制已經相當成熟了,根據《周禮·春官》當中的記載,周王室已經設立五史:大史、小史、內史、外史、禦史。

五史職位各不一樣,分工明確,也有相互牽制之意,秦漢之後就成立了太史令,司馬談和司馬遷是西漢最早的史官,司馬遷還編寫了名動天下的《史記》。

《史記》從上古皇帝時期一直寫到了漢武帝元狩元年,記錄了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因為編寫的是前朝歷史,司馬遷對於功過是非還不避諱,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於一些不能弄清的問題,採用闕疑的態度。

就像是《山海經》,司馬遷在收錄資料時看了一遍山海經,說:《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

在二十四史當中,評估最高《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它們並稱為“前四史”,而《明史》編寫時間最晚,加上時代的桎梏,《明史》也成了最後一史。

《明史》從朱元璋洪武元年編寫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但《明史》並非明朝史官編撰,而是清朝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編撰明代歷史。

清朝史官篡改《明史》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白壽彝(1909年——2000年)教授就明確的指出《明史》受時代特點所限,無法像前四史一樣體現史家的思想,也無法像其餘諸史那樣少有避諱。

《劍橋中國史》同樣也評: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為編纂最為仔細,也是最不可靠的史書之一。

雖然清朝史官在編寫完《明史》之後,毀掉了很多明代史料,但明代史料並非全部遺失,光是福建明朝太監張敏的一本族譜,就可以看出很多的問題。

張敏,明朝宦官,他是金門青嶼張氏始祖張均正五世孫,明正統二年進入宮廷內侍為監,明憲宗朱見深是明中期一比特皇帝,雖然他任用賢能,大改土木堡之變帶來的影響,但是也任用宦官,建立西廠。

明憲宗十分寵愛萬貴妃,後宮在萬貴妃的專制下,妃子們都沒能生下皇子,其中一位內藏女史紀氏得到了明憲宗的臨幸,生下了一比特皇子明孝宗,張敏怕失了這龍種就將女史藏了起來,皇子六歲時,才被送到明憲宗身邊。

根據《明史》記載成化十一年(1475年)紀淑妃暴薨,張梅得知後吞金而亡。

然而根據福建張氏族譜以及《同安縣志》與《金門縣志》記載,張敏乃成化廿一年(1485年)患病,經過太醫診斷不治身亡,明憲宗震悼,賜寶鈔二萬貫……祭二壇,戶部給齋糧麻布,工部造墳,明孝宗繼位之後,又追賜了璽書。

從這些來看,《明史》就有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不僅把死因弄錯了,還把時間弄錯了,這也是個例。

《明史》當中還美化了一部分皇帝,比如世宗朱厚熜被評為“中材之主”,光宗朱常洛在位時間只有一個月左右,而清朝史官卻評:“潜德久彰,海內屬望”。

《明史》中的魯王朱以海是被鄭成功殺的,但是事實上鄭成功死的時候,魯王朱以海還活得好好的,而魯王的子嗣也得到了鄭經的庇佑。

《明史》當中就連明穆宗的名字都寫錯了,明穆宗名為“朱載坖”,《明史》寫為“朱載垕”,這個人其實是明朝的齊東王……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明朝的歷史確實被清朝篡改了不少。

因為清兵一入關就推出了“剃髮易服”,一改傳統風俗文化,而編寫史書這種大事,用得都是旗人,他們在編寫史書上面都是偏向於清王朝,《明史》當中的晚明歷史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不願過多提及,如今現代專家重新修訂了一部分歷史,也算是還原了明朝一部分真實面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